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高邮北门遗址公园建成并开放后,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高邮城北门瓮城遗址考古取得的初步成果也于近日公布。为配合高邮北门遗址公园建设,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考古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1000平方米,清理出宋-明清时期方形瓮城、西便门及其外瓮城、门道、藏兵洞以及道路等重要遗迹。从发掘出土的八思巴文铭文城砖来看,元代曾有过修城之举,弥补了历史文献记载之不足。
考古探秘
瓮城自南宋沿用至民国
史料记载,高邮有新旧两城。旧城为一座方形城池,是北宋开宝四年(971)知军高凝祐开始修筑的。1131年-1162年,韩世忠命其属董旼营缮,乾道间(1165-1173)郡守陈敏重修。明洪武初年(1368),知州黄克明对旧城用砖进行加固。清乾隆九年(1744)和道光二十三年(1843)又分别修城。新城在高邮州城北门外,为夯筑土城,系南宋咸淳元年(1265)扬州制置使毕候筑造,清代荒废。1957年除旧城东南角保存130米以外全部拆毁。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薛炳宏介绍,高邮旧城北门遗址位于今通湖路上,在高邮旧城北墙的中段,其西侧为旧城中心市河(俗称“穿心河”)出城的北水关遗址。瓮城设置在北门北侧,除部分包砖墙高出地面以外,大部分湮埋于地下6厘米-180厘米。
为配合高邮北门遗址公园建设,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考古人员对这里的古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1000平方米。考古人员对遗址现存的情况和出土的文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北门瓮城为南宋时期始筑,一直沿用至民国,历经南宋-元-明-清-民国时期近900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城墙,砖铺路面和地层叠压关系十分清晰,尤其是不同时代地面整齐叠压,每一层中出土的各个时代陶瓷标本、钱币和建筑构件等为考古发掘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内有玄机
至少暗设了8个藏兵洞
薛炳宏说,此次对高邮城北门瓮城遗址考古发掘,揭露出了宋-明清时期方形瓮城、西便门及其外瓮城、门道、藏兵洞以及道路等重要遗迹。他举例说,在外瓮城两侧包砖墙之间修建了藏兵洞。藏兵洞南北内长2.96米、底部内宽1.08米、残高1.86米,洞口开在内侧包砖墙面。洞底面南高北低,底部用石块铺垫,砖壁上发现有许多铭文砖。
为何这里会有藏兵洞?薛炳宏解释,明代中叶,为抗拒倭寇多次对高邮的骚扰,重修了旧城,在北门瓮城的外围又增设了外瓮城,形成了北门双瓮城的城防体系,并在外瓮城西半边内侧包砖墙内暗设了至少8个藏兵洞。但是藏兵洞遗迹,毁于第二期外瓮城城墙的修建期间。
藏兵洞是我国古代城门瓮城中独特的建筑,在古代战争中对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的发现,为我国古代建筑史和军事防御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城砖见证
南宋集中多方力量修城
“宋室南迁之后,江淮成为抗金的前沿阵地。作为运河沿线重要城镇的高邮城,增设瓮城及重要的防御设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薛炳宏说,通过此次考古发掘,可以推断出宋代瓮城的设施是在不断完善形成的,并经过多次修补,城墙上的铭文砖有“殿司”“中军”“淮东转运司”“后军”“镇江府”“江东安抚司”“嘉兴”“高邮军城砖”“修仓城砖”“修河砖”等,说明旧城的建设并非高邮一方之力,而是南宋朝廷集中了多方力量实施的一项工程,反映了高邮作为江淮重镇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
元代有“堕沿淮城垒”的记载。元初诗人揭傒斯在《高邮城》中写道:“高邮城,城何长?城上种麦,城下种桑。”说明高邮城并没有完全堕城。从发掘出土的八思巴文铭文城砖来看,元代曾有过修城之举,弥补了历史文献记载之不足。
记者 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