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交汇点公开课暨“江苏品牌赋能计划”官网上线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金一南将军,献上交汇点公开课的第一讲《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现场400多位嘉宾和逾百万交汇点新闻在线用户共同聆听了精彩演讲。本期《新论》摘编讲座精华,以飨读者。

  观点摘要

  ■ 我们非常有幸,个人成长与国家成长融合在一起,个人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完全联系在一起。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中国发展就是那浩浩荡荡的大海。

  ■ 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根源上清除了社会一盘散沙的状态,中国人被组织起来,开创了第一个持续、稳定、繁荣、昌盛,既能完成民族救亡,也能实现民族复兴的现代民族国家。

  ■ 一个国家在生存、独立和经济财富这三种利益之上,还必须加上第四种国家利益,那就是集体自尊。没有集体自尊,我们谈什么民族复兴?

  ■ 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从穷困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正是中华民族自身的能力、自身的意志支撑我们自身的崛起。

  个人成长与国家成长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对中国发展到今天其实有很多人持有疑问:中国这条道路还能够走下去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的是一条康庄大道吗?美国汉学研究者和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2015年曾发表一篇文章,主题为“正在到来的中国崩溃”。他用以下几条理由证明“中国共产党最后阶段已经开始”:第一,大批经济精英移民海外;第二,思想自由言论表达受限;第三,对执政党的真诚不真实;第四,猖獗难以根除的腐败;第五,经济体制改革举步维艰。这篇文章是3月16日发表的,但到7月1日《华尔街日报》刊发他的另一篇文章时,态度已经发生180度转变。对美国学者来说,无论是说中国崛起还是说中国崩溃都是很好的饭碗。

  基辛格93岁时来中国,几乎没有闲暇,跟我们会谈的时候,脑袋一低就睡着了。他助手对我说,你提的问题太温和了,所以睡着了。我就问基辛格, 1972年跟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时,你方车队有多少辆车?107辆。他马上眼睛一亮说,你怎么知道是107辆?我跟他讲,当时我在工厂工作,年年被评为优秀工人,因为我上班从未迟到。就那天因为交通管制迟到了,上班晚了。后来在晚宴上,基辛格还幽默地向我道歉。如果是一个衰败没落的中国,基辛格还用得着一次次飞到中国来会谈,想都不要想。我当时非常感慨,觉得这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连接,我们非常有幸,个人成长与国家成长融合在一起,个人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完全联系在一起。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中国发展就是那浩浩荡荡的大海。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2000年我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按照英方的要求,所有的军官都要讲意识形态。为什么要讲这些?一共30个军官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只有我一个人。干就要干困难的事情,干自己没干过的,那才是挑战,一遍一遍重复不会得到提高,要迎接挑战。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我虽然从来没讲过,但我就不信我讲不了。

  上台演讲时,我站起来发现一瞬间课堂转入死一般的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我都觉得像走在空无一人的房间。我站在台上,看他们每个人都瞪着我。我的PPT做得很简单,只有两幅照片,1900年的中国和2000年的中国。1900年的中国,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签署《辛丑条约》,“东亚病夫”跌倒在地上爬不起来。我之所以要找这张照片,就是用来说明英国国防部为什么要求我在这里学习。我来自一个崛起的中国。现在的中国(2000年)工业、科技、教育、医疗名列世界前茅,横跨100年时间,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中国人为什么相信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寻找一个救国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救国的方法,我们用这个主义找到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道路。

  回想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在与西方的抗争中节节败退,签署了数十个不平等条约。当时英国这样评价我们,这里有一个愿意付款但不愿意战争的富有的帝国。不抢你抢谁?为了摆脱危亡,中华民族历经选择: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曾、左、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君主立宪,孙中山的共和国。1916-1928年,北京九易政府,换了26届总理,军阀混战,生灵涂炭,中国最后就处于这种情况。

  当年上海知识界、出版界做了一个调查——你的梦想是什么。清华大学教授林语堂说,“我不希望有全国太平的天下,只希望国中有小小一片的不打仗,无苛捐,换门牌不要钱,人民不必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乐业的干净土。” 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的梦想是,“没有人吸鸦片、吞红丸,这是最重要的事,这种嗜好延长下去非灭种不可,任凭有极好的政治制度也是无益的。”上海大学施蛰存则希望,中国人走到外国去不被轻视,外国人走到中国来,让我们敢骂一声“洋鬼子”。他们的梦想都是民族救亡,是把一个到了危亡边缘的国家和民族拯救出来。

  民国成立,大清王朝推翻了,我们的灾难就终止了吗?从“九一八”事件到“七七”事变,我们反复声讨帝国主义,却很少检讨自己的软弱。“九一八”事件发生在沈阳,“七七”事变在北京,我们每年去卢沟桥的人络绎不绝,如果有一个孩子问,为什么中日战争在卢沟桥爆发,不在国家边境?我们懂事的大人,该怎么回答这个孩子?南京攻陷后,第十六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日记中写道:“不断有以1000人、5000人、10000人计的群体投降,连武装都来不及解除。不过他们已完全丧失了斗志,只是一群一群地走来,他们现在对我军是安全的。”在那个血性丧失、灵魂落魄的暗无天日的年代,清华大学教授俞平伯仰天长叹,“我们的英雄不知在何处”。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一批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第一路军总司令,抵抗到最后剩自己一个人,有希望吗?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但他继续抵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杨靖宇一米八几,身高腿长。东北的隆冬,雪很深,日本人形容杨靖宇像个大鸵鸟,在雪地上一蹦一蹦几下就没影了。日本人个矮腿短,雪深没膝,怎么跑也追不上他,于是就特别佩服他,甚至把他神化了。然而最终将杨靖宇置于绝境的,不是日本人,反倒是他身边的几个叛徒。

