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通 > 关注南通 > 正文

0

“智慧动植检”保障南通口岸国门生物安全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12-16 10:43:00

  中国江苏网12月16日南通讯 这是一份骄人的成绩单:今年,江苏南通口岸在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狙击战”中捷报频传,1-11月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65种、1958种次,同比分别增长32.65%和7.70%。其中,全国首次截获有害生物5种。质检总局为此向全国系统发出警示通报2个,江苏局发出警示通报11个。

  “这一系列成效的取得,更得益于智慧动植检的探索和应用。”南通检验检疫局党组成员肖国平介绍说。

  工作流程无纸化

  走进南通局动植检实验室,只见工作人员小郭正给一批样品贴上二维码标签。他指着进口大豆、高粱、木包装等等名目繁多的样品说:“这个不会搞错,它们都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二维码已经成为传统市场接入移动终端的重要工具,特别适用于溯源管理。因此,南通局着力开发、应用样品二维码溯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送样二维码标签、收样二维码扫描识别、鉴定及复核二维码录入、签发数字签名、实验室报告电子签章及标本制作二维码溯源等功能,实时监测样品鉴定流程。

  二维码溯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顺应了检验检疫无纸化的要求,也使实验室检疫鉴定流程更加可控、快捷、高效。

  检疫鉴定网络化

  今年11月7日,一艘来自非洲的国际航行船舶抵达南通口岸,工作人员在检疫查验时先后发现6种有害生物,其中有两种一时无法鉴定种属。该局检验检疫人员立即启动多方会诊远程鉴定系统,集结分散在各局办的植物检疫专业人员,通过解剖镜影像传输,大家互动交流、研讨及会诊,初步鉴定为特异诡长小蠹和多尼诡长小蠹。随后,按鉴定规范要求,最终经送省局植检实验室专家复核予以确认,并认定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

  在江苏局打造“数字动植检”平台的推动下,全省系统各分支局先后建立了有害生物远程鉴定系统,实现了与省局植检实验室以及系统外专家的远程互动,口岸检疫专业人才、实验室技术力量等优势资源迅速向这一平台集结,专家资源通过互联网走进了口岸。今年,南通检验检疫局为适应五个一类口岸的依次开放,以及“四局四办两工作点”工作机构的格局,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突破点对点的远程网络鉴定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远距离的多方会诊远程鉴定,检验检疫人员多至五方可以同时足不出户进行面对面工作交流,共同观察、研讨、鉴定各口岸截获的有害生物,检疫鉴定效率、准确率大大提升。

  监管核查智能化

  一直以来,木质包装是国际贸易中林木有害生物传播扩散的重要载体,为了降低传播风险,同时便利货物贸易,我国采纳《国际贸易中的木质包装材料管理准则》(ISPM 15)国际标准,要求木质包装在出境前进行有效除害处理,并加施IPPC专用标识。但在实际贸易中,不按要求检疫处理和加施标识,未获得标识资质企业伪造、盗用标识以及异地监管脱节等情况时有发生,不仅给贸易的相关企业带来损失,也对我国的国际声誉构成影响,检验检疫机构监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木质包装标识防伪这一世界性难题,南通检验检疫局迎难而上,历经数年时间,承担了质检总局、江苏省局相关科研项目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创新、引用及改进,终于摸索出一套能适应全球共享需求的即时快速识别木质包装标识溯源防伪体系。通过集成整合木质包装检疫处理监测和加施标识管理平台,对每件木质包装加施高防伪性能和唯一防伪码的标签,采集标签分发、配置信息进入木质包装防伪码数据库,再通过手机APP终端进行查询。该体系成功实现了溯源、防伪与核查的即时共享,突破了应用人群和地理区域的限制,初步具备全球共享应用的基础条件,形成了“互联网+核查”的监管体系。

  宣传教育立体化

  国门生物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检验部门的职责所在,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更好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南通检验检验局不断丰富载体平台,普及国门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倡导社会群众共同维护国门生物安全。

  现在,打开南通检验检疫局新开发的国门生物安全3D展示馆视频,“一厅四馆”主体功能展示区呈现在眼前。“一厅”即国门生物安全展示厅,“四馆”即数字标本馆、疫情监测馆、检样馆和绩效馆。随着鼠标的移动,参观、访问者如同身临其境,足不出户接受生动的国门生物安全教育。该3D展示技术的运用,成功突破了实体场馆的空间限制,达到了立体、直观、逼真的视觉效果,开创了崭新的国门生物安全教育宣传平台。

  据南通检验检疫局动植检专家介绍,这次推出的国门生物安全3D展示馆V1.0版是依托江苏检验检疫局立项课题研发出来的,在全国出入境动植检系统里尚属首创。目前V1.0版的“一厅四馆”功能建设已基本到位,为下一步V2.0网络升级版及V3.0虚拟现实版的研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将推动“智慧动植检”建设再上新台阶。(白洁 孙民琴)

标签:

责任编辑:韩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