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一把50年前农家犁勾起“回忆潮”还记得那些年耕牛犁田吗?
2021-01-21 09:28: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当年用的犁

开栏语

过了腊八就是年。牛年,正向我们奔来。牛是人类的好帮手、好伙伴,更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本报今起推出“扬州‘牛’事”专栏,为您讲述扬州人的牛故事以及牛知识、牛文化等,共迎牛年。

今天说说牛犁田的事儿。邗江杨庙镇李有鸣家,有一套50年前的犁,没有油漆,制作也不太精致,主人说当年耕地却特别实用。

一个生产队一般有四五头牛

李有鸣的父亲是犁田老把式,“无论是干集体,还是包产到户,我父亲都干犁田的活,犁了一辈子的田。直到过世后,我家的牛才卖掉。”

扬州的耕牛绝大部分是大水牛。在没有机器耕地的年代,农村耕地主要靠水牛,“一个生产队一般有四五头牛,我们这个生产队有4头耕牛。”

“生产队田多啊,农收后又要种下一茬,时间很紧。”李有鸣回忆,那时候他们生产队有两人专门负责犁田,“4头耕牛有分工,2头负责翻耕,2头负责平整地块。”

虽然都是水牛,但有的水牛适宜翻耕,有的适宜平整,“犁田的人,清楚每一头牛的‘特长’。”

抢农时的时候,牛非常辛苦。李师傅家那一带的农田,多黄泥土,非常硬,一头牛一般一天只能耕两三亩地,“一个生产队,有几百亩呢,就靠着它们耕,基本天天都要下地,牛也很累,肩膀上皮都磨掉了,还得下地。”

当年旧犁一百块钱一把

包产到户后,李师傅的父亲继续干着犁田的工作,“专门买了一把犁,花了一百块钱,那时候一百块钱是很值钱的。”

“当时如果是新犁头,至少要两百块钱。”李师傅家的农家犁,是人家用过的犁。“看起来样式很简单,但制作是很花功夫的。”李师傅说,他家的犁,是典型的“曲辕犁”。“辕必须要找弯曲合适的木头,这种木头很难找。”

“我家的犁,至少有50年历史了。”李师傅说。

农家犁可随时调整翻耕深度

农家犁的木材,通常是杂木。李师傅说,杂木非常硬实,耐磨耐用,“扬州一般用的是榆树”。

李师傅说,犁有犁梢(人把着犁的地方)、犁刹垫、犁底、犁辕、犁铲、犁壁、木镵(安装犁铲的地方)、犁舵(方便牛掉头转弯的构件)、牛套(曲轭,架在牛脖子上的弯曲的木构件)等。

“比较好的曲辕犁,犁梢、犁辕和牛套等构件,肯定都是天然形成的造型。”李师傅介绍,他家的犁,牛套就不是天然的,而犁辕有点太过弯曲,“从构件的木材上看,不是很上乘的犁,但非常结实耐用,即使现在拿起来用也完全没有问题。”

“犁刹垫不是让犁和牛‘刹车’的,而是可以调整犁辕高度的构件。”李师傅解释,通过调整犁辕高度,可以调整牛翻耕的土壤深度,“比如有的地方黄泥土太板结了,翻耕太深,牛就会拉不动了,必须要翻耕浅一点。”

家里除了犁,还有耙

犁是翻耕土壤的工具,而对水田来说,土壤翻耕后,还需要平整,这就离不开耙了。当然,在没有机器的时代,耙也主要靠牛拉。李师傅家的耙有2米多长,上面两侧各有13个耙齿,“平整田的时候,人站在上面(可一人也可两人)。这种木制的耙,是平整水田用的”。还有一张铁耙要短小一些,平整旱地用。

“自从有机器耕田后,很多人家的犁头都当柴禾烧了。”李师傅说,父亲过世后,耕牛也卖掉了,但他依然完整保留了这套犁具,“也不是想着收藏,只是觉得虽没什么大用,但制作不容易,烧了实在可惜,加上家里有地方放,就一直放在那里了。” 实习生 丁欣怡 记者 向家富 文/图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