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世界地球日,来听听扬州人与的自然故事
2020-04-23 10:33: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市民行走在湿地公园内。孟德龙 摄

宋夹城景区绿意盎然。

各类珍禽在扬州安家落户。张卓君 摄

昨天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动员人们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绿色是扬州的生态底色,在这座生态之城,人与自然是如何和谐共生的?自然资源保护修复有何成效?下面这一个个故事,或许能够给您带来答案。

新居民 珍稀鸟类纷纷“安家”扬州

四月,高邮湖春意盎然,大地一片绿色,一群“新居民”在此“安家”,它们就是东方白鹳。

“每年在扬州‘居住’三个月,东方白鹳对高压铁塔青睐有加。”国网高邮市供电公司运维站输电运检工周士清说,早些年他在巡线时就发现,高压铁塔上的鸟巢里有珍稀鸟类东方白鹳。

“珍稀”更要珍惜。“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为全球濒危野生动物,我们要保护好它们。”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副站长郝奇林介绍,我市一边消除供电安全隐患,一边保护珍稀鸟类繁衍生息。最终,一套1.44平方米的绝缘护板装置,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除了东方白鹳,近年来,我市还吸引了小天鹅、黑脸琵鹭等国家珍稀鸟类落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的2019年扬州地区鸟类名录显示,扬州“鸟家族”目前已达276种,不仅有极危、濒危、易危和近危的鸟,还有留鸟、夏候鸟、冬候鸟、过境鸟以及迷鸟或逃逸鸟。

新变化 船厂和荒滩披上“绿衣裳”

昔日荒滩被绿色景观覆盖,船厂转型升级后变身“花园式”工厂……长润造船,这个过去被列为整治目标的船厂,曾经堆场内货物四处堆放,现在经过治理,已然改头换面,一眼望去是葱绿的植被。而过去江滩随处可见的荒地,更是被千亩望不到边的榉树林覆盖。一片原本被金龙船厂、兴仪船厂等占据的岸线,经过生态修复,全部呈现出一片喜人的新绿。

企业搬转、岸线覆绿……曾经脏乱无序的长江堤岸正加快步伐向新的长江景观带转变,周边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随着“绿色指数”提升而不断攀升。家住仪征市经济开发区红旗村的村民阚先生表示:“以前我家就住在长江边,那时候船厂多,沿江堤转一转,扬尘四起,环境很差。现在则满眼见绿,看着非常舒心。”

码头荒滩披上“绿衣裳”,这种变化在我市比比皆是。曾经的邗江区北湖湿地公园是一片荒滩,经过一番建设,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湿地风景线。北湖湿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开展了河流湿地保护、受损湖泊修复以及重要水禽栖息地恢复重建等工程,既为下游湖泊湿地打造了一条清水廊道,也为南水北调东线的供水安全提供一道“绿色屏障”。

新理念 修复生态,不断织密“绿色网络”

这一系列的变化,是我市坚持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保护修复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我市组织编制了《扬州市长江沿岸造林绿化工程总体规划》《扬州市江淮生态大走廊林业建设规划》《扬州市长江岸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等,系统开展土地整治、国土绿化、生态修复、矿山治理等各类工程项目,不断织密“绿色生态网络”。

据了解,全市去年新增4万亩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同比增长了40%;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3.44%,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3.9%。这不仅为市民居住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共同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象如今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正在不断上演。

记者 丁蕾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