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取丝织物
M314棺内文字
棺内黄麻纸
24道绳索捆扎
核心提示
昨日,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扬州七里甸地块发掘成果,该地块位于扬州市西区新城,北至国防路,南至蜀冈南路,西至真州北路,占地面积约74.4万平方米,发掘工作于12月25日正式结束,考古队在此抢救性发掘出汉代到清代的墓葬共318座,出土器物702件(组),采集器物7件。考古队员感到惊喜的是,在这片墓葬中发现了2座清代浇浆墓,墓葬中保存有干燥完整的黄麻纸以及保存完好的丝织物12件,如今,这12件丝织物已经被完整提取出来,转移至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库房保存。
考古发掘接近尾声
两座清代浇浆墓引起注意
七里甸地块考古发掘工作持续近3个月,共发掘出汉代至清代的墓葬318座,墓葬规格上除了少数规格稍大外,绝大多数为小型墓葬。令人惋惜的是,其中墓葬多数已经被盗扰,规模稍大的几乎无一幸免,对墓葬形制、随葬品及残存器物摆放位置等影响较大。
发掘工作接近尾声时,考古队员根据此前勘探的痕迹,对编号M314、M315两座墓葬开始清理。这两座墓为南北向,4棺并葬,两两成一座,两座墓葬的埋葬深度都比较浅,揭掉表层土即露出了墓圹。两座墓葬紧贴在一起,看似并列,但经考古队员辨认,两座墓葬在位置上稍有错位,虽然两座墓葬中间的浇痕看似成整块,但中间有明显的浇缝,推测两座墓葬应该是分两次浇筑而成,并非一同下葬。
M314位于西侧,M315位于东侧,均为双棺。令考古队员感到意外的是,M314的西棺以及M315的东棺均已被盗,两座墓葬紧挨着的两棺保存比较良好,两座墓葬顶部均有厚约10厘米的浇浆,M314的浇浆质地比较疏松,可以直接剥离,M315顶上的浇浆则要坚固许多,考古队员需要借助机械力量将其移除。
墓葬距今有200年左右
棺中黄麻纸丝织物保存完好
当M314的棺盖被移除后,一股恶臭扑面而来,出现在眼前的大量黄麻纸让考古队员大吃一惊,该清代墓葬距今已有200年左右,覆盖在尸体上的黄麻纸竟然如同刚入土时的样子,一张张码放在棺木之内,仍保留有一定的厚度和韧度,墓葬的干燥程度可见一斑。
在M314的棺木中,考古队员还发现了文字,其前档的文字较为模糊,尾档文字十分清晰,为“生于乾隆壬午年二月初二日,卒于嘉庆丙子年八月初二日”等字样,根据棺木前后档所载文字可见,墓主人姓名为宜人李氏,其夫君为“郎中”。
更加惊喜的是,在M314墓葬内,考古队员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丝织物,这在扬州地区十分少见。考古队员意识到该发现的重要性,考虑到完整提取丝织物的难度,为了科学提取此批珍贵材料,他们决定将M314和M315两座墓葬一同提取回驻地,立即重新用棉衾将尸骨包裹,将墓葬封存,并邀请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专家来扬,协助对墓葬中的丝织物进行揭取。
12月14日,专家组一行3人来到驻地,现场打开M315墓葬后,发现里面也有保存完好的丝织物。M314因保存不佳,尸骨外石灰多散乱,导致随葬衣物保存不佳,但M315保存完好,丝织品基本原状保存。
12件丝织物完整揭取
衣服样式包含袍被服靴等
专家们小心翼翼地对两座墓葬中的丝织物进行揭取,揭取工作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M314中揭取出完整的4套丝织物,在M315中揭取出完整的8套丝织物。
“M314中的衣物以棉服为主,M315中的则以单衣为主。”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周赟介绍,M315中提取的丝织物品类较多,包含有缎、锦、绸等材质,衣服样式包含有袍、香包、被服、裤子、靴等。同时,从骨质特征等方面来看这两具均属女性墓葬,最有特点的是两具均属“三寸金莲”式足。
周赟介绍,目前,从两座墓葬中揭取出的12套丝织物已被移至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库房内保存,接下来将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协助下对这批丝织物进行杀毒、除锈等处理,并对其进行研究,希望这批丝织物未来能够达到展出标准,与观众见面。
记者 林倩雯 供图 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