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6日南京讯 为展现南京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基地特色,让“生态 + ”学习引发公众自觉链接生态文明的真正内核,见证南京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推出了一批"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网红打卡地,这些"游、学”兼顾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成为南京的城市新“绿标”。
彰显古都魅力的绿色名片
目前推出的南京城市“绿标”共有四条。第一条:拓展生态修复绿色版图线路。有生态南京高科水务有限公司、南京汤山矿坑公园、南京滨江公园(青年文化公园段)、南京市玄武湖景区、光大水务南京六合污水处理厂;第二条:弘扬生态党建时代旋律线路。有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江宁区谷里街道徐家院村长江汇;第三条:聚焦长江大保护。有长江汇、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汉江路小学若水科学探索馆;第四条:揭秘低碳环保生活。有江南垃圾焚烧发电厂、铁北污水处理厂、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南京凯燕电子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
遍布南京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展示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与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向公众普及生态环境科普知识、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拓宽公众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践的重要阵地,把各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场所资源,作为展示南京生态文明活力的文化新名片,深化生态环保公众宣传,积极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南京特色的环保宣教品牌,对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住建部“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试点工程之一,南京汤山矿坑公园设计以现状地形地貌为基础,深耕汤山历史人文与矿坑文化,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植被与矿山资源,通过湿地、草甸、湖区等景观元素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恢复和景观风貌恢复。基地在倡导市民自觉追求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感悟生态文化,共享生态红利的同时,助推城市文明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升。
打造生态文明“大课堂”
南京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积极打造实践课堂,系统开发自然生态探索教育与公民科学实践课程,特别是让青少年在快乐中探索理解自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基地变成课堂、素材变成教材、讲解变成互动,提升教育实效,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一门跨学科的整体教育,包含了生态理论教育、生态实践养成、生态环境涵养等。基地作为生态文明教育阵地,吸纳了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教育内容。如千百园以长江大保护为目标,系统开发自然生态探索教育与公民科学实践课程,单次最高科普人数达600余人。该园还以“保护水资源”,“保护身边物种”,“美丽乡村”等科普活动走进社区,面向公众,开展了80余次社区公益宣传科普活动。
南京市涌现出众多不同类型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成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互动体验功能显著、教育示范作用明显的生态文明教育场所。一些基地与中小学校合作,定期邀请中小学生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进行参观;邀请当地院校教师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担任讲解人员,实现资源互享;与当地高校合作,设立横向研究项目,探讨合理的生态教育目标的制定,建构了能体现当地基地文化与生态特色的教育内容体系。
知行合一的生态向学体验
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联合各基地融合文旅资源,嫁接教育“绿意”,注重从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入手,带领市民和青少年体验丰富多彩的各基地精品课程和特色路线,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向学 美美与共”的生态文明教育系列活动。
基地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开拓孩子们的视野,体会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感受低碳生活绿色情怀,各种大自然的趣味知识交融在一起,原本在书本中有些深奥难懂的知识,通过观察了解与情景化的互动体验,显得分外生动鲜活。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是在传播生态文明知识,更是树立孩子们的生态文明理念。拥有世界珍稀蝴蝶标本400余件的中华虎凤蝶自然博物馆,以互动体验等形式,开展保护中华虎凤蝶及其生存环境的生态教育,建设了一所自然教育学校。基地的每一处景观都有“大学问”,让纷至沓来的孩子们在自然中“开眼界”,在探索中“长见识”,自在成长。
据了解,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态人文景观、教育资源,必须具有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的教育服务功能,必须具有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示范和引领作用,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良好氛围的具体行动。一个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打造出独有的特色品牌,成为本地的“网红”打卡点;一些基地自主建立宣传阵地,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以故事情景剧的模式拍摄宣传短片,扩大了基地影响力。相信更多的城市“绿标”,将成为更多南京人见天地、见生命、见成长的生态“打卡地”。(姚文静 呙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