  第一个叛徒:程斌,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人。1938年率部投敌,组成程斌挺进队。程斌知道杨靖宇必然藏身于某个深山老林的密营中。那些密营里有粮食,有柴火,使得杨靖宇能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程斌带领“讨伐队”将密营全部捣毁,使杨靖宇失去了生存的保障。

  第二个叛徒:张秀峰,军部警卫排排长,父母双亡的孤儿,被杨靖宇抚养成人。1940年2月他带着机密文件、枪支及抗联经费叛变投敌,向日军提供了杨靖宇的突围路线。张秀峰是杨靖宇的贴身警卫,知道杨靖宇的活动规律。此人2月叛变,杨靖宇3月份牺牲。

  第三个叛徒:张奚若,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特等机枪射手,叛变后在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的命令下,开枪射杀了杨靖宇。

  第四个叛徒:蒙江县保安村村民赵廷喜,上山砍柴发现了杨靖宇。杨靖宇好几天没吃饭,棉鞋也跑丢一只,对赵廷喜等几个村民说,下山帮他买几个馒头,再买双棉鞋,给他们钱,不要告诉日本人。赵廷喜仓皇失措地下山,很快就向日本人告发:杨靖宇在山上。

  程斌、张秀峰、张奚若、赵廷喜,哪一个不是中国人?他们又都是失去了血性、最终只能给别人当奴才的中国人。有一段赵廷喜与杨靖宇的对话。见杨靖宇几天没有吃饭,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赵廷喜说:“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只剩单枪匹马的杨靖宇沉默了一会儿,对赵廷喜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这一句话惊天动地,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干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的时代。李大钊39岁英勇就义,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朱德30岁成为护国名将,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起义,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这个年龄也就是我们现在大学生的年龄,这批人他们为了什么?绝不是为了子女首先富起来,而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义无反顾。这个队伍从1921年诞生,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路走来,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个队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中华民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集体自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给中华民族肌体注入了全新的激情、尊严与血性。历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回答问题的资格,历史把它留给了中国共产党人。1912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不稳定,不持续,不繁荣,不昌盛。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根源上清除了社会一盘散沙的状态,中国人被组织起来,开创了第一个持续、稳定、繁荣、昌盛,既能完成民族救亡,也能实现民族复兴的现代民族国家。20世纪中叶,外界评价新中国成为组织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改变中国面貌的就是“马克思”。

  新中国刚刚成立面临的朝鲜战争,我们猝不及防,当时部队都在转业,国民经济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把北朝鲜军队压缩在中朝边境三个区域范围内,我们当时面临朝鲜战争的严重局势,我们反复对美国提出警告,一定不能过三八线,过了三八线是不行的,影响中国安全。但美军置之不理,越过三八线,直攻平壤。

  10月8日毛泽东下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跨过鸭绿江的意义在哪里?跨过鸭绿江使中华文明在军事上摆脱了败势,是1948年以来中国政府前所未有之举。沃尔特写的《朝鲜战争中美国陆军》中说,从中国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之中,美国及其盟国很清楚地看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他们得出结论,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旧中国一退再退,我们总想着退一步海阔天空,最后退到无处可退。美国人明白了,新中国再也不会后退。

  今天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完成了历史的跨越,中华民族完成了这种历史的跨越。美国人亚历山大温特——美国建构主义的鼻祖讲了这句话:一个国家在生存、独立和经济财富这三种利益之上,还必须加上第四种国家利益,那就是集体自尊。没有集体自尊,我们谈什么民族复兴?

  新一代共产党人面临新的挑战

  今天中国的国家安全诉求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已完全不一样。我们经济总量急剧增长,对外贸易也越来越大,2017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左右。对外贸易,我们现在广泛利用国际资源、国际空间、国际资金和技术。我们必须保护海上运输通道安全、保护海外资产安全、海外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安全、海外侨民劳工安全、外侧空间、电磁频谱空间安全,保护我们应有的海洋安全。新一代共产党人必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解决我们的问题。

  2008年中国海军前往亚丁湾巡航,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使然,我们现在每年通过亚丁湾的货轮三千多艘,必须保证它们不被海盗劫持。时代发展,企业走出去了,市场走出去了,资金走出去了,但我们的思想留在国内跟不上。第一批在亚丁湾巡航的舰船连续3个月不着岸,为什么?无岸可靠,没有基地。

  长期海洋漂泊人是受不了的。2006年,参加北美联合军演,要横跨太平洋。我用一个玻璃杯拿盖子盖着,第二天就摔了。我们航行深一脚,浅一脚,吃饭把菜盘子拿住了,要不然就掉了,上厕所要拉住了要不就掉坑里了。我们找了18天平衡,各地都在说海军上岸都是一帮醉汉。你可以做到不晕船,但是晕岸。上岸没过2个小时,官兵回来有说有笑,什么烦恼一扫而光。为什么?因为接地气了,缓过来了,这就是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海外基地的渴求。我们必须要有基地,不是说我们要侵略、扩张,走美国的老路,我们要保证我们的远程作战能力,官兵要有地方休整。2017年我们第一个基地正式使用,然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一个一个出现。

  2013年我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我们为什么要划东海防空识别区?假如一个家庭的好东西都放在门庭里,但防盗门、防盗窗都没有,别人能不进来拿你的东西?东海防空识别区设立后,进入我的防空识别区必须申报。我们中国人没定过规则,从来是服从别人的规则,东海防空识别区是新中国第一次为别人划线。民族复兴不是仅仅写在报告里、发在宣言里就结束了,没有实际的安排谈什么民族复兴?东海防空识别区极大地保护了我们海面的安全。

  还有一个问题很重要。美国的中国军事力量报告分析,中国石油进口57%都经过马六甲海峡,26%经过对马海峡,这两处占中国进口石油83%。我们今天60%的石油是进口,三辆车里两辆用的是进口油,这个比例到2030年将变成80%。我们今天总是嫌堵车堵得要命,但你想过没有,有一天石油一旦中断、加油站没有油了,汽车抛锚了,试问经济怎么运行?

