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看看早餐桌上的“扬州八怪” 《三联生活周刊》聚焦扬州之味
2018-08-10 10:55:00  来源:扬州网-扬州晚报  
1
听新闻

  

  

  

  《三联生活周刊》聚焦扬州之味

  核心提示

  近日,《三联生活周刊》998期封面上刊载的“《早餐里的中国》武汉、西安、厦门、贵阳、扬州之味”吸引了不少文艺青年和吃货的关注。记者昨了解到,此次《三联生活周刊》聚焦扬州之味,走访了趣园、冶春、花园茶楼、共和春、蒋家桥、狮子楼等茶社和酒店,详细介绍了扬州早茶的精致、仪式感以及文化底蕴。据了解,这并不是《三联生活周刊》第一次关注扬州美食,此前该杂志还关注过扬州春季的时令江鲜。

  聚焦扬州之味

  “三联”图文解读扬州早茶

  贵阳的七日食粉记、肠旺面的一碗好戏,厦门不鲜不食的古早味,扬州早茶的精致与仪式、面子和底蕴、早餐桌上的“扬州八怪”,西安的面食,武汉的“过早”……记者昨从《三联生活周刊》看到,该杂志聚焦扬州之味,用图文解读扬州早茶。

  “热干面、牛肉粉、肉夹馍、蟹黄包……你多久没好好吃一顿早餐了?”《三联生活周刊》以此为开头,打开了中国早餐的话匣子,让读者们垂涎三尺。杂志的导语中介绍,去年同一时期,他们做过一期《宵夜里的中国》,今年,他们想要看看早餐里的中国是什么景象。

  在介绍扬州时,采访记者蔡芃的印象是“扬州是一座早睡早起的城市”,“晚上9时之后,扬州的大部分街巷就进入了静谧,仿佛人们要为享用晨间的美味而养精蓄锐。扬州早餐是社交化和一人食的两派。社交化是在茶社里的筵席。相比广州早茶用小推车送上点心来选择的随意,扬州早茶是工整而华丽:小菜已经提前摆好,接着是各色茶点和时令特饮,最后,目不暇接的面点则把筵席推向高潮。”

  从历史文化出发

  多位学者介绍扬州早茶文化

  打开杂志,“早餐里的中国”首先以通版的趣园早茶宴席为开端,入镜的5位先生为扬州大学的教师。

  据了解,此次采访是以扬州历史文化为出发点,了解扬州和扬州美食,记者的采访几乎是体验式的,从到达当日的夜宵,到品尝和走访趣园、冶春、花园茶楼、共和春、蒋家桥、狮子楼等茶社和酒店的早茶、盐水鹅等菜点,非常仔细。

  “这次采访由我的同事华干林教授牵头,记者们是他的学生推荐而来。”作为图片上的5位老师之一,扬大旅游烹饪学院的周爱东老师告诉记者,图片中有一本书是华干林教授所著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关于扬州文化的部分,供《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进行了参考。此次接受采访的还有华干林、马健鹰等多位学者,以及茶社经营者和老扬州。

  早餐桌上的“扬州八怪”

  仔细解读茶点的前世今生

  在《三联生活周刊》的图文介绍中,作者将豆腐皮包子、翡翠烧卖、千层油糕、京江 和京果粉、粢饭、饺面、盐水鹅、月牙蒸饺等菜点称为早餐桌上的“扬州八怪”,分别进行饮食文化、习惯和特色方面的介绍,同时从饮茶如筵、老扬州人的里子和面子,仔细解读扬州早茶的精致与仪式、面子和底蕴。

  文中,作者以趣园茶社的早茶为例,一场正式的早茶要吃上一两个小时,介绍扬州早茶的佐茶小菜是头盘,要按“四、六、八”的双数盘来提前摆好,随后沏茶,上油端子、粢饭、京江 和京果粉叫醒客人的胃,随后上热饮或老鸡汤,再端上各类包子、烧卖、蒸饺和其他面点。“这样的阵仗来源于扬州盐商对吃食的讲究,显示着扬州人的面子和底蕴”。

  此外,作者还提及,早茶筵席多是待客时的选择,或是让游客体验扬州文化的一张招牌。扬州早餐的日常,更体现在一碗朴素但美味的干拌面或是阳春面里,面的滋味不应被早茶的光芒所掩盖,而蟹黄汤包是扬州每家茶社最受欢迎的面点之一,“先开窗,再喝汤,轻轻移,慢慢提”是吃蟹黄汤包的诀窍。

  扬州大学教师马健鹰介绍,扬州城自古是重镇,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是一座“因河而兴,因盐而富”的城市,早茶起源于盐商时代,是历史遗存也是城市特色。

  记者 屠明娟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