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八旬老艺人逐字逐句教学生苏州话
2019-08-09 10:39:00  来源:姑苏晚报  
1
听新闻

  “笃笃笃,卖糖粥,三升胡桃四升壳,吃仔倷格肉,还仔倷格壳”,甜糯软绵、清脆悦耳的吴语童声,出自吴中区长桥蠡墅友好小学二年级学生口中。近日,82岁的林雪云来到吴中高新区关工委办公室,辅导学生讲苏州话及排练剧目。

  成立“苏州话社团”

  建微信群成为第二课堂

  这些学生都是新苏州人,平时在家说的是各地家乡话。为了让外地孩子能融入本地孩子“生活圈”,2018年9月,蠡墅友好小学邀请了吴城侨韵艺术团团长、吴中区民进促进会会员、82岁高龄的林雪云教授苏州话。林老师接到邀请后二话没说,欣然应允,决定为孩子们学习苏州话进行免费教育,同时为宣传吴文化出一份力。

  于是,蠡小二年级“苏州话社团”很快成立了。林雪云与学校分管工作人员拟定了计划,分为两步走,即先教苏州话,然后排练节目。第一阶段,面对孩子们毫无苏州方言基础,而且说惯了家乡话的状况,林老师和助教在每周三、五放学后,安排一小时的教学时间。同时,她还精心编写教材,以苏州市井话为主线,逐字逐句地施教。

  讲课时,林老师始终用“普通话”和“苏州话”两种语言,还穿插苏州俚语和典故,如“讲张”就讲吴王张士诚在苏州的故事,讲“吴趋坊小吃”就联系讲伍子胥的历史,由此增强孩子们的理性认知,加深对苏州文化的了解。

  有些苏州话,如“我(饿)”“头”“猪头肉”等发音难、容易混淆的语句,林老师反复地教,让学生不断地练。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助教老师建了微信群。到了晚上,同学们做好课外作业后,微信群里就热闹起来,有的用语音讲,有的用文字沟通,有的复习白天所教内容。林老师逐个听、辨,予以纠正回答,一个个地“批改作业”,因此,微信群成为了“第二课堂”。

  “看到同学们对苏州话的喜爱感到很欣慰,教他们也更有动力。”林雪云说,家长们对这项“课程”也很支持,晚上弄点好东西给孩子补充营养,有的还买了参考书,提高孩子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排练“吴井叫卖调”

  让孩子们走上艺术舞台

  第二阶段即排练“吴井叫卖调”节目。林雪云出身文艺家庭,父亲是一名颇有造诣的旦角京剧演员,她从小耳濡目染,走上从艺的道路,既学过唱戏,也当过指导老师,深知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学校艺术氛围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

  因此,在制定教学苏州话计划的同时,就将排练“吴井叫卖调”列入其中,作为必修课和压台戏。

  节目排练需要在能掌握“吴语”基础上进行。这批二年级的26名同学,同样缺少“艺术细胞”,包括出场走台、抬头举足、念词道白、身形眼神等方面可谓“一张白纸”。林老师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一次次地示范一遍遍地教,不厌其烦,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这部“吴井叫卖调”根据孩子的特点,加上了快板、对口、群口等表演形式,叫卖种类也从56种增加至81种,使内容更加丰富全面,表演形式技巧更加多样活泼。

  今年“六一”节前,长桥蠡小举行汇演,二年级的“吴井叫卖调”也要登台亮相,林老师便加班加点与孩子们排练。演出的道具都是自带自制,小到针线,大到扁担板凳,制作大小道具80多件。

  6月26日,吴中区侨联、民主促进会举行“侨心向党、庆七一活动”演出,“吴井叫卖调”也参加汇报演出,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赞扬,赢得了阵阵掌声。林雪云说,每次看到孩子们演出成功,她发自内心的欣慰,虽然课程结束了,但只要有机会,她就要带着孩子们参加演出活动,让灿烂的吴文化通过大家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标签:
责编:陆昱颖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