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扬城“交通健康指数”大幅提升 排名全国第11位
2019-01-22 08:39:00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扬州网讯 (记者郑露莎黄媛媛张玉峰)人体有健康指数,你听过城市交通也有健康指数吗?它客观反映了城市交通运行状态,其中的重要数据,已成为公安部、中央文明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印发的《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的第三方评估标准。

  近日,高德地图发布《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用“交通健康指数”对全国50个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扬州排名第11位,比2017年上升了26位。在9项子指标中,扬州有6项居全国前10位,其中3个空间指标均进入全国前5位。

  尤为令人欣喜的是,连续四年测评拥堵趋势,扬州是全国5个逐年下降的城市之一,也是江苏唯一一个。扬州凭何交上如此优异的“成绩单”?

  答案就是扬州的重要发展理念:开城先开路。特别是2018年,我市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道路交通“硬环境”,并持续完善交通服务管理,优化道路交通“软环境”,加速城市交通大循环、疏通城市交通微循环、改善城市交通内循环、保障城市交通快循环、打通城市交通死循环。

  记者分别采访了交通、规划、城建等部门负责人,请他们解读扬州在“交通健康指数”测评中冲高分、少失分、多得分的奥秘。

  面对城市交通建设的“必答题”,冲高分

  昨天,家住仪征真州、工作在扬州市中心的周伟早上从328国道驶上快速路,一路高架、隧道穿城而过,在荷花池隧道附近的匝道下快速路直达市中心文昌路附近,不到50分钟就到了办公室。

  “以前,周一早上我起码要早起半小时,准备耗在上班路上。”周伟告诉记者,过去他上班,需要从328国道转扬子江路后再转入文昌路,即使一路畅行也需要一个多小时,如果遇到交通堵塞,要近2小时才能到达。

  在周伟舒心的笑容背后,是扬州道路交通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开放交通,破解了东西向交通的大难题。

  “交通健康指数”非常看重城市道路的长度、宽度以及路网的密度。“我们必须在这道‘必答题’上冲高分。”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人们心目中的扬州、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首先就是集中力量抓好城市对内对外交通建设。

  近年来,文昌路东延西伸,打造了60公里的城市东西主干道,挑起城市“一体两翼”大框架;瘦西湖隧道穿过了瘦西湖天堑,连同新万福路、杨柳青路,构筑了一条横贯扬城东西的大动脉;邗江路南延,将国家高新区、扬子津科教园真正与主城连为一体……一条条道路大手笔规划,一批纵贯南北、沟通东西的重大交通工程陆续建成,构筑了“东水西山一路连、南江北湖一河牵”的城市大框架。

  “城市交通要真正快起来,光靠一两条快速路肯定不行,必须成环成网。”市规划局总规划师朱雷亭告诉记者,中心城区“五横七纵”的快速路网早已纳入城市规划。如今,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已经开放交通,金湾路万福路以南段建成通车,而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精心谋划,城市快速路网建设二期工程正式启动。据悉,城市快速路网建设二期工程全长38.1公里,其中运河南北路与城市南部快速通道、江平路相连,而润扬路与江平西路、城市南部快速通道相通,这样,四条路便构成了一个快速环路。“这一快速环路围合面积59平方公里,将大大方便城区市民便捷快速出行。”

  建设一座“畅通之城”,不仅要修好路,更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交通痛点、难点和堵点,对症开良方下猛药。

  近年来,扬州打通了市区江都路、杨柳青路等一批“断头路”,完成了开发路向东延伸、观潮路向北延伸,真州路与文昌路交叉口立体化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通车观潮路跨古运河大桥等。对扬菱路、万福路、邗江路、扬子江路等一批主干道路进行拓宽和准快速化改造,对新北门桥、老北门桥、徐凝门桥、解放桥等一批桥梁进行扩建改建,进一步打通了城市交通动脉。

  另外,为缓解城市几个“老大难”堵点,交警支队组织专家群众,一处处现场问诊,制定优化方案,逐步化解了苏北医院、扬师院周边道路拥堵的老难点、老痛点,畅通了“毛细血管”。“‘人在路上,路在心中;车畅民安,路通人和’,这是我们交警支队每一个民警牢记于心的十六个字。”交警支队支队长倪文连说。

  “大路通畅,小路不堵,车流动起来畅起来了。”市民观察团团长王麟来笑着说。

  面对道路交通管理的“综述题”,多得分

  如果说道路交通建设是一道“必答题”,那么,如何科学高效进行道路交通管理,则是一道追求高分的“综述题”。

  扬州这样作答:道路交通管理也要融入城市发展理念——一切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早在2013年,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就将开通文昌路公交专用线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好巴士”公交快线系统经过5年的发展优化,公交出行的方便快捷,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游客的认同。

  “省心、省力、省钱,最关键的还是省时!”在主城区工作的江都人张莹连用四个“省”点赞扬州公交,她说,自己有私家车,但出门往往选择坐公交,“上班、下班都是坐公交,公交快线一路畅通,比自己开车快多了!”在扬州,有一大批和张莹一样的公交“铁粉”,越来越密集的公交网络、越来越方便的乘车体验,不断提升市民的“公交幸福指数”。更让张莹高兴的是,去年12月29日,扬州市区、江都区公交整合划转协议正式签订,扬州公交与江都公交实现了融合,真正迈入了“同城同价同行”的新时代。如今,市民在江都也能享受到“1小时免费换乘”等公交红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建成了“好巴士”公交快线系统和文昌路、邗江路“一横一纵”公交专用道,城市南部快速通道15公里的公交专用道也同步建成,并且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公交1小时免费换乘和城乡公交IC卡全省互联互通。2017年,扬州成功入围全国“公交都市”创建城市,目前正全力推进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和省“公交优先示范市”,预计到“十三五”末,扬州市公交线路将超200条,公交分担率将达到30%。

