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 (本报记者王璐王鹏) 9月5日,随着市歌舞剧院整体搬迁至扬州戏曲园,扬州四大国有艺术院团和市文化艺术学校聚首,标志着扬州戏曲园投入试运营。
扬州戏曲园是扬州文化建设中的又一地标性工程。经过四年建设,戏曲园以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扩建为主体,整合扬剧、木偶、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弹词等国家级戏曲曲艺非遗项目,将园区打造成为人才培养、非遗传承、艺术展演和休闲旅游融为一体的文化集聚区。
文化集聚,资源共享。试运营三个多月来,扬州戏曲园的教学、培训、研究、展示、排练、录制、传承功能逐渐显现,为扬州文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同一片场地、同一台剧目,两个剧团同演《校场比武》
站在扬州戏曲园九楼的大排练厅,向北,可以看到车水马龙的四望亭路;向西,可以俯瞰绿茵葱郁的艺校操场。11月15日,扬州木偶研究所演员梁苏荣站在窗前眺望,稍作休息后,又举起木偶,进入紧张的排练。
这次排练是从今年夏天开始的。为了备战第七届中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传承展演,半年前,梁苏荣就和李芳一起,开始新排木偶剧《校场比武》。梁苏荣扮演杨文广,李芳扮演穆桂英,为了“出征”,二人在校场上上演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文武大戏。
同样场地、音乐、场景,乃至同样的造型,就在前段时间,扬剧研究所的青年演员演绎的扬剧《校场比武》也在此排练。作为经典扬剧《百岁挂帅》的片段,年轻的扬剧演员同样把这段故事演绎得传神生动。
梁苏荣说,自己在排演木偶剧《校场比武》时,特地去看了扬剧版演出。“那些年轻的扬剧演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人物打斗到心理活动,都对自己的木偶表演有着极大帮助。”事实上,木偶版《校场比武》的音乐和木偶造型,都和扬剧版如出一辙,只不过一个是真人表演、一个是真人操纵木偶表演。
11月21日,喜讯传来,梁苏荣最终凭借操纵木偶演活了杨文广,获得“最佳技艺传承奖”。同时,扬州木偶研究所凭着两座“最佳”的奖杯,笑傲全国28家木偶皮影剧团。这出木偶版《校场比武》,其实是扬州木偶表演史上第一次采用扬剧的音乐。扬剧和木偶,这两种在扬州土地上流传多年的艺术,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相逢,并盛开出令人惊艳的艺术花朵。
当然,不仅木偶剧取得了成功,由年轻演员们担纲的扬剧《百岁挂帅》,从北京演到南京,一路之上,获誉无数。这批年轻的扬剧演员,正在舞台上实践自己多年所学,并在一个动作、一句唱腔之中,书写着现代扬剧的传奇。
五家剧团校会聚在一起,实现了“1+1+1+1+1大于5”
“剧团以前相距有点远,就是想去学习,也不太方便。现在好了,就是上下楼的事儿,我们随时可以互动。”梁苏荣笑道,“剧团之间,既有各自的排练厅,也有共用的排练厅,交流起来非常方便。”
正如梁苏荣所说,之前扬州各个艺术剧团之间也有合作交流,但是各处一方,除了大型演出,平时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2015年,扬州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做出重要决策,趁着扩建扬州艺校的契机,将现有的扬州专业艺术剧团校集中起来,共同打造“扬州戏曲园”。
经过几年的施工建设,一座具有现代气息、功能齐全的戏曲园,矗立在市民面前。随着扬剧研究所、曲艺研究所、木偶研究所、歌舞剧院、扬州艺校的入驻,扬州的五家艺术剧团校,首次实现了“胜利会师”。
地理空间上的融合,迅速迸发出了新的灵感、新的思路,扬州文艺绽放出新的光彩。
不仅木偶研究所和扬剧研究所取得了成绩,其他专业艺术院团校也纷纷结出硕果。曲艺研究所在中国曲艺牡丹奖中摘下“节目奖”,歌舞剧院在各地演出频繁获赞,扬州艺校的师生们更是在全省艺术职业学校教师技能比赛中大放异彩……各个院团校紧密合作,在省运会这样的盛大舞台上,既有精心打造的节目,也有热情耐心的志愿者,共同呈现出扬州文艺的新格局。
“当初市委、市政府打造扬州戏曲园,让各个剧团校会聚在一起,就是希望能够实现‘1+1+1+1+1大于5’的目标。从目前看,初结硕果,势头很好,未来可期。”市文广新局局长季培均说。
扬州戏曲园将强化“五共”,打造文化艺术新地标
如今,扬州戏曲园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季培均介绍,扬州戏曲园将强化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形象共塑、品牌共建、发展共进,成为扬州文艺新地标。
资源共享,实现新管理。之前的扬州专业艺术剧团校分散在城区各处,都要建排练厅,现在戏曲园内建有多个大小不一的排练厅,可满足各个剧团各种排练的需要。这些排练厅可以相互共用,实现资源最大化使用。此外,还有后勤保障,比如食堂餐饮、保安保洁、绿化种植等,这些都将由扬州戏曲园统一管理,解决了各个剧团的后顾之忧。
人才共育,践行新道路。以扬剧研究所的年轻演员为例,这几年来,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之所以能够博得全国戏剧界的喝彩,就是因为他们还在扬州艺校学习时,就已经制订好了将来的学习发展规划,并一步步实现。在他们之中,有的进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有的在剧团之内进行舞台实践,最终迎来了艺术上的惊艳亮相。目前,扬州艺校还开设有曲艺班、扬剧班、木偶班、舞蹈班等,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扬州最好的剧团就在面前,那些光彩夺目的明星演员也是随时可见,他们的学艺之路,将格外便捷。
形象共塑,营造新面貌。共处戏曲园,有助于院团校之间相互学习。扬剧研究所发挥“一棵菜”的精神,以明星演员为主,其他演员甘为绿叶,共同带动扬剧艺术的繁荣;歌舞剧院、木偶研究所的演员外出演出频繁,不少演员常年不在扬州,他们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曲艺研究所演员注重学习,每个人都是一台戏,相互较劲,不甘人后;艺校的老师爱生如子,传艺认真,学生们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各种优良的风气开始交融,逐渐显现出扬州文艺的新面貌。
品牌共建,书写新篇章。以前各个剧团校交流虽有并不多、同演也有却少见。如今,各个院团校形成了一致的演出品牌,那就是“扬州文艺”。在省运会开闭幕式上,各个剧团校的专业演员合作无间,共同奉上了精彩绝伦的文艺盛宴。在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上,除了曲艺研究所,其他剧团校的演员也登台亮相,共同书写扬州文艺的新篇章。
发展共进,打造新地标。如今,扬州戏曲园才刚刚起步,各大专业艺术剧团校的合力效应才刚刚显现。随着优质资源进一步共享,院团校之间进一步合作,从“空间合”到“机制合”,最终达成“内心合”,将共同显现出扬州文艺的全新合力。未来,随着戏曲园剧场、书场的开放,普通市民将有更多的机会,走进戏曲园看戏听曲,甚至可以预约排练厅,目睹优秀剧目的排演。
“相信在未来,扬州戏曲园一定会成为市民和外来游客看戏剧、听曲艺、赏木偶的首选,这里也孕育着扬州文艺未来发展的希望。”季培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