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出台激励政策 高度重视乡土人才培养
中国江苏网讯 缝纫、木雕、盆景制作……20项充满乡土气息的传统技艺技能登上大雅之堂。以“技能匠心传承创新富民”为主题的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17日-21日在我市举办多项省级预选赛和省级决赛,近300名能工巧匠在通参赛。
通过大赛促进发展带动致富
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许多“土专家”“田秀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都身怀绝技绝活,往往是传承技艺的巧匠、带领致富的能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乡土人才500万名,1名乡土人才获中华技能大奖,132名乡土人才获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
南通是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乡土人才传统产业主要包含传统纺织、传统手工艺、传统食品和传统医药四大类。这些既是传统特产,也是传承发展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大批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江苏盆景、印染、明式家具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独特的艺术品位,除了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也在带动群众致富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说。而此次竞赛活动,对于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乡土人才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促进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以老带新传统技艺后继有人
从19岁开始拜师学艺,如皋人周金生已经从事盆景制作近20年,前几年拜入盆景艺术大师王如生门下学习,“我从小喜欢画画,但学画画门槛比较高,就选择了身边的艺术形式。”26岁的袁杨梦秋则是2013年才开始学习制作盆景,年轻的他却更愿意追随古人的风雅:做小型的案头盆景。“很多年轻人觉得盆景是老古董,是老年人喜欢的东西。”袁杨梦秋希望在手艺扎实后,用年轻人的方式推广盆景艺术,让盆景“飞入寻常百姓家”。
22岁,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年龄最小的参赛者。在亚振小小工匠班学习了5年手艺后,张杰成为亚振家具的一名员工,并参加了此次大赛的木雕比赛,“现在做这个的年轻人少,都不愿意吃这个苦。”“我喜欢画画,家里人就让我学这个传统的手艺,目前还挺喜欢的,看到成品很享受的。”
亚振家具质量技术中心总监曹永宏说,从国家到地方都开始重视传统技艺,现在不少年轻人都在学习,“他们更懂艺术,下一代的雕刻大师、能工巧匠,会更出色。”
乡土人才盼望更多激励机制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等文件,对积极发掘和培养各领域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乡土人才,加强乡土人才技能培训和技艺传承,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乡土人才培育行动,定期举办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优化了乡土人才发展环境,推动了乡土人才队伍快速发展。
此次大赛中,各项目决赛获奖选手将被授予“江苏传统技艺技能大师”荣誉称号,破格晋升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获得决赛各项目一等奖的选手可直接参评“江苏工匠”。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对决赛各项目获奖选手分别授予相应荣誉。同时,对总决赛成绩优秀选手所在单位、作品参展推荐单位分别给予相应表彰。
虽然是代表南京参赛,但张国祥是土生土长的如皋人。从16岁跟着爷爷学艺到改革开放后出去闯荡,张国祥一直坚守着“不用一根钉”的家具制作方法,“明式家具最核心的就是它的榫卯结构,经久不坏。”张国祥说,这是一代传一代、师傅传徒弟的手艺,如皋不少人都会,所以他想带着资金回乡办厂,“把老祖宗的手艺发扬光大,也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
市人社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南通也正在考虑出台乡土人才创业、培训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加强跟踪指导服务,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真正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记者 何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