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扬大教授亮相央视成“经典”项目最年轻解读人
2019-08-06 09:12:00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日前,由中宣部支持指导,文化和旅游部委托国家图书馆具体组织实施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第三批图书正式出版发行。本次出版图书包括《荀子》《楚辞》《论衡》《史通》《贞观政要》5种,解读人分别是清华大学教授廖名春、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逵夫、复旦大学教授邵毅平、扬州大学教授王嘉川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谢保成。

  上周,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及央视综艺频道的《文化十分》栏目,都聚焦“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三批图书出版。在这两档节目中,扬州大学教授王嘉川出镜讲述了《史通》对当今的现实启示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8岁的他是“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目前已出版图书中最年轻的解读人。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秉持“激活经典、熔古铸今、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编纂目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典籍,力邀相关领域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以当代眼光审视并深入浅出解读,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契合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史通》是首部系统性史学理论专著,论述史籍源流,评价前人修史得失,探讨史书体例及编纂方法。我的学术研究就是从《史通》开始的。”昨天,王嘉川告诉记者,“1993年,我考上了南开大学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上学时就对《史通》产生了兴趣,在实习期间,我把《史通》带在身边,每天早上到操场去锻炼和早读。”此后,他致力于《史通》的研究,关注古代学者的成果,写了《清前〈史通〉学研究》一书,并于2013年8月出版。

  由于在《史通》研究上卓有建树,2016年11月,王嘉川受邀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2017年3月,他开始着手解读。尽管对《史通》有多年研究,但他还是花了近两年时间进行解读,去年才完成任务。

  谈及《史通》对当今的现实启示意义,王嘉川认为,《史通》本身就是史料考证功夫和理论思辨精神结合的产物,“如果我们把眼界再放宽一些,可以说,不仅历史研究需要考证功夫和思辨精神,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否则一说话、一举手、一投足,都将无理无据,寸步难行。”王嘉川表示,阅读《史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但只要结合自身进行反思,都会从中得到很多经验借鉴。

  如今,王嘉川还在忙于《史通》的学术研究。他告诉记者,2014年,他以《清前<史通>学研究》这本书和一些文章为基础,在一些老师的帮助下,带头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史通》文献集成与研究”,并通过评审,当年立项。这个项目目前还在继续研究之中,明年才能结项。

  “等明年结项后,我还准备做两件关于《史通》的事情。”王嘉川介绍,一是编辑出版《史通》读本,正文全部采用现代表述正确的文字,然后在注释中说明文字校勘的情况,二是以这次的百部版本为基础,编写《史通》讲义,专门供教学使用,将更多地侧重学术研究性质,把传统文化经典从学术层面传承下去。通讯员 杨民进 记者 陶敏

标签:
责编:石灵丹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