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大厂地区,工业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
走进南化档案馆静谧的阅档室,翻开1951年前后的历史资料,签订《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捐献飞机大炮,南化前身“永利铔厂”工人支援抗美援朝的爱国豪情久久激荡。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由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创办于1934年,是中国最早的化工基地,中国第一袋化肥、第一包催化剂、第一台高压容器以及第一套合成氨、硫酸、硝酸等装置都在这里诞生。这里先后创造了30多项“中国化工之最”。
南化公司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永利铔厂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种下了“爱厂为国”的优良传统。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揭开序幕,富有爱国精神的铔厂职工在范旭东的带领下,为抗战将士日夜生产浓硝酸等炸药军需品,并利用铁工房赶制地雷壳、军用铁锹、飞机尾翼部件送往金陵兵工厂,支援抗战。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捐献飞机、大炮、坦克的号召。曾经饱受战争创伤的铔厂工人纷纷投入到增产节约、捐献武器活动中,大伙儿积极签订《爱国公约》、用实际行动抗美援朝。经过2248名铔厂职工的爱国努力,1951年12月31日,永利铔厂实现增产节约26亿元(旧币),为抗美援朝战争捐献飞机1架、大炮1门,并将捐献的飞机大炮骄傲地命名为“铔厂工人号”。
捐献飞机大炮的钱哪里来?增产节约!
1951年12月15日的油印报纸《铔厂工人》刊发消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贯彻代表大会决议,为争取突破日产液氨50吨而奋斗》。消息指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是全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也是加强抗美援朝运动、建设祖国的有效办法,高压和动力车间的职工兄弟们首先响应了毛主席的号召,并贯彻代表大会的决议,发动与组织了车间小组竞赛”。
12月31日,《铔厂工人》报刊发消息《迎接一九五二年元旦,液氨、硫酸再创新纪录》,指出:“煤气、高压、氧化、精炼、动力五车间为了响应毛主席‘增产节约’号召,开展了突破日产液氨五十吨的劳动竞赛,在一星期内迅即超过竞赛目标。”
据介绍,液氮不仅关系到肥料生产,还可以用来做硝酸及炸药,当时铔厂日产能只有40吨,突破日产液氨50吨也是当时铔厂支援抗美援朝的重点工作之一。
经过80多年发展,永利铔厂已经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南化公司将秉承“爱厂为国”的理念和抗美援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引领保障公司“十四五”规划落地,高质量转型升级发展打造新南化,在中国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中谱写南化新篇章。
南报融媒体记者王健
通讯员叶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