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W020190521328214861652.jpg
  她既能搞定00后,也能安抚50后;是孩子们喜欢的大姐姐,也是老人们贴心的“小棉袄”。2014年,“90后”宋心怡从南京大学毕业,没有半点犹豫,朝着自己早就选定的道路奔去:回家乡,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要实实在在为家乡做点事。到现在,经过五年社区工作的历炼,她已成为溧阳市溧城镇北郊社区居民口中“靠谱的小宋书记”。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1
W020190521327901668430.jpg
 在我们看见的地方,有很多人需要帮助;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更多人在等待帮助。袁源很清楚这一点,她倍加珍惜每一位社工、每一位志愿者和每一位好心人所献出的爱心。走上“社工教练”岗位三年,她让常州市金坛区持证社工翻了6倍,社区里的明星社工团涌现不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袁源下定决心,要帮助社工队伍壮大起来,让更多人感受到社工队伍的温度。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1
W020190521327631610062.jpg
“有事找小张!”在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采菱社区,张毅超这个32岁白白净净的大学生村官是居民的贴心人。10年群众工作,他做好基层项目加法题,主导培育了十多家社会组织,通过活动走进一个个村民心中,荣获“江苏最美社工”称号。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1
W020190521327339695583.jpg
陈卫华已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但她工作起来还像个“小年轻”:吃饭没有点,晚上睡单位。一手打点“两中心”,一手安顿麻烦事,社区里没有陈卫华解不开的难题。30年前,陈卫华还是个不善言辞的“理工女”;30年后,社区居民都会仔细听陈书记讲的“理”。居民们说:“听陈书记讲‘理’,是因为她有思路,更有爱心。”陈卫华自己也说:“只要爱心累加,社区里没有什么解不开的题!”
来源:中国江苏网日期:2019-05-21
点击更多...
视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