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万亩红花草重现昔日乡村美景太美啦!
2020-04-09 09:53: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千亩红花草盛开

紫色的红花草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红花草是扬州乡村最为耀眼的春日美景之一。如今,随着土地轮作休耕的推行,这一美景再现乡村。眼下,正是红花草盛开的季节,仪征马集、大仪、月塘等地,上万亩红花草营造出紫色花海,最适宜来一场踏青游了。

绿肥植物 蜜源植物

有地方种植了上万亩

提起肥料,最传统的其实就是绿肥。头一年冬天,播种下绿肥种子,第二年春天,绿肥植物发芽生长,在农作物播种前,翻耕土壤,绿肥植物也被埋进土中,最后腐烂成为有机质。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扬州里下河地区大量种植绿肥植物红花草。红花草,一种可以固氮的绿肥植物。也就是说,通过种植红花草,不仅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增加土壤氮肥。

每年4-5月,红花草盛开,大片的农田被紫色花覆盖,成为乡村美景。红花草还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在秦桥村红花草种植地,记者看到,很多蜜蜂正在花上采蜜。红花草蜜的气味清香,甜而不腻。

去年,仪征继续推行土地轮作休耕,仪征马集、大仪、月塘等乡镇5万亩耕地作为项目试点。其中,就有上万亩土地种植了红花草。

上世纪60年代

推广种植超1200万亩

“马集轮作休耕土地1万多亩,其中有几千亩种植了红花草。”马集镇农业助理李永高介绍,从生长情况来看,今年红花草长势不错,亩产预计可达到3000斤左右,“翻耕后,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

据介绍,红花草不仅可以作为绿肥植物,还是非常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紫色的红花草开花时,成片的田地一片紫色,形成花海,景观效果非常好。”

红花草又名紫云英。其实,它在扬州生根发芽并不容易。原来,红花草要成功生长,土壤中必须要有一种微生物——紫云英根瘤菌,但扬州的土壤缺少这种微生物。上世纪50年代后期,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人员戴承镛,在扬州经过多次试验,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开始开办工厂培育紫云英根瘤菌。随后,在1961年到1969年,红花草在扬州推广种植面积超过了1200万亩。

【声 音】

轮作休耕持续推进 宜开展“绿肥景观游”

今年,仪征的绿肥植物除了红花草,还有油菜。由于去年冬季干旱,仪征油菜播种较晚,因此在其他地方油菜花期已过的情况下,仪征不少农田的油菜还处于盛花期末期。

在马集秦桥村,记者看到,成片的红花草和油菜花连绵起伏,非常壮观。

李永高说,近年来,马集镇连续几年推出千亩油菜花海,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游览观赏,去年的红花草种植,又特地把村道、县道和国道线附近的耕地纳入种植范围,目的就是方便游客观赏。

随着轮作休耕的持续推进,仪征的乡镇可以组团成立“绿肥景观线”;未来还将利用植物本身特点,规划一些创意图案。

记者 向家富 文/图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