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不为“健身去哪儿”发愁 城市“金边银角”变身体育公园
2019-08-09 10:43: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场地设施不足,是人们日常健身运动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之一,也是全民健身发展的一大阻碍。要实现全民健身,就近、便捷、多样化的体育设施是基础保障。

  现在在苏州,“健身去哪儿”这个问题已经不那么难回答。老百姓走出家门,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达健身活动场地,“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实现。随着各市区综合性体育场馆、各级体育公园场地的陆续建成,社区健身工程的升级改造,开拓出了不少“新阵地”,让苏州市民日常健身有了更多去处。

  体育公园一站式满足需求

  历经两年时间的改造,运河体育公园在今年盛夏来临之前开门迎客。每天晚饭后,家住附近三元三村的陆阿婆都要和老伴儿一起去走两圈,利用健身器械舒展一下筋骨。即使在前些天的高温天里也没中断,“已经养成习惯了,哪天有事情不能来,反而觉得不舒服。”

  和陆阿婆一样,越来越多的苏州市民,把健身锻炼融入了日常生活。改造后的运河体育公园,传统的轮滑训练场地得以翻新升级,新增了篮球、足球、门球场地,设置了适合青少年、中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位于公园中部的儿童游乐园还给孩子们提供了组合攀爬、体能训练的场地,能一站式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体育休闲健身需求。

  体育公园是将体育竞技、运动健身、养生保健等多种功能融于一体的复合型场所。近年来,我市体育部门积极推动体育公园建设,为市民健身休闲提供了不少好去处。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陈俊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各类体育公园54个,根据要求,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100个体育公园。

  近年来,我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进一步优化,各市、区均高标准建成了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综合性体育场馆。全市镇、街道文体中心和行政村、社区健身工程的新一轮提升改造也正在实施中。筑巢引凤,高标准的体育场馆吸引了高水平赛事扎堆苏州。“这些高水平赛事在家门口轮番登场,在市民中营造了良好的运动氛围,能有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向纵深发展。”陈俊说。

  我市健身步道建设工程连续几年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建成后更成了最受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健身步道2232公里,还打造了环古城河健身步道、金鸡湖水岸慢行绿道、环虞山生态步道、“太湖蓝”慢跑骑行绿道系统等一批精品工程。

  巧用资源扩大健身阵地

  数据显示,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3.39平方米,远高于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1.66平方米。但是,对比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场地设施缺乏问题仍然存在。

  面对这个问题,我市体育部门积极扩宽思路,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近年来充分利用城市建设产生的空闲地块,兴建或改建成便民体育场地设施,让城市的“金角银边”为全民健身活动发光发热。

  去年,相城区利用闲置地块、绿化带边空地等,建成了广济北路体育公园、城南健身运动场、采莲路健身设施等场地设施。广济北路体育公园规划面积3万平方米,建有三块标准篮球场、一块五人制足球场和一块七人制足球场,还配套有儿童游乐区、成人健身区及健身步道。工作日的白天,场地免费开放,晚上和周末以公益性的低收费对外开放,周边居民纷至沓来,一年入园人数超过7万人次。

  陈俊告诉记者,这些闲置地块中,不少是城市建设中产生的边角地,不能再开发作其他用途。“这一次通过让体育唱主角,闲置土地建成了造福百姓健康的体育公园,不仅盘活土地资源实现二次利用,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周边地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他说。

  相城区利用闲置地块建成的三个体育公园成了“样板间”,各个乡镇也纷纷动起来,利用闲散地块建设体育公园,或对原有小公园进行改建,铺设步道、增添健身器械,深受老百姓欢迎。相城区文体旅局文体科工作人员徐建国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体育公园的效用,不少地方将场地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交由第三方机构开展运营,借用这些机构的专业力量,办比赛、搞活动,营造运动氛围,带动当地居民参加运动健身。

  家门口开出免费健身房

  为进一步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建好百姓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探索破解“去哪儿健身”问题的新路径、新方法,我市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尝试建设社区“百姓健身房”。

  “百姓健身房”是指建在街道文体服务中心或居民居住区中,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公益性社区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由体育部门提供经费支持,配建市民日常健身使用的跑步机、椭圆机、动感单车、划船机、健腹板等健身器械,免费服务周边居民,引导居民参与健身活动。

  2018年,针对古城区体育设施配套相对薄弱的情况,“百姓健身房”在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的5个社区率先进行了试点。金色里程社区被选为试点之一,原先的社区办公用房被改造成“百姓健身房”,配备了跑步机、动感单车、健腹板等20多件健身器械,每周固定时间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50多位居民在这里办了健身卡,定期来锻炼。金色里程社区党总支书记俞芳告诉记者,健身房的日常开放、

  器械维护、清洁打扫都需要专人,为此社区专门安排了党员志愿者担任管理员,为社区居民服务,简单指导居民如何使用器械。

  白洋湾街道文化站副站长戚颖吉表示,白洋湾地区健身场馆比较少,不少居民想健身,都发愁没地方可去,“百姓健身房”不仅填补了空缺,近在门口的便捷,也让居民的“出勤率”更高,参与健身的效果更好。“前期我们做了一些调研,老百姓的呼声很高,对这个项目非常欢迎。去年9月正式建成投用,年底时我们回访居民,都拍手叫好,没赶上第一批试点的其他社区可羡慕呢。”她说。

  今年,“百姓健身房”将进一步推广,姑苏区还将新增20多个百姓健身房。陈俊说,希望通过社区“百姓健身房”的试点推广,探索为社区居民健身服务的新模式,丰富“点、线、面”便民体育设施网络。□苏报记者张甜甜实习生江敬

标签:
责编:陆昱颖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