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连云港日报》刊登新闻: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三十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在上海召开,连云港恒瑞、豪森、康缘、正大天晴四家企业入选2013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20强。
随后几年,连云港医药企业一直牢牢占据行业创新领先地位。
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这是一个时代造就的连云港传奇,也是一个时代造就的中国创新传奇。穿越时空的隧道,让我们探寻连云港是如何依靠创新,成就一个同世界接轨的产业板块,研究“中华药港”崛起的时代奥秘。
开放打开了连云港医药创新大门
有人说,连云港医药板块形成是关键时期一批有胆识的连云港人造就的传奇。而这些有胆识的连云港人最初是“寂寞的坚守者”。而正是这样的一批人,最终成就中国医药连云港现象。
上世纪70年代前后,连云港龙头药企开始进入萌芽时期。
1969年8月,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制药厂组建,1973年改名为连云港东风制药厂,成为正大天晴的基础。
1970年,恒瑞的前身连云港制药厂成立。
1975年,康缘药业的前身连云港中药厂建立。
连云港豪森制药公司相对起步较晚,于1995年7月成立。
正是在时代中弄潮的这四家企业,成为今天连云港医药板块的“四朵金花”。他们用数十年的创新坚守印证了:创新可以让一个落后的企业、一个微弱产业和一个科教资源不丰富的城市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品牌。
然而这一切的开始并不容易。
作为一个港口城市,连云港最初的产业体系是以资源生产性和农业为主。原盐、磷矿石、化肥、水泥、纯碱等传统资源型产业支撑着城市命脉,九大国有公司中,医药公司板块最小,发展十分有限。然而,这个曾经被人们忽视的产业却在今天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其背后的根源是政企相得益彰的角色定位。原连云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史勤勤分析连云港医药产业崛起的根源,感叹地说,企业接轨市场,政府前瞻决策让连云港医药板块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于是,一群年轻人走到了前台。
一场由他们启动的连云港医药发展大幕开启了。
1978年,东风制药厂连年亏损难以为继,南京知青陶惠启被任命为该厂副厂长。在知青返城的大潮中,他选择留下来做药。看到当地人肝病多发,陶惠启决意改传统大输液生产为主攻肝药,并向高校、科研单位寻求合作。
1987年,28岁的肖伟被任命为连云港中药厂厂长。当时,该厂作坊式生产丸、散、膏、丹,生产靠贷款,产品求人卖,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企业年产值仅有几十万元,一直在倒闭的边缘挣扎。肖伟接手后,他启动科技研发工程,开发创新中药产品,从此,“振兴国药,报效祖国”成为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1990年,连云港制药厂濒临倒闭。当了几年副厂长、年仅32岁的孙飘扬出任厂长。他以开发新药为突破口,在产品结构上做文章。用几年时间,他跑遍了全国有关科研单位,进行市场调研,组织新品开发。
这几位药企当家人不约而同地“冒险”求变。陶惠启拍板20万元购买了猪苓多糖注射液专利;孙飘扬120万元收购了中国医科院药研所开发的抗癌新药异环磷酰胺专利;肖伟揣着职工集资和“求来”的银行贷款启动了桂枝茯苓胶囊研发。
事实证明,他们以敏锐的“嗅觉”和过人的胆识,把握住了医药产业发展的“机会窗”,打开了企业走向崛起的通道。
艰难创新之路开启连云港医药征程
