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门外汉成杆管线迁移专家 一次冒雪摸排省千万费用
2017-07-07 10:1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余跃(中)在杆管线迁移工地。

  中国江苏网7月7日讯 城市南部快速通道的建设横穿扬州主城,需要临时迁移改造的杆管线总长度超过500公里,考虑到城市长远发展,还将铺设总长度1300多公里的新管线,总长度达到了1800多公里,相当于扬州到北京一个来回的距离。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极其繁重复杂的工作,由一个门外汉硬生生“跑”了下来。他就是扬州市交通运输局法规处副处长余跃,接下这份工作后,他从对杆管线工程一无所知,慢慢成长为一名货真价实的杆管线迁移专家。

  每天都在拼命学习

  “门外汉”成为杆管线迁移专家

  “2015年10月,突然接到单位通知,让我去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前期处,我一下子就懵了,一点底气都没有。”余跃告诉记者,在接到这个通知之前,他每天的工作是和各种法规打交道,从来不会想到,会干起杆管线迁移的工作。

  但是,任务就是指令,第二天一早,余跃来到了项目部报到。“到了指挥部一看图纸,更加慌了。迁移一根杆管的程序有十多道,每一道都是闻所未闻。而且杆管线的种类不同,程序也不同,电有电的程序、通讯有通讯的程序,光看着就头皮发麻。”

  杆管线迁移工程之所以被归类在前期处,是因为顺利的迁移是工程施工的前提,杆管线只有迁移走,才能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城市南部快速通道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困难就摆在那里,压力显而易见,但余跃没有退缩。“不会就学,时间紧,就抓紧一切时间来学。”

  那段时间,连他本人都觉得自己“魔怔”了,白天跑各个相关单位询问具体办事流程,遇到“懂行”的人就追着请教;晚上下班后则阅读相关书籍、资料,就连晚上睡觉,脑子里琢磨的也是杆管线迁移的事。

  “不夸张地说,只要是清醒的时间,都是在研究这个事情。甚至做梦,都在想着杆管线迁移的流程。别人被我问怕了,看到我都躲。但我就是控制不住地想这个事情。”余跃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在施工方和不少业内人士的心中,余跃已经成为了杆管线迁移方面的行家,不仅所有流程都一清二楚,还善于创新,摸索出了一套他个人的工作方法。“以前有什么问题都是他来问我们,到现在,我们有杆管线方面的问题都是找余处长请教。我干工程也有20多年时间了,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甲方’,比我们还亲力亲为,这样的精神,我们是真的尊重和敬佩!”城市南部快速通道一标段项目经理沈军民说。

  每天行走2万步以上

  用脚步丈量杆管线迁移长度

  和常见的道路建设工程不同,全长17.2公里的城市南部快速通道位于城市核心区,自西向东穿扬州城区而过,沿线不但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众多,各类杆管线也十分密集,这些杆线和管道纵横交错、密密麻麻。全线管线迁改包含供电、供水、燃气、热力、电信等10类杆管线,其中需要临时迁移管线约540公里,需规划新建各类管线1300多公里,一旦处理不到位,就会给市民生活带来影响。

  余跃每天的工作,就是和这1800多公里的杆管线打交道,沿线正在施工,交通不便,他就每天用脚步丈量着它们的距离。余跃在朋友圈的微信运动中,常常占据着前几名的位置,每天的步数都在2万步上下。

  其中,最复杂的地段,集中在六标段辖区内的施井片区,通运1号线、通运2号线、横沟线3条1万伏的杆线都在这个区域内,并且,路东、路西、地上、地下分布及横穿马路的管线均有,个别地段还来回穿梭。

  “余处长真的令我们感动,大冬天的,为了看清楚线路走向,他和我们一起,把沿线电力窨井盖一个个抬起来。”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六标段项目经理殷鸣介绍,去年冬天下大雪时,他俩和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徒步将六标段施井全线的窨井盖逐个打开,画下了线路走向图后,设计出最优的杆管线迁移方案,而这套方案和原本的方案相比,省下了上千万的费用。

  “原先的方案是采用埋地电缆临时迁改,余处长带领我们实地查看,提出了临时架空结合规划线路迁改的方案,这样,既节约工期,也减少了费用。我们以前总觉得,甲方就是坐办公室的,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请他们帮助。没想到这个甲方不一般,主动替我们考虑,陪着我们大雪天里干粗活儿。”

  “我们这个标段,三条1万伏的高压线,迁改线路总长达到了4.5公里,影响范围广,矛盾也比较集中。今年4月初到5月22日,50多天,全线的路程,余处长每天陪着我们徒步一个来回,现场解决矛盾100多处。”殷鸣告诉记者。