  另外,道路拥堵,很大原因在于车子没有地方停。近年来,扬州多渠道解决停车难问题,市区新建改建了荷花池公园地下停车场、紫藤园立体停车场、仙鹤寺立体停车库等一批大型公共停车场;市政府、市财政局、邗江区政府等一批机关大院停车位也被拿出来与社会“共享”,节假日向游客开放,使车归其位,路畅其流。

  道路交通管理还要契合城市特质。作为一座宜居城市,近年来,扬州在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同时,系统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慢行系统,逐条提升城区道路的步行指数。什么是城市慢行系统?城市慢行系统指的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亦如为伦敦设计自行车高速公路的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所说:“一座为骑车或徒步出行者提供方便的城市,才更宜居。”

  “力争每条街道步行指数在70分以上。”这是扬州提出的目标。步行指数,就是一个地区适合步行的程度,不用开车就能方便到达附近学校、公园等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设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扬州通过初步建成分布均衡、层次分明的城市公园体系,让市民出门10分钟到达就近公园,在全省率先实现持卡一小时免费换乘,引导市民爱步行、爱公交、少开车。据统计,去年我市累计维修人行道1.3万平方米、路牙沿8.3公里,步行指数进一步提升。去年7月29日,本报微信公众号“一本政经news”推出《你知道城市慢行系统吗?扬州用“步行指数”来作答》刷爆朋友圈,市民纷纷为”公交+自行车+步行”的绿色健康出行方式点赞。

  面对文明出行的“选择题”,少失分

  “红灯停、绿灯行”,这个连小学生都明白的交通规则,我们是否能严格遵守呢?一道文明出行的“选择题”,每天都摆在市民的面前。

  某种程度上讲,好的文明习惯是管出来的。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去年市区的多条主干道增设了新的护栏,文昌路、文汇路、扬子江路3条主干道及汶河路等5条次干道部分路段安装了交通隔离护栏23.5千米。一道道护栏,隔除了非机动车横穿马路、机动车随意掉头等陋习,让行车更通畅,市民更安全。宝带小区的王先生感触颇深。小区附近的维扬路交通繁忙,原先没有护栏,行人和非机动车随意在路上横穿,机动车在路上随意转向和掉头,经常发生碰撞事故。如今,维扬路装上了隔离护栏,居民们进出小区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交通事故警情较安装护栏前下降了40%,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交警部门还采取“一路一策”的原则,综合考虑每个路段情况,对于不便加装固定护栏的,就设置临时隔离措施,对交通组织进行优化。

  这两年,市公安局持续开展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扬州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班子成员将办公桌“搬”到路面,带头深入一线,参与早、晚高峰时段重要路口的交通管理工作。同时,交警支队为路面一线执勤民警配发了60辆警用摩托车,在疏导交通、事故处理、精准查缉等方面充分发挥其灵活机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还抽调精干警力组建6支执法机动队,全天候用摩托车在主次干道进行巡逻执法,对多发显见的违法行为及时“亮剑”、重拳整治。

  “没有记分前,有时开车会随意变道、加塞或者违章停车,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不会被抓拍,就是拍了,反正也不扣分。”市民卞杭昆说,交通违法行为曝光记分处罚后,因为担心驾照被吊销,开车也就更守规矩了。

  重拳管理,就是要让开车人“长记性”。

  对此,市公安局还利用市区主干道16块交通诱导屏实时曝光违法车辆号牌及违法行为。同时,开通“扬州市交通违法举报平台”,鼓励并发动市民群众积极举报机动车加塞、违停、占用应急车道等各类交通违法。

  如果说护栏的安装,是城市交通精细管理的缩影,那么完善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制度,则是畅通城市交通的又一创新举措。

  “发生交通事故,市民通常都是先报警再等待交警处理,大大降低了道路通行效率。”倪文连说,去年10月与中国人保财险扬州市分公司联合开展“警保联动”后,保险理赔员也可为事故双方办好定责、定损事项,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此外,“交管12123”互联网管理事故快速处理系统也发挥了大作用,去年共受案22081起。

  文明出行,从根本上讲,依托于市民文明素养的大提升。

  去年2月,我市发布“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倡议每一个市民当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行文明礼。其中,安全出行“四个提示”里提到:不闯红灯、开车不加塞抢行、礼让斑马线。

  大整治伊始,交警部门首先对不礼让斑马线行为进行整治。首月,警方通过监控抓拍和现场处罚共查处该类违法行为8900余起。昨天,记者再次沿着文昌路、维扬路等城市主干道来了一次礼让斑马线的“探访之旅”,在市少儿图书馆、邗江路力宝广场等五个路段的斑马线观察10分钟,发现机动车驾驶人行经斑马线处时,都会先减速,观察路口通行情况。只要有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驾驶人都会主动礼让。如今,在市区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上,不仅公交车、出租车主动礼让,私家车也早已习惯文明礼让。

  文明出行的选择题面前,我们少失分。一个“让”字,展现了现代扬州人的优雅,也反映出这座城市的文明指数及和谐程度。

  作为一座四季旺游的城市,扬州吸引着中外游客的脚步。每到“烟花三月”之时,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他们说,要让路于客、让景于客。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