  美国国防大学赫尔姆斯2012年建言:“想要迫使中国不发展,如果封死马六甲海峡、巽达海峡海洋通道,中国原油进口、原材料都将中断,中国经济将付出重大损失,最终中国将不得不坐下来与日本、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签署于中国不利的停战协议。”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没有经历过的,那时候没有多少资源来自海上,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市场,今天我们必须严正地考虑。

  2015年,我登上了南海华阳礁,士兵3个月来第一次看到祖国亲人,中午吃饭端上来最好的一道菜——炒青菜。我们不能吃,军队有严格的规定,不许在礁滩上吃饭、喝水,必须返回军舰吃饭喝水,军舰在七八海里之外,我们坐交通艇来回。南沙是灵魂的净化地,多少热血男儿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尊严。

  王毅外长说得非常好,在南海这个舞台上,曾经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但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我们从“东亚病夫”一路走来,与民族复兴的距离越来越近,考验越来越迫切,越来越严峻。最后用这样几句话作结:第一句是塑造本国安全环境的两个条件,一是国力日渐增强,二是旧的国际秩序逐渐瓦解;第二句是中国越是不团结,世界就越感到高兴;第三句是国家越强大,个人越自由;第四句是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不然谁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牺牲呢?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从穷困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正是中华民族自身的能力、自身的意志支撑我们自身的崛起。

  (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个人简介

  金一南 男,少将军衔,1952年2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等职务。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国防战略委员会专家委员,《学习时报》专栏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节目主持人,解放军报特约撰稿人,中央电视台特约军事评论员,中国军事统筹学会战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

  多年来,他深入研究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2001年3月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赴美国国防大学讲学。学术成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国际新闻奖”、解放军报“金长城国际观察优秀奖”,国防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3年被评为国防大学首届“杰出教授”。

  本版整理:颜云霞 魏晓敏

  新华要论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为更好满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理解把握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迫切需求,中宣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为系统把握这一思想提供了体系框架,为深入认识这一思想提供了深刻论断,为更好学习这一思想提供了丰富论述。

  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

  新思想来自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的时代背景的产物,是新的实践基础的成果。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在从“未发展起来”到“发展起来以后”时期,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这是新时代的基本依据;新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二是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创立170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像西方某些人预言的如同“多米诺骨牌”那样倒下,反而呈现出蓬勃生机,使得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三是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如何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把握准中国在世界的定位,利用好国际环境、资源、规则为中国发展服务,是新时代重大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要搞好大国治理、下好“中国象棋”,又要搞好大国外交、下好“国际象棋”,并且把这两盘棋合成一盘大棋来下,亮点纷呈、有声有色。四是我们党面临执政新考验。我们党长期执政已近70年,可以说,党的执政时间越长,面临的执政考验越大;我们党已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可以说,党员和党组织的数量越多,管党治党的难度越大。在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必须勇于进行党的自我革命。

  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从政治意义看,全党在思想上精神上有了鲜明的时代标识,从而立起了党在新时代的思想旗帜;党的团结统一有了思想根基、“共同语言”,就能成功修造新时代的“通天塔”;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勇前进有了正确方向,从而保证“中华号”巨轮行稳致远,顺利到达复兴目标。从理论意义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战略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新思想的方位是新时代,聚焦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从实践意义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当代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这一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行动指南和精神力量。从世界意义看,要从特殊性向普遍性的转化来思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转化。在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承者,当代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有一个解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话”,中国共产党人用中国的语言、范畴、思维、文化来阐述马克思主义,既要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又要用中国话来说马克思主义。

  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三十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一体化、逻辑化、体系化,30个专题构成了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可以进一步概括归纳为10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支柱,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增强“四个自信”。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就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就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安全保证,就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就是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国外交,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就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建设得更加先进、更加纯洁、更加有战斗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方法,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底线思维、坚持调查研究、坚持抓铁有痕、坚持历史担当。

  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也可以说是精神实质,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为人民谋幸福,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的初心;为民族谋复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抱负,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肩负起的伟大历史使命;为世界作贡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责任,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谋和平、谋发展的使命担当。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领会基本内容的同时,深入理解和掌握贯穿其中的精髓要义。

  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着坚定理想信念,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展现着真挚人民情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至上论”,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民幸福论”;贯穿着高度自觉自信,饱含着对传承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自觉自信,对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自觉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自觉自信,对党和国家事业光明前景的自觉自信;体现着鲜明问题导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满着无畏担当精神,这种担当是一种现实的担当、无私的担当、无畏的担当。

  (作者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围绕“新时代如何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这一主题,本报记者邀请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久红教授进行访谈。

  记者: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却在今天仍彰显出强大的理论魅力,其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奥秘何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源于时代又超越时代”的真理性?

