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南京劳模创新工作室产生辐射效应
2018-10-24 09:07: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大家都叫我师傅‘女焊神’。我师傅的厉害之处是,身为劳模的她,不仅自己很牛,还带出了一个很牛的‘劳模团队’。”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有东这样评价他的师傅孙景南。

  以孙景南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7年来,已为公司培养了600多名高级技师、技师等焊接人才,工作室有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人获火车头奖章,有人成为中国南车劳模,还有3人在国际焊接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孙景南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我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个缩影。在南京,这样的工作室已有155家。“如今的劳模已不完全是拼命苦干的‘老黄牛’,他们当中很多人都走在科技创新前沿,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企业推广和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们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带领职工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协作等活动,为企业人才孵化、科研创新和技术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

  孙景南劳模创新工作室设在生产车间旁的一间办公室内。采访时,她正和徒弟郭有东讨论着在盲焊中遇到的难题。郭有东向记者感慨道:“在工作中遇到一个好师傅,是一件幸事。师傅言传身教,把自己掌握的技能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平时遇到难题,大家也会在工作室一起讨论,相互帮助。在这样的氛围下,郭有东工作不满5年就通过了“国际焊接技师”的认证考试,还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工作室,郭有东的一些师兄弟也很厉害,在国内国际技能大赛上屡屡获得大奖。

  和孙景南劳模创新工作室相似,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的杨春泽劳模创新工作室也培养出了一批能人。每周三下午下班后,办公大楼安静了,这间工作室却是热火朝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杨春泽是有名的“电信发明家”,他认为,创新需要集思广益,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工作室将公司内有创新爱好的职工都吸纳进来,形成无边界的团队发展模式。工作室成员陈思今年五一前当选市劳模,也是一名创新能人。陈思告诉记者,她工作的第二年就加入了工作室,之前虽然自己也爱琢磨,但苦于没有人指导。自从加入了工作室,她感觉走进了一个新世界,这里有前辈指导,有困难时大家一起商量。她和团队研发了一款名为“近享”的智能应用,被省公司评为青创空间杯优秀奖。

  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是人才的“孵化器”,还是企业创新增效的“聚宝盆”,有些工作室一项创新发明就能带来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年收益。中航工业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的程卫国劳模创新工作室集聚了不少人才。工作室研发的某型辅助动力系统是某新型飞机最大的附件系统,每年为南京机电创造产值超过3亿元;应急动力装置、空气涡轮启动机、冲压空气涡轮装置等年产值也超过1亿元。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很好地印证了这句话。”孙景南告诉记者,至今工作室攻克了单边接头单面焊双面成型、环焊等国家焊接难题几十项,获得专利31项,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孙景南坦言,这些成绩仅靠她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这是整个团队的功劳。

  本报记者许琴

  本报通讯员鞠昌梅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