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日南通讯(记者 曹敏 通讯员 李松 徐晔)受疫情影响,今年全国高考比往年整整延迟了一个月,虽然“晚点”,但没有缺席。面对“大考”,国网海门市供电公司员工提前“入场”,为考点完善双电源、进行负荷实测、消除设备隐患……他们挥汗顶雨、驱车护航,开出了高考保电“特快列车”。
6月24日傍晚,该公司30多名施工人员早早来到海门市第一中学变电所,清校铃声一响,他们立即实施停电操作,并投入到紧张的工作状态。“端午节学校就放1天假,第二天晚上6点要准时上课的,我们只能连夜赶了。”施工现场负责人陆新华说,他们早就做好了通宵加班的准备。
晚上10点左右,正当施工人员开始搬运配电柜的时候,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来,汗水混合着雨水,湿透了他们的工装。然而,忙碌的现场并没有因为一场不期而遇的梅雨而被打乱,他们或3人一组、或5人成群,敷设电缆、制作电缆接头、安装配电设备,头都不抬地忙着各自手里的工作……一夜鏖战,终于在次日上午10点前完成了变电所内一组高压环网柜、2组共14只低压控制柜和1台400千伏安变压器的安装任务。
此时,带电作业人员早已等候在现场,收到开工指令后,迅速进入程序化作业状态,举行开工会、布置作业现场、爬上作业车斗,仅用30多分钟就完成了电源接入任务,为后面的设备调试争取了时间。6月25日下午3点,该校双电源改造项目提前竣工送电。
“学校通上了双电源,意味着有了‘双保险’,高考用电将更加安全稳定。”国网海门市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薛海涛介绍,海门市第一中学是该市今年新增的考点,之前一直为单电源供电。6月初,供电公司接到学校双电源的业扩申请后,立即开辟服务“绿色通道”,从现场勘察、图纸会审、接电方案确定、监督施工到工程验收等,进行全程跟踪。
薛海涛介绍,今年全国高考在海门共设3个考点,分别是海门中学、海门市第一中学和海门实验学校,按照保电工作要求,国网海门市供电公司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相关的考点进行巡视检查,并且根据不同学校情况,提出了个性化供电改造方案和整改措施。
“海门中学是海门市的‘名牌’考点,虽然一直都是双电源方式供电,但主供电源变压器容量仅为200千伏安,而备供电源却为800千伏安。”薛海涛告诉笔者,今年高考正值盛夏,空调负荷成为保电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这一特殊情况,6月27日,他们赶在高温前利用学校短暂放假的机会,专门将该校的主供电源与备供电源进行了互换,并转移了原主供电源线路上的所有负荷,从而使备供200千伏安容量完全为该学校考点备用。
海门实验学校作为历年的重要考点,在高考前夕突击安装了15台5匹的空调,负荷明显增加,一旦全部启用,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考虑到内部供电设备比较陈旧,我们在该校空调全部安装结束后,随即进行了满负荷测试,并对考场涉及的配变、供电线路、供用电设施做了一次全面特巡。”薛海涛告诉笔者,检查中,他们发现存在电缆接头发热、控制开关失灵等多处隐患,经及时处理已恢复正常,目前所有设备均运行良好。
外筑铜墙铁壁,内有排兵布阵。在强化外部保电工作的同时,该公司还加强了内部人力资源保障,不仅在所有值守点安排了专职保电人员,还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亲自带队的保电应急突击队,随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高考保电的“特快列车”已在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