  袁久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形成跨越时空的伟大的真理性力量,其秘诀与关键在于它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揭示了自然、思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科学之为科学,不是因为找到了永不过时的“绝对”精准的知识,达到了真理的“顶点”,而更在于内在的永不停息的对真理的无穷追求,在于把真理理解为“过程”,理解为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之中,始终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始终立足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如此,马克思主义才历久弥新,始终占据人类真理与道义的制高点,其自身也得到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闪烁着真理的光辉,深刻改变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中国。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记者: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真理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袁久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很多富有时代性的理论建构;在政治经济学上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科学社会主义上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新纲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契合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要,为实现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它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创新,在开放中发展完善,书写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崭新篇章。

  记者:理论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往前走,今天我们一定会碰到很多马克思在170多年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这也是实践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袁久红:一方面,必须明确要“坚持什么、继承什么”。尽管马克思主义产生至今已经170多年,但其所阐述的一般原理仍然是正确的,没有过时。另一方面,理论的生命力在于立足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因而要根据新的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佳方式就是发展它,运用它的科学方法论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将它与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使其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变革、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回应时代诉求、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源泉。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做到既不忘老祖宗、又讲出新话”。

  记者: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在新时代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袁久红:近年来,理论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不足,文本深度耕犁不够,后继高端人才匮乏,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引介多析论少等。总体来说,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水平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势学科”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尚不能为实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具体学科发展”的目标提供充分有力的支撑。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就必须正视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这些不足,在广度和深度方面不断开拓:一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九个方面”作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内容,不断深化这“九个方面”的相关研究;二是要重点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研究;三是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跟踪评析,为中国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和经验启示;四是要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些重大实践问题,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本报记者 陈立民

  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思想、观点、原则、价值和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树立系统思维,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战略思维方法论。战略思维是一种高瞻远瞩、总揽各方,从宏观战略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全局性思维。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因此改革要立足战略全局,要具有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改革有四个战略立足点,增添发展新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老百姓关心什么、体制机制问题,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中关于改革战略思维的方法论就是以发展目标、发展问题作为改革导向。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必须以发展目标为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改革的方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进而又会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因此改革必须以问题为导向。

  改革方案设计方法论。改革方案决定着改革效果与质量,甚至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改革方案确保质量”,一再强调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把握、运用,并指出“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这充分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中关于改革方案设计的方法论,具体来说包括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包括纵向、横向二个方面的内涵,纵向是指改革方案层级的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为地方改革指明方向、统一规则;横向是指改革方案内容的协调性,强调考虑系统改革的各个领域之间的平衡关系。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系统的层次性决定了改革需要基层探索。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实质上就是强调基层探索,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改革方案推进方法论。改革方案的设计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在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实施行动要抓到位,掌握节奏和步骤,督促检查要抓到位。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方案落实,要发挥好部门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中关于改革方案落实的方法论主要包括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是指在空间上中央与地方从上到下保持同步,共同推动、一起推进改革方案,在时间上共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以及配套措施。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突破口,可以对全面深化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统一。

  改革成效检验方法论。改革成效要靠实践检验,既要看单项改革的成效,也要看改革的综合成效。各有关方面要对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经常“回头看”,既要看相关联的改革方案配套出台和落实情况,又要评估改革总体成效,对拖了后腿的要用力拽上去,对偏离目标的要赶紧拉回来。同时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改革的成效不是由党和政府自己来说,而应当是由人民来检验,应当由实际的改革绩效来判断,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中关于改革成效检验的方法论是人民检验论和绩效评估论。发展是为了人民,改革当然也是为了人民,因此人民自然是改革成效的检验者。绩效评估是校正改革误差的有效方法,对偏离改革目标的改革要赶紧拉回来,重新调整改革措施以更好地推行下去。

  (作者单位:苏州市委党校)

  学习漫笔

  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梁家河大队,开始了他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的七年铸就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真挚朴素的情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心怀人民方为大”的深沉情怀。

  大就要有“深度”。“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没有深度,大就不能持久,大就不能平衡。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当中,才能够大得踏实,大得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说,陕北高原是他的根。在梁家河的岁月里,他过了“四大关”,“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一部分”,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深地扎根在了这块土地上,成为群众口中“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获得了群众的认可,也就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习总书记指出,“脱离我们的基本阶级群众,就会丧失党的基础”。所以,要深入群众,首先要在思想上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依靠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真理魅力的源泉,共产党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真的依靠群众,真的为了群众。明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才能真的尊重群众,了解群众,深入群众,才能被群众所接受。

  大还要有“温度”。大而不暖,只会让人觉得周天寒彻,没有温度,就无法凝聚人心、团结群众。共产党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必须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做好群众工作。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再糙的饭也吃得香,再穷的人也看得起”,休息时给村民讲故事,教村民识字,对乞食老汉也能够做到“解衣推食”。当深入群众成为习惯,必然会滋生对群众的热爱,会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感到真的温暖。有的干部“暖”气不足,虽然书读了不少,理论水平挺高,形象气质也好,也会走访基层、送米送面,可就是放不下架子,不肯弯下身子、甩开膀子,老百姓只能敬而远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心里有杆秤,疏远了群众,自然也被群众疏远,失去了温度,只会让人民群众“齿冷”“心寒”。“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在人民群众的眼里,党员干部的温度就是党的温度,党员干部的形象就是党的形象,带着温度做工作,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锤炼气质,凝练作风,离开皮转椅,走出空调房,在工作作风上亲近群众,在生活细节上关心群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政党,因为我们的扎根基础和服务对象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中国人民。民心向背是决定我们的事业能否不断走向胜利的关键。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要坚持与新时代同行,以实干担当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我们的党“大有大的样子”。(作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团委副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这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举措,十分及时,非常重要,对处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关键时期的苏州更具有现实针对性。苏州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特别是紧扣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的“六个方面”解放思想要求,结合苏州实际,着力做到“六个破解”。

  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创新步伐还不够快的问题,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打造核心引擎。2017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外贸出口分别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7、第6、第2和第3位。但我们必须坚决克服盲目乐观心态,清醒地看到苏州经济发展中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新而不特的问题,以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企业数量等指标与深圳等先进城市的差距。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以创新推动苏州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实施原始创新能力跃升计划,建设好25个单体投资超5000万元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用好全市30亿元制造业发展资金,打造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等产业地标。实施一批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专项,建设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