  每天1篇工作日志

  敬业精神让施工方又敬又怕

  “余处长真的是让我们又爱又恨。因为他,我们不知道多少个周末计划被无情打断,多少次计划回家探亲被他‘搅黄’。但是,他绝对是我们标段年轻同志学习的榜样,提到他的敬业精神,没人不竖大拇指。”三标段项目经理谢德宽是个年轻人,他说,余跃让他既敬佩又害怕。

  “以前干工程觉得很苦,大多数都是在偏远的地方,离城市远。这次在扬州主城区干工程,其他同事可羡慕我了。”谢德宽说,谁知道,余跃的出现打乱了小谢原本的计划,“每到周五下午,手机一振动就觉得慌了,十有八九是余处长发的通知,让我们准备周末碰头,总结上星期的工作,安排下星期的计划。”谢德宽向记者出示了近期“余处长的开会通知”,连续七八个星期,每个周五都没有落下。“余处长这个会还不能应付,他认真细致得‘怕人’,想要随便列点计划混过去是行不通的,他的连环问会让人下不来台。”

  余跃有个工作日志,刚开始时,记录在本子上,每天计划列成表,干完一件勾掉一件,没做成的事情写下原因,做完的事情总结经验,密密麻麻的日志记满了好几个本子。后来,因为查询不方便,而且上路后没有条件随时记录,手写记录就变成了手机文档记录。点开他的手机记录本,今年从1月1号开始到现在,从来没有中断过。不仅有工作日志,还有会议日志,每次开会,他都有详细的记录。“我们这个工程有六个标段,还有沿线各个相关单位,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请大家来开会协调事情已经占用了他们的时间,我必须用足每一分钟的会上时间,不能浪费,要切切实实地解决、协调事情。”

  谢德宽清晰地记得一件事情。“有次周末,已经和同事商量好要游览一下扬州城,大家都很兴奋。谁知道,余处长又来电话了,问我们一份给供电部门的汇报材料准备得怎么样了。”当时,因为施工需要,三标段内有一处供电设备要进行临时迁改,需要向供电部门提供相关材料,这本是施工方该做的事情,但为了保证进度,余跃主动联系他们,帮他们参谋,“一看到我们的汇报材料,余处长就直摆手,让我们当晚就到交运局来修改,他手把手地教我们改,陪着我们熬夜,直到修改完成才和我们一同回去。”这份材料由于翔实切中重点,一次性通过,原本2-3个月才能走完的程序,13天就全部完成了。

  “派来三标段工程的大多是年轻人,可以说,他这样的精神真的是感动了我们,我们虽然嘴上说怕他,但内心都是敬佩他的。我们就是要学习他身上这股干工作的责任心和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谢德宽说。

  每天无数个电话

  发现问题绝不拖到第二天

  “古运河大桥旁的临时盖板大面积损坏,请四标立即派人前去修复。”上周的一个晚上,已经进入休息状态的四标工作人员接到余跃的一条短信,还没来得及回复,余跃的电话又打了进来,“我去现场看过了,盖板下面就是1万伏的高压带电电缆,行人走过时掉下去,或者电缆被盖板砸坏,这个责任谁也承担不起。你们现在必须立即去解决,地点就在通扬桥西边那里,弄好了告诉我一声……”挂断电话后,余跃又沿着线路继续向前查看,排查安全隐患。

  这样的通话每天有无数个,不到半天时间,手机就会没有电,“我夫人经常调侃我,最多10天我就要用掉200块钱话费,隔三岔五就得交话费。”

  杆线迁移关系着整个工程和沿线百姓的安全,来不得一点马虎和大意。为此,余跃每天都得在工程现场办公,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得去现场实际看啊,在研究方案的时候,就得顺带提醒大家,一定注意安全。”

  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绝不拖到明天,这是余跃在工作中坚持的理念,“谁知道拖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事,谁能承担这个后果?发现了问题,我绝不可能放到第二天再说、再整改,就是跑到施工工地上喊人,都得把问题当时当下解决了。”四标段盖板发生破损,余跃当天夜里就喊来施工队换上新的;五标段辖区内的小区凌晨突然停电,他连夜赶到现场和工作人员沿线摸排,帮助供电部门排除了故障;三标段施工时遇到了杆线迁移问题,施工人员还没到位,他天没亮就赶到现场勘查地形……

  从接手这份工作开始,余跃基本放弃了休息日。有一次连续发低烧22天,家人和领导都已“勒令”他停下工作去住院检查,他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只是在面对妻子和孩子时,余跃有种说不出的愧疚。“有次妻子发高烧,说好那天是我去接孩子的,可是,一个杆管线迁移的事情把我‘困’在工地上了,如果当天不解决,就担心出问题。只好让老婆发着烧去接孩子。”好在,同为交通人的妻子特别理解和支持着丈夫,“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做着什么样的事情,都要记得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的交通精神,都要对得起自己交通人的这个身份。”

  通讯员 杨交宣 记者 黄媛媛

标签:管线;我们;余跃;迁移;工作;成杆;标段;工程;每天;处长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