创新是一条艰难的路,医药创新难度更大。而连云港医药企业却用坚守精神蹚出一条发展之路。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深秋的下午,天空下着霏霏细雨,在省建设银行的接待室坐着两个三十岁左右白领打扮的人,面容憔悴、神情焦急。其中那位眉宇英俊、身躯结实的年轻人,虽神色忧虑但仍安慰随行的同事:“没关系,事不过三,这次肯定成功。”他叫肖伟,时任连云港中药厂厂长,为了帮助企业做创新,他带着财务科长前往省城筹钱。最终肖伟的诚意打动了银行,他们的申请得到了省建设银行的批准。当贷款手续办妥的那一刻,肖伟这个硬汉子一时间泪流满面———桂枝茯苓胶囊新药的研发资金有了,技改项目能开工了,中药厂有救了! 1995年,饱含肖伟心血领衔研发的桂枝茯苓胶囊获卫生部批准新药上市,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同样艰难创新的还有正大天晴。1986年,已更名为正大天晴的东风制药厂决定投入研发第一个肝病治疗药品“强力宁”,并于一年后推出上市,药厂重新焕发了生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陶惠启就开始以创新的思维研究肝病药研发核心能力的问题和中药现代化的问题。“研发就是冒险的过程,要宽容失败。当时研发天晴甘美,同一批十几个药,除了甘美,其他的都失败了。”陶惠启说。每次失败后,总结出失败的点在哪里,也是收获。
豪森是连云港市领军药企中起步较晚的。药厂在起步之时,企业负责人钟慧娟就提出瞄准国外专利到期、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进行创新仿制,走仿创结合,再逐步向自主创新转变。彼时在这一大路线下,豪森先后在中枢神经系统、抗肿瘤、抗感染、糖尿病、消化道、内分泌、心血管等领域开发出国家级新药30多项。
20世纪90年代中期,连云港药企开始冒尖。随着东风制药厂的猪苓多糖、连云港制药厂的异环磷酰胺、连云港中药厂的桂枝茯苓陆续上市,连云港药企开始登上中国医药创新舞台。
今天,恒瑞和豪森的抗肿瘤药、康缘的妇女儿童用中成药、正大天晴的抗肝炎药等,为连云港医药产业的整体链条打下基础。连云港市新医药产业涵盖了化学药品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药、卫生材料和医药用品、医疗器械及药用包装材料八大子行业,已形成包括新型抗肿瘤药、新型肝病药物、麻醉镇痛药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新型医疗器械等在内的7大产品群。
市场在哪里 就去哪里
2011年底,豪森生产的注射用抗癌药物泽菲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获准在美国上市销售;
2015年9月,恒瑞以7.9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PD-1单克隆抗体项目许可给美国公司,成为中国首家对外转让创新生物药专利的企业;
2015年,正大天晴与美国强生制药签署独家许可协议,将一款治疗肝炎的创新药专利在中国大陆之外的国际开发权许可给对方;
2016年,康缘桂枝茯苓胶囊在美国完成二期临床实验;
“市场在哪里,我们就要去哪里。”如今,连云港药企正在加速走向国际的征程,抢抓世界医药产业发展契机。
1998年,康缘药业的桂枝茯苓胶囊被国家科技部遴选为以药品形式申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证的7个中药产品之一。在FDA(食品药品监督局)严格的药品注册技术要求面前,“排头兵”不是好当的。昔日国家科技部通过遴选推荐冲刺FDA的7个中药,几个都在前面牺牲或退缩了,康缘的桂枝茯苓胶囊还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
如今,桂枝茯苓胶囊已在美国完成Ⅱ期临床研究,是目前推进中药国际化最为深入的品种之一;在国内市场,康缘抓住21个独家新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6个独家新药进入国家基药目录的重大机遇,面向基层广阔市场全面发力,创新营销模式,确保把康缘的研发创新优势转化为市场强势,让康缘的创新中药推广到全国千家万户,让亿万群众能够用上精品国药,为健康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同康缘药业同时启动国际化的是连云港一批企业。2000年,孙飘扬用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在上海闵行建立了恒瑞上海研发基地。正大天晴、豪森也在同期进军南京、上海,成立研发机构,集聚创新人才和资源,为走向国际蓄积力量。截至目前,我市医药企业已经集聚了超过500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博士、硕士近七成。除上海、南京、成都、连云港外,他们还在美国、欧洲、日本设立了研发中心。
新鲜血液让连云港药企视野国际化,也让企业结出了国际化果实。截至目前,连云港医药企业通过国际认证的药物超过15个,有10多个新药在国外进行临床实验,连云港药品在海外销售业绩也年年攀升。(周莹 张苏娅 王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