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岭上,春梅正绽放。
盐阜路上,迎春花已经盛开。
路边的茶梅也出彩。
中国江苏网2月13日讯 触底反弹!这一股市中许久不见的行情在昨天的气温走势图中鲜活上演。最低-5℃,最高12℃,如此升温过程,仅用了5小时!气象部门说了,本周扬城和全国大部地区一样,全面进入升温模式,且会出现“假春天”的一段日子。为啥这么说,毕竟冬天还没有正式离场,北方的一股冷空气还在伺机而动,大伙“春捂”工作可别放松。
气温触底反弹
扬城昨5小时升温17℃
昨天中午,家住城北的刘奶奶坐公交车去看孙子,下午四五点回家途中,坐在公交车里的刘奶奶感到心脏难受。中途下车后坐在公交站台凳子上,不少好心市民递水、送糖,帮着刘奶奶缓解不适症状。
这桩“暖心事”的起因正是这“温暖”的好天气。刘奶奶告诉记者,“前两天外面凉,在家也没出门,周六看着外面阳光很好,所以决定周日去儿子家走走,结果下午回家坐公交车上,越坐越感觉气闷,热得有点透不过气来。”刘奶奶说,下了车,坐了一会儿,好心的市民给了一些水喝,已经好多了。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这几天清晨的气温都有些低迷。比如,昨天清晨7点,气温仅-5℃左右,但白天只需5个小时,就达到了全市最高气温12℃左右,整整升温17℃,堪称气温界的火箭速度。
本周进入七九
冬天未远走,早晚仍挺凉
本轮冷空气算是已经正式离场了,说降就降的温度如今全要还回来了。市气象台分析说,从昨天开始,新一轮升温开始了,大伙都觉得春天已是近在眼前。不过,真正的春天其实还没到,我们所感受到的季节更替背后都是冷暖空气的拉锯战。
大伙要明白,过完上个周末,“六九”也刚结束;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数九寒天”中的“七九”。按照往常经验,“七九河开”,冬天就要进入尾声。然而,“数九”结束前,任何温暖都是“靠不住”的。中国天气网说,尽管未来一周持续回暖,但由于最低气温还是不高,早晚仍有凉意,江南多地入春的可能性较小。从常年平均来看,江南大部地区的入春日期在3月10日前后。
市气象台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天气逐步变暖,气温回升明显,让人感觉像进入了春天,但北方还有一股冷空气伺机而动,也就是说,目前气温还是会“打摆子”,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肯定还要再等等。
气温日升1℃
后天最高气温将达到17℃
市气象台表示,本周扬州依然是晴好天气唱主调,扬城最高气温基本上都在15℃以上,其中,2月14日情人节当天最高气温预计在16℃,十足的“小阳春”天气。不过,气象部门提醒,近期昼夜温差较大,大家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谨防感冒。
老话叫“春捂秋冻”,哪怕真正进入春天,也是乍暖还寒,温差较大,不要过早减衣,应多捂一段时间。
市气象部门预计未来三天天气:今天,晴,偏南风3-4级,清晨最低气温0℃-1℃,白天最高气温14℃-15℃;明天,晴到多云,清晨最低气温0℃-1℃,白天最高气温15℃-16℃;后天,多云,清晨最低气温4℃-5℃,白天最高气温16℃-17℃。 记者 陈洁文 摄影 惠宇
【养生提醒】
初春养生 当心这些误区
立春过后,天气向暖,春的气息渐渐显露。在我国,有按时令保健养生的习惯,那么春天里的养生之道有哪些误区要注意呢?
久留于阴湿环境
春天开始回暖,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增多,显得湿气很重。特别是南方的春天,雾霾、潮湿、闷热,给细菌的生长提供了环境。
所以要保证居室及办公室内的通风透气,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多晒晒被褥和衣服,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保持室内干燥透气。可以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避免发生湿疹。切不可只重视吃什么,不注意居住生活环境,避开春季养生误区。
大量进补
春天,要注意在日常饮食上的品种多样化,保证机体能够得到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供给。很多人喜欢在春天大吃大补,但这是春季养生的误区,忌用大甜大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中医养生认为,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就不容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很多的动植物都开始活动,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所以人们需要进行饮食调养,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袭。
衣着过早单薄
天气刚刚回暖。很多人就会脱下自己厚厚的棉袄,换上清凉的美衣。但需要提醒的是,尽管阳气渐生,阴寒却未尽,要注意早春的温差幅度较大,早晨及晚上要注意穿多点,不要一天到晚都穿单薄的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疾病。
不过,“捂”也要捂得恰当,基本上在穿着上注意“上薄下厚”就可以了,注意保暖腿部及关节,不要留下病根。
过多吃酸
多吃酸味食物也是春季养生的误区,中医提倡春天饮食中应“省酸增甘”,这是春季养肝的基本法则。因为在春天人的肝脏阳气旺盛,再吃酸性食物,会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就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的饮食是忌酸倡甘甜的。
要避免过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多食用甘温补脾的食物,如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