  在解放思想中破解试点示范亟待提升的问题,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强大动力。目前,苏州承担着国家和省赋予的50多项试点任务,拥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两个重要平台,世界500强企业中150家在苏州有投资项目(企业)。但是,现有的改革试点和开放平台呈现局部性、区域性、分散性的特点,层次和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我们要牢固树立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行动自觉,深入推进重大改革,在“放管服”、投融资、商事制度、科技体制等重点领域持续取得新进展,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做好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相关准备工作。全力抓好各项先行试点任务,积极关注、及时复制自贸区和自贸港改革创新经验。建设“一带一路”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推动中欧(苏州)班列、“苏新亚”班列和太仓港长江水运集散中心持续发展,在国家开放大布局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城乡格局尚需优化的问题,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开拓广阔空间。苏州2008年成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试点区,2014年升格为国家级试点。2017年4个县级市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分别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1、第3、第4和第7位。但是,当前城镇化格局已进入以城市群为主体的阶段,特别是随着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在全省大布局下强化全市一盘棋、全域一体化,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我们将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战略,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紧编制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加快航空、港口、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5G通信等试点项目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乡村产业升级、富民强村等重点工程。认真实施《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抓好古城保护利用六大工程,探索古城保护新经验。

  在解放思想中破解民生建设不够精准的问题,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奠定坚实基础。苏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率先实现城乡养老、医疗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大并轨,获批国家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村均稳定性收入超过800万元。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八个更”的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存在供给相对不足、不够精准等问题。此外,全市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6万家,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不容丝毫懈怠。我们将从百姓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高质量的民生工作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实施8大类36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环古城健身旅游提升工程,抓好厕所建设改造、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中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将各项工作落到网格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331”火灾隐患等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在解放思想中破解生态环保存在欠账的问题,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持续支撑。苏州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生态补偿条例,先后建成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现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但站在转型创新、永续发展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欠账仍然不少,污染防治攻坚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最近,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到我省开展“回头看”并下沉到苏州督察,生态环境部主要负责同志在苏州调研,既肯定了面上工作,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从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整改落实的专项督导来看,少数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举措还没有完全到位。我们一定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举措狠抓整改落实,深入实施“263”和沿江化工行业优化整治提升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和失职追责制度,用好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大数据平台,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

  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少数基层畏难倦怠的问题,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保障。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省委办公厅也印发了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等三个《办法》,这对于激励广大干部在严格遵守中央和省政策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把落实好文件精神与开展大讨论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丰富弘扬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着力克服少数干部思想僵化、能力退化、进取弱化、担当钝化等问题,始终保持苏州干部群众有精气神、干精细活的优良传统,细化完善具体措施,为闯关者助力、促创新者奋进、助实干者前行,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肯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的人受尊敬、干成事的人受重用,引导和激励全市上下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作者为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

  三做谈

  知为行之始,深思而后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赢得发展。江苏的现实启发我们,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持续发展。解放思想不是解决一时一地问题的权宜之计,江苏的过去是在解放思想中不断奋进的,江苏的未来也必须在解放思想中砥砺前行。我们要勇于破除一切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禁锢,用过硬的思想作风换取过硬的发展成果。

  旅游的现状告诫我们,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创新发展。回顾过去,江苏旅游完成从旅游行业满足创汇到旅游产业全面腾飞,从旅游局部积攒优势到旅游全面领跑全国,旅游事业发展成绩来之不易。然而,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对旅游提出的新目标,面对大众旅游需求对产业结构变革提出的新任务,面对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用老的办法、旧的思路不可能解决问题和实现新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用系统的举措推动江苏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内领先、国际著名的江苏旅游发展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当头炮,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把江苏旅游发展带入新境界、达到新高度。首先,聚焦大战略,围绕旅游融入发展大局解放思想。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结合江苏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江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如“1+3”重点功能区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及协同谋划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等等。融入重大战略谋篇布局,将赢得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政策红利。抓住这些战略性发展机遇,我们要改变就着旅游干旅游、为了旅游干旅游的局限,善于站在全局谋旅游发展大计,更好地提高旅游发展站位,作出更多贡献。

  其次,聚焦高质量,围绕旅游提质增效解放思想。优质旅游发展既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旅游产业适应当前需求升级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调整。优质旅游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二是充分体现新发展新理念,三是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增长动力的转换。我们将以狠招硬招加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再次,聚焦系统性,围绕旅游全面融合发展解放思想。省委书记娄勤俭多次强调,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要坚持系统化思维,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深层次研究发展规律,增强发展的创新性、探索性和引领性。尽管江苏旅游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在发展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我们需要对此研判与破解,把握发展规律,增强决策的系统性和工作的针对性。比如,江苏旅游已经到了推动全域均衡发展和高渗透融合发展的重要关口,机不可失,拿出系统性、针对性、指导性的顶层设计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以创建全域旅游强省为目标,高标准编制好发展规划,用系统化思维统筹全域旅游发展。

  此外,聚焦国际化,围绕提升世界知名度解放思想。江苏旅游的国际化得益于江苏的改革开放,也曾经领跑全国。应当清醒看到,江苏旅游要继续领跑,必须走全方位开放开拓之路。只有扩大世界知名度,提升国际影响力,才能与江苏旅游的地位相匹配。我们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国内外营销方案,特别是针对国际和中国港澳台入境游市场,从设立推广中心、制定奖励政策、增加促销经费、举办重大活动等入手,创新策、走新路。当然,江苏旅游的国际化,不仅仅是扩大入境游的问题,还有更多的领域可以拓展,比如,我们和国外的政府旅游部门是否可以开展更直接的业务交流,是否可以鼓励更多的旅游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间合作,是否可以引进更多的境外企业投资江苏旅游市场等,真正让江苏旅游市场成为开放的国际化市场。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政策服务,做好环境营造。

  (作者为省旅游局副局长)

  学思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城建工作,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服务至上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

  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积极策应“放管服”改革。强化信用约束,推动事中事后监管刚性化、协同化。搭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企业信用信息纳入信贷审批、工程招投标等工作的审批程序,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截至目前,泰州共有85家企业和77名个人被列入限制市场准入企业和从业人员名单。运用科技手段,推动事中事后监管精准化、信息化。积极推进安置房数据平台和房地产市场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房地产市场分析预警系统,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并可实时调取、分析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真正做到抓调控、控房价、稳市场、防风险。健全完善机制,推动事中事后监管常态化、长效化。推广双随机抽查机制,建立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通过摇号等方式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确保监管执法的科学性、公正性。

  以简化行政处罚为原则,大力倡导人性化执法。转变思路,确立执法就是服务理念。坚决纠正执法就是罚款等错误认识,把群众当家人,把相对人当朋友,换位思考、理解包容。能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不用一般程序处理。能及时整改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不进行罚款的处罚。遇到所谓钉子户,则采取非现场执法方式,减少与当事人的正面冲突,灵活处置。转变方式,落实狠抓源头管控责任。从过去强调末端执法、就事论事,转变成加强源头管控、追根溯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比如,让街道社区、小区物业成为巡查督查、移交线索的主体,对拒不整改的及时通报城建监察支队,把很多违法违规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转变角色,创新城建执法和解机制。住宅小区涉及的违规装修等问题,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使邻里之间产生矛盾。为此,我们通过直接协商谈判、公开听证、召开当事人及相关方参加的圆场会等形式,以真诚换真心、以真情促和解。同时,注重全程纪录,强化证据支撑,做到程序简化、证据不减,更容易为当事人接受。

  以网上许可备案为原则,倾心提供“店小二”服务。服务群众需要热情更需要智慧,需要速度更需要温度。全面推行首接负责制,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针对全市1000多家企业需要通过房屋安全鉴定补办两证的需求,我们在全国率先成立“泰房安”专家助企服务团,聘请上海、南京等地51名专家上门服务,为企业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这一举措,盘活企业固定资产30多亿元、实现企业融资近15亿元,至少带动新增就业8500人。全面推行不见面许可,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从5月底开始,我们在全国率先启动大数据O2O审图新模式,图纸审查全程无纸化,并把审图时间从15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节省了建设单位工程图纸、往返物流等大量成本。全面推行一次性办结,变自行办理为全程代办。针对企业反映竣工验收备案系统操作复杂的问题,对非房地产企业实行全程代办,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首次帮办。目前,所有建设单位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只要材料齐全,在4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理完成,真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店小二”服务。

  (作者为泰州市住建局局长)

  县委书记讲坛

  经过多年的跨越赶超,沭阳虽然多项指标位居苏北县市前列,连续6年跻身全国百强县、3次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县,但也累积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人均收入较低、本土工业经济不强、区域品牌不响、旅游发展滞后等4项短板。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生态为先、产业为纲、民生为本、特色为要、创新为魂、党建为根,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努力加以解决。

  坚持生态为先,以绿色统领高质量发展。坚决摒弃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破坏的错误认识,牢固树立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理念,将“两山”理论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之中。坚持生产与生态共赢,严控经开区入驻项目质量,严控乡镇环保创业园规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生活与生态共富,重点推进花木产业由苗木向鲜花、地栽向盆栽、绿色向彩色、卖产品向卖风景转型,加快建设胡家花园等农旅结合项目,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坚持人居环境与生态共享,积极推进环城生态圈、万亩生态林建设等项目,做美宜居适度生活空间。

  坚持产业为纲,以实体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坚决破除唯速度论,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坚守实体经济,努力实现在苏北县市工业经济最有实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设立5亿元产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加快培育一批省市制造业单项冠军,打造全球一流的高端制造产业园。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引导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支持重点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推动产业升级。努力促进园区集聚,抓好项目引育,加快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努力将经开区建成千亿级生态园区。

  坚持创新为魂,以新动能加力高质量发展。跳出一地一域的局限性,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以交通体系构建加强对外交流,围绕省高铁规划争取高铁项目,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以金融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积极探索“政府+公司”产业发展基金新模式,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以“放管服”改革释放社会投资潜力,探索建立基本建设项目模拟审批机制,推动“一张网”下乡进村,承接好省政府赋权国家级经开区全链条审批事项,探索实施信任审批制度。

  坚持民生为本,以幸福引领高质量发展。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群众在奋斗过程中增强获得感。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年内85%以上一般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85%以上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达到18万元。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充分发挥3000万元创业风险扶持资金的激励作用,帮助群众就近就业。均衡城乡公共服务,加快实施城区八校联建等工程,让群众家门口上好学、就好医,让城乡居民享有一样的整洁环境。

  坚持特色为要,以亮点助力高质量发展。挖掘好沭阳的历史积淀、塑造好独特的精神风貌,避免乡村城市化。用历史文化滋养特色,发掘沭阳文化印记,保护万北新石器遗址,修复潼阳县政府遗址,扩建张圩淮海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用活力城市彰显特色,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在苏北县市城市最有活力、服务业最有影响。用魅力乡村唱响特色,科学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完善“互联网+三农”沭阳模式,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电商品牌。

  坚持党建为根,以良好政治生态护航高质量发展。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打赢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省纪委监督意见整改攻坚战,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定力,并创新推行政治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巩固提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固本强基添活力,深入推进村书记述村事、议事会议大事、村监会释疑事、服务组调民事这个党建工作法,再招聘一批本土大学生回村挂职,全力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基础。驰而不息强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具体办法,大力弘扬认真、顶真、当真精神,积极践行不躲、不推、不绕、不等、不慢、不怕作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内在自觉。

  (作者为沭阳县委书记)

  评论园

  扬子晚报近日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5000元一瓶的“诺科飞”是淮安患儿凡凡的救命药,已被政府纳入医保。但是,医院里却没有这种药。对此,医保中心主任坦言,一些已归入医保的药品在医院买不到,这是个“奇怪而普遍的现象”,原因也不复杂:“这类药品用的患者人群较少,药价昂贵,一旦医院将此类药品采购回来,又涉及储藏、有效期等问题。”

  言下之意其实很清晰:对于医院来讲,采购、储藏这种罕见病的药在经济上不合算。如果承认医院是一个经济实体,那么你不得不承认没法批评他们什么。但是,总觉得有点“怪怪的”:难道小凡凡这样的患者,应该享受的医保福利就这样落空了吗?

  医保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应该说,我国政府这方面的举措和体现出来的决心是肉眼可见的,比如最近几年频出的“药品降价令”,比如每年都进行的医保药品目录扩容。那么,这些好政策为什么往往在基层被消解,给人“降价没感觉”“降价买不到”的印象呢?买不到的医保药,“奇怪”在哪里?又为什么“普遍”呢?

  这是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之间的错位空间造成的。药品是非常特殊的商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民生属性,是不能单纯用商业价值评估的。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政策的单边突击效果肯定不理想。比如被政令降价的药医院可以不开方、药店可以不上柜,更有企业拿出换个药名继续提价的招数。而纳入医保的药品一旦没有利润空间,也很快会被“雪藏”。只要政策的执行主体是药企、药商和营利性医院这样以成本核算、利润赚取为核心的经济实体,这个问题就没法避免。也就是说,把解决具有强烈社会属性的医保药品问题交付给“经济利润第一”的主体去执行,是所托非人。

  我们可以拿同样民生属性强烈的住房问题来类比说明一下这个道理。以前某开发商信口开河过一句“名言”,“我是一个商人,我不应该考虑穷人”,这句话很不中听,但却指出了实际的问题:作为一个商人,任志强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救济穷人。他试图影响的是“房地产政策”,而不是“住房政策”。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经济政策,后者是社会政策。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是迥然不同的:经济政策调节的是“赚钱机会”,而社会政策则必须考虑普通人的生活底线,承载着社会公正。房地产政策对开发商来讲只影响报表,住房政策才是真正的“居者有其屋”承载者。

  求医问药是老百姓基本的生存需求,医疗政策最终应该是一个非常综合化的社会政策。以赚钱为目的经济实体只会关心增加或者减少自己赚钱机会的经济政策,而对普济众生的社会政策天然缺乏兴趣,所以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承担社会公平的责任。这个时候,就必须由公益属性的主体来出手,这其中政府的责任是最重的。

  政府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综合工程,仅仅用经济政策去对付远远不够。各种各样互相配合、彼此呼应、形成系统的社会政策必须唱起主角。我们可以看到,从基础医疗重举公益大旗开始,我国政府在这方面一直在进行有益而有效的探索。最近的医保扩容、进口药品降关税、政府与药企谈判,以及与国际药企在知识产权上进行的大力度博弈等等一系列综合政策上的努力,都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在医疗政策顶层设计水平上的进步,这种进步还有巨大的空间。就淮安的这个例子来看,政府要做的就是利用对资源调拨的权力加强公益补贴力度,逐渐降低医院的营利属性,最终引导医院不再以“成本利润核算”为唯一考核办法,以各种方式鼓励医院以民众的药物需求为目的,多储备罕见病的特效药,以“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自己赚钱”的公益价值取向确保医保目录药品不断供。

  医药问题远非商品单个领域的事,而是一个系统的社会治理课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拿准了源头,认清并填补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错位空间,并由此拿出科学的综合性治理政策,就能逐渐产生大家所期望的效果。 李军

  一评再评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在线旅游企业和平台、旅行社开展紧急排查,下架一批不合格自助游产品。这是在7月5日泰国普吉岛海域重大游船倾覆事故后,相关部门对招揽自由行游客的在线旅游平台及旅行社开展的针对性治理。

  新京报:在此次普吉岛沉船事故中,通过在线旅游平台预订自由行产品的游客占绝大多数,暴露出在线旅游平台对涉水旅游活动的风险提示不足、目的地服务特别是旅游交通的安全监管空置、安全措施无效等一系列乱象。资本趋利无可厚非,但是趋利的前提应该有底线。旅游安全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再评:以牺牲安全、放弃管理换取低价游,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职能部门不能坐视不理,后续追责不可或缺。这起惨剧也给更多中国游客提了醒,从众心理会导致茫然,降低自己的判断力,面对风大浪急或明显隐患,该说“不”时别犹豫。游客对自由行产品提出更高要求,行政部门强化监管,也会倒逼商家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高考,浙江温州苍南饶先生的儿子发挥出色,考上北京某知名大学。然而,学校来电说可能无法录取。原因是,饶先生欠银行贷款不还,去年7月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饶先生马上联系银行,还清欠款。

  燕赵晚报:在建设法治社会和诚信社会的今天,对老赖施加必要的惩戒和限制措施不仅正当,而且必要。这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关键措施,否则就会助长背信弃义的不良社会风气,增大交易和交往风险。因此,任何能惩戒、限制老赖的措施都应及时加以运用,但也不能忽视边界,尤其不能对老赖亲属施加“株连”式惩戒。较为稳妥的办法就是不宜武断地剥夺子女的相应权利,而是严格地限制老赖的高消费和高额支出。

  再评:鉴于某些老赖利用法律善意玩龌龊把戏,法律需要反思和堵漏。在堵漏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正义、减少争议,需要智慧,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情况区别处理。我们需要理性,法治必须客观,还得就事论事。

  观点1对1

  近日,《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有效挖掘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培训,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这其中,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的内容,引发了热议。

  甲方 有余力有热情, 创业有“余热”

