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她既能搞定00后,也能安抚50后;是孩子们喜欢的大姐姐,也是老人们贴心的“小棉袄”。2014年,“90后”宋心怡从南京大学毕业,没有半点犹豫,朝着自己早就选定的道路奔去:回家乡,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要实实在在为家乡做点事。到现在,经过五年社区工作的历炼,她已成为溧阳市溧城镇北郊社区居民口中“靠谱的小宋书记”。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1
在我们看见的地方,有很多人需要帮助;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更多人在等待帮助。袁源很清楚这一点,她倍加珍惜每一位社工、每一位志愿者和每一位好心人所献出的爱心。走上“社工教练”岗位三年,她让常州市金坛区持证社工翻了6倍,社区里的明星社工团涌现不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袁源下定决心,要帮助社工队伍壮大起来,让更多人感受到社工队伍的温度。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1
“有事找小张!”在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采菱社区,张毅超这个32岁白白净净的大学生村官是居民的贴心人。10年群众工作,他做好基层项目加法题,主导培育了十多家社会组织,通过活动走进一个个村民心中,荣获“江苏最美社工”称号。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1
陈卫华已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但她工作起来还像个“小年轻”:吃饭没有点,晚上睡单位。一手打点“两中心”,一手安顿麻烦事,社区里没有陈卫华解不开的难题。30年前,陈卫华还是个不善言辞的“理工女”;30年后,社区居民都会仔细听陈书记讲的“理”。居民们说:“听陈书记讲‘理’,是因为她有思路,更有爱心。”陈卫华自己也说:“只要爱心累加,社区里没有什么解不开的题!”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1
在永红街道的社会服务工作中,能够时常见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无论面对社区居民还是社工,微笑是查文瑛最醒目的“标签”。作为常州第一批持证上岗的社工督导,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社工督导是“社工的社工”,也是一个社工团队的带路人和管理者。做好“首吃螃蟹者”,她在千头万绪里使出绣花针的功夫,“好的社工不能仅靠热情支撑,顶层设计做好了,凝聚更多的同路人出力使劲,做事情才能更顺畅。”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1
每天早晨 7时 20分,他从无锡市崇安区东方瑞景苑的家里出发,然后驱车40公里到他的工作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狄坂村;每天晚上,他往往比其他村干部晚下班,回到无锡家中已过了《新闻联播》时间。来狄坂村7年,他每天过着早出晚归为工作奉献12小时的“双城生活”。他是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狄坂村支书吴寿波。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1
有人喊她“老板娘”,有人称她“书记姐姐”, 她既是独居老人口中的“好闺女”,也是贫困孩子赞烧菜好吃的“常州妈妈”,更是社区居民逢人便夸的 “管家婆”……从事基层工作28年,她身上萃集了一张又一张暖心的“标签”。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1
从一名优秀教师到专职心理咨询师,现在向大家介绍自己时,她更愿意这样说:“你好,我叫金建红,我是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
经历了驰援汶川大地震带来的心灵震撼,她对记者说:“零距离接触的那场大地震,就像一条清晰分割线,无论生活和工作,我的人生前后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汶川归来,她将公益进行到底,累计社会服务时长已超过30000小时。从“草根公益”升阶“专业社工”,她演绎了一个心理师的独特“升华路”。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1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1
从事社会工作20多年,裴美凤的足迹从清潭四社区、电子新村、香江华廷到现在的陈渡新苑社区,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经手的社区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再奔赴下一个“战场”,居民们亲切称她为“开荒书记”。
2014年初,她来到陈渡新苑社区第一天起,就暗暗下决心要让这3500平米空荡荡的社区活动空间“满起来”、“活起来”。如今,每天她在陈渡新苑从南走到北,从东走到西,一路上都有此起彼伏的招呼声:“裴主任好!”还有不少居民非要拉着她说几句家常话才肯放她走。经常有居民打趣说,我们小区不追星,要追就追“裴主任”。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0
点击更多...
高清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