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南通颐和社区:党建引领开启社区治理“密码锁”
2019-04-29 13:0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28日南通讯(通讯员 王冬梅 记者 李志华)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属性,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硬核”。今年以来,南通市崇川区和平桥街道颐和社区以“大党委”建设为龙头,大力探索“四联四共”区域治理模式,高度整合各类政治资源,深度融合为民服务项目,聚焦问题导向,全力突围破局,努力打造破解社区治理难点的“金钥匙”。

  人大代表为治理支招出力

  “有了这么多的路灯,夜晚路过不再忧心了,感谢施代表的奔走联络帮助。”4月8日,颐和社区万象北园小区网格员张有经和黄萍代表小区居民,向崇川区人大代表施宏生送上了答谢锦旗,“奔走基层解民忧,路灯照亮群众心。”简单的两句话、凑份子制作的锦旗表达了群众感激之心。

  群众锦旗致谢人大代表

  河西街是一条700多米长的老街,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断断续续的拆迁、改造、拓宽中,配套设施一直没跟上,长期以来没有路灯。“这里靠近端平桥市场,夜间来往供货的车辆多,没有路灯很不方便也很不安全。”说起以前黑灯瞎火的日子,河西街居民很郁闷。去年崇川区人大代表施宏生参加社区“走帮服”主题双访接待活动中,多个居民反映了河西街缺路灯的问题,施宏生当日到现场路段实地察看,并将其列入“问题清单”。随后,施宏生奔走崇川区住建局等单位协调路灯安装事宜,在他的跟踪督促下,建议得到了落实,16盏路灯陆续安装,黑暗的道路终于亮堂了起来。

  人大代表社区调研

  据了解,颐和社区党委设有人大代表工作室,3名崇川区人大代表自2016年11月当选以来,通过人大代表选区接待日、“走帮服”主题双访、社区联络站等载体和活动,帮助居民化解难题40余件。

  党员骨干聚民意化解难题

  万象西园以及周边楼幢比较老旧,房龄近30年,这种老房子在朝南阳台,两户人家靠在一起的位置,当初为了美观都用长条形的水泥块做装饰,居民群众俗称叫“大刀片”。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大刀片“风吹日晒,都不同程度地剥落和损坏,还经常整块地往楼下掉,这么一来还真的成了悬在底楼居民头上的“大刀”了。

  党员群众骨干自发维护“大刀片”修理秩序

    “大刀片”修理中

  保忠信等党员骨干经过走访收集民意后,将这一问题带到党群议事会上讨论,列入社区为民服务项目。邀请律师分析安全责任定性,推动居民重视安全隐患;邀请建筑工人实地查看商定处理方案,引导居民配合维修。目前,首批8幢楼已经进入维修施工阶段,党员群众自发组建志愿队伍,每天志愿者轮流在施工楼下维持秩序,做好安全保护。

  社区13个网格党支部书记,42个党员中心户,社区党委依靠骨干聚集民意、带动群众,运用三会制度、党员群众议事制度,提高社区治理的参与能力、协商能力、合作能力、资源动员能力,第一时间响应居民呼声。

  整合区域资源助推社区治理

  2019年初,颐和社区党委邀请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等辖区单位、南通市教育局等共建单位、江苏银行等驻区单位、南通台联三通等区域“两新”组织单位共计14家单位,成立颐和社区“大党委”,推动资源联通共享、服务联抓共促、党员联管共育、活动联办共建,助推社区治理。

    人大代表为社区治水出谋划策

  颐和社区党委把握党建手段,紧扣三会制度、党员志愿服务要求,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在社区治理上做文章,以实际行动将党的领导根植在社区、根植在群众心中。

  

标签:
责编:戚阜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