  健康、参与、保障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三大要素。辽宁出台新政支持老年人才创业,有助于发挥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作用,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支持老年人才创业靠谱吗?也有不少声音表示出担忧,“现在老年人安坐家中,能防住各路骗子,已经算是跟上时代了。创业本就是一项九死一生的挑战,对于精力不如年轻人的老年人来说,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这种担忧,不妨换个角度来看:首先,在创业中了解社会、融入当下,能帮助老年人提高免疫力,更好地练就防骗本领。其次,相较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创业也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老年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人脉更广、阅历更丰富、心态更平和。这些优势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规避风险,提高成功率。60岁创业的“十三香”王守义,用32年将香料做到极致,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世界;七旬高龄的褚时健与妻子承包山林种橙,花了10年时间让“褚橙”从云南红到北京……显然,老年人创业成功已经不是个例。

  说到老年人才创业,日本老年人“退而不休”“活到老干到老”在全世界闻名。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日本新创业人群中约1/3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了支持老年人创业,近年来,日本重启了“创业塾”行动,由政府委托的地方金融机构、工商团体、律师、税务、创业家等担任讲师,合力开设创业课程,解决老年人创业的疑难杂症。支持老年人才创业,重在引导与扶持。中国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做法,通过观念引导、政策促进、补贴刺激、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帮助老年人发挥余热,改善老年生活。

  无论是“安享晚年”还是“退而不休”,都是老年人的自我选择。如果老年人尚有余力,有技术,有热情,那么,创业又何妨! 杨丽

  乙方 无资金无经验, 创业“看上去很美”

  为应对社会老龄化,辽宁省提出要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听上去这似乎是个好办法,既能减轻社会负担又能发挥老年人能动性。具体而言,国内有褚时健这样的优秀例子,更有发达国家的数据支撑——日本新创业者约1/3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日本老年人能行,那咱们国家老年人也行。果真如此吗?

  对于日本老人创业现象,旅日作家徐静波有他的解读。他认为,日本老年人创业有经济基础,从平均水平看,在60岁退休时,积蓄加一次性退休金有折合人民币100万元左右。日本人习惯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对老人来说,创业是一种生活状态的延续。有资金来源,有行动意愿,这才是日本老人创业的根本支撑。反观中国,老年人创业的第一道坎就是资金关。未富先老的中国社会,有多少老人能拿出足够的资金去创业?有哪家银行愿意贷款给退休老人创业?没有足额积蓄,没有贷款来源,老人只能拿出“棺材本”创业,一旦失败,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救济危机。

  韩国也同样有老龄化压力,老人创业带来了失败率高、同质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韩国老人的典型创业方式是开餐馆,然而数据显示,在韩国每1000人就有11家餐厅,创业老人涌进过度拥挤的“小型服务业”,失败率高在所难免。我国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市场化程度不高,老人在年轻时就普遍缺乏创业经历,老年创业时或许难免重蹈韩国老人覆辙,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警醒。

  南橘北枳。别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直接拿来为我所用,比起鼓励创业,更应扶持能吸纳老人就业的行业与项目。创业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用创业这把钥匙开老龄化社会这把锁,则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更像是仓促之下的无奈之举。创业不应成为红头文件上的时尚词汇,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需要更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办法。袁媛

  人工智能 (AI)现在已经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般来说,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主要是自然科学的事情,人文学科很难与人工智能扯上关系。但必须看到,人工智能作为必将彻底改造整个社会生活的一项技术,也必然将彻底改造学术研究的方式和内涵。所以,我们不如迎潮而上,思考人工智能与人文学科的关系。因为,再过十年二十年,人文研究将再无退路,除了正视这一巨大变革,别无他选。

  作为一名文学和美学研究者,我关心的就是 “人工智能与美学”这样一个问题。二者怎样结合?

  “微软小冰”是最著名的文学艺术类人工智能。对于小冰的诗歌创作,往往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念:一种认为小冰创作的不是诗,因为小冰不是人,是机器,没有创造力,所以它创造出来的不可能是诗。另一种观念认为,小冰创造的是诗,它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只是我们现在不了解这一创造力来自哪里。这种观点面临的困难是,回答什么是创造力,如果它很神秘,无法说清楚,那么,究竟是因为它根本不存在,还是我们无法理解它?

  创造力的神秘是美学中一个由来已久的观念。但 “微软小冰”给了我们一个契机,让我们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去理解人。如果说小冰有创造力的话,那么这个创造力是什么?小冰的“创造”应该视为一种算法,它在效果上与人类创作诗歌基本相同,争议集中在机制上。如果我们把创造力解释为一种 “算法”,这是不是能够解决人工智能的美学难题呢?我们甚至可以把人工智能当作从美学角度理解人类创造力的钥匙,这样一来,美学的研究对象就不再仅限于人类,还包括与人类对照的人工智能,算法与创造力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当然,这样考虑问题的时候,就一定不局限于目前人工智能的工业化发展,还包含了对于未来的展望,或者说理论性的设想。在人工智能与美学这一话题上,如果我们设想一个人工智能达成审美判断,它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讨论人工智能的审美建模问题,也就是怎样建立一种对于审美判断的算法。

  就我理解,如果人工智能要达到审美判断,大致有两种基本建模方式:一种是康德式,另一种是维特根斯坦式。简单地说,康德式建模方式注重底层规则组合,以达到整体判断,其基础规则必须非常牢靠,这可以称作最底层的逻辑,每一步推导必须是坚实的,如此才能达成一种必然如此的审美判断。而维特根斯坦的做法则完全不一样,他更注意语言训练,否定普遍性本质的存在。如果冒险一些的话,可以把他的方法类比为 “大数据式”,强调建模之后的训练,重视输出端管理。现在的人工智能建模更流行这种方式。无论康德式还是维特根斯坦式,这两种