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 >江苏新闻 > 正文

0

连云港一科级干部36年后返乡做村书记带出“创业村”

来源:   2017-06-29 08:25:00

  中国江苏网6月29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王维聪 施庆林)15岁背上行囊外出求学,20多岁走上工作岗位,2013年初,经镇党委和区委组织部协调,51岁的李大淮从连云港市赣榆区科协副科级干部的岗位上,回到阔别36年的城西镇曲坊村担任党总支书记,短短4年,把这个曾经以“乱”、“穷”闻名的传统农业村庄,变成了以映霜红桃、黑豆酿造等特色产业为主的现代化新农村。

  清理“治乱”,树正气聚民心

  说曲坊村“乱”,是因为村里之前上访户多;说村里“穷”,是因为村里一直稻麦两熟,村民收入不高,人心患散,村集体没有其它经济来源。

  “那时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大街小巷家家门前高一块低一块,不仅车开不进来,晚上行走都怕绊倒。”面对这样一种局面,李大淮感受到肩头沉重的压力。

  经过半个多月的走访,李大淮摸准了“乱”的病根,村干部整体无力,村民建房无序发展,每到下雨,村里到处都是水洼。因为排水问题,好好的邻居变成“仇人”,群众的诉求在村“两委”得不到解决,导致了信访层出不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这个问题,肯定会牺牲部分村民利益,关键要统一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李大淮找到市规划设计院,对村庄进行总体规划。召开党员干部及群众代表会议,阐述了曲坊发展的整体思路,并提出了清理村民家前院后违建的举措,得到了大部分人员的赞同。

  他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违建,其他村民见了,也纷纷行动起来。也有少数村民不为所动,住在村庄中心街的李某大门前的台阶修到了路中央,他公开扬言:“谁敢拆掉俺家的台阶,俺跟他拼命。”其他几户思想摇摆不定的村民见状都说:“李某不拆,俺家也不拆。”

  对这部分“钉子户”,村“两委”干部分别多次上门做工作,没有丝毫作用。李大淮找来几台挖掘机,亲自指挥,三下五去二把李某建在大街上的台阶铲平。在外闻讯的李某骑着摩托车赶回家,下来就抓住李大淮胸前的衣服,嘴里骂骂咧咧:“老书记我都不怕,还怕你个新书记?”

  李大淮躲都没躲,大声喝道:“这是全村党员群众的意愿,你敢打我一下,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看着李大淮正气凛然的目光,李某不由自主松开了手。

  街道清理畅通了,李大淮一鼓作气对村庄卫生环境进行整治,清理出80多拖拉机生活垃圾。接着先后争取近200万元资金,挖排水渠,修下水道,对村庄道路进行硬化、绿化、亮化;还投入100多万元,建起了生活污水处理厂;对村民建楼统一图纸,统一标准,一个清新靓丽的村庄展现在群众眼前。村民们的心气顺了,“乱”的问题迎刃而解。

  产业“治穷”,强集体富村民

  曲坊村没有任何产业优势,唯一的资源就是土地。长期在科技部门工作的李大淮一眼就看到村里发展的软肋,集体无产业,村民无项目,传统的耕作方式怎能强村富民?

  出路在哪里?李大淮带着村干部外出到山东青州等地进行考察,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决定打破传统耕作模式,收回村民手里的土地,成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以特色产业带动民富。

  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种植观念谈何容易。大部分村民反对把土地交到村里。李大淮连续召开村民大会,讲解外地典型发展案例,跟村民算经济账、收入账。并采取党员干部包户的方式,分头去做思想工作。

  为了进一步打消村民们的疑虑,李大淮承诺:“我们成立的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合作社里的农户按照人口分红,每年保底一人600元,有新出生人口的的就增加,有家人去世的就减少。盈利了按照人口进行分红,亏损了算我的,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钱补给大家。”

  这项政策得到了广大党员的支持,村里的老支部书记80多岁的李大增、70多岁的张连永,退休在家70多岁的老干部李大义等人对李大淮鼎力支持。他们纷纷动员村民:“保底分红比一家一户种粮收入高,对大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90%的村民把土地交到村里,签订了加入合作社协议。有20多户村民不愿上交土地,李大淮没有勉强。他随即注册资金500万元,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丰绿合作社,村集体与村干部分别占股30%,村民占股40%。

  2013年秋天,在李大淮的主导下,村里投入120万元,对土地进行平整,全机械化操作,种植管理收割作物,当年粮食总量增产10%。年底村民不仅每人领到保底的600元钱,还每人有300多元的分红。那20户独立耕作的村民后悔不已,主动找到李大淮加入合作社。

  与此同时,李大淮还从青州引进并种植了200亩映霜红桃,作为特色产业发展“试验田”。2014年以来,有相继种植了60亩沾化红枣、50亩黄拔梨、60亩红树莓和50亩中秋蜜桃,全村960亩耕地,发展优质杂果达到600亩。村集体年收入达到每年2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4727元。

  引才“治本”,办企业抢市场

  农业特色产业化让曲坊村小有名气,2015年11月初,前期投入10万元,刚刚投产的映霜红桃通过网上销售和游客采摘,被抢购一空,。

  然而,一场始料不及的“天灾”打碎了他的梦想。从2016年10月15日红桃采摘节当天起,连续半个月的连绵秋雨让已经成熟的红桃大部分烂在了地里,损失200多万元。

  更让李大淮身心俱疲的是,原村酿造厂法人代表、大学生村官彭秀政因工作出色,被选举为镇人大副主席,村里无人能够把企业管起来。李大淮清醒地认识到,曲坊村要实现产业大发展,需要重新定位,当务之急是解决人才奇缺问题。

  但当前苏北农村的现实情况是,农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后,没有愿意回村发展的,招聘人才谈何容易。

  他瞒着妻子,打电话给在上汽集团工作的儿子李楠,动员他到村里工作。李楠研究生毕业,在上海发展的顺风顺水,年薪20万,并深得公司领导的器重。

  “农村发展天地广阔,只要肯干,可以大有作为。”几经纠结之后,2016年10月份,李楠辞职来到了曲坊村。帮助父亲担起了酿造厂管理的重任。

  很快,李楠就展现出企业管理方面的才能,网上销售产品、产品品质调配包装、市场开拓,全部采用大数据管理,根据数据变动,李楠就可以精确推导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让李大淮刮目相看。

  然而,发展观念的不同让父子俩大吵了一场,一个多星期谁也不理谁。静下心来的李大淮仔细分析儿子,发现李楠带给自己以及曲坊村,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更是经营理念的转变,自己的观念已经落后于市场。他主动向李楠道歉。

  除了李楠,李大淮还请回26岁的李祥鑫回村与李楠管理企业。李祥鑫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搞监控,事业小成。同时,李大淮注重发展村里的年轻人入党、进村两委班子,去年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李克祥才23岁,非常有干劲。这些年轻人为村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为了延长特色农业产业链,今年4月份,李大淮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投资500万元注册连云港市大马猴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冷库,新上果脯、果汁、果酒生产线,开发高档中高档食品。遇到阴雨天气,红桃等其他鲜果可以放进冷库储存。成立启南贸易公司,专门负责各类产品的销售。

  对未来的发展,李大淮心里有本大账,到2020年,村里耕地全部种植果树,村西废旧窑厂100亩的池塘建成垂钓中心,基本实现乡村采摘游目标,那时,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500万元,村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标签:连云港;科级干部;返乡;“创业村”

责任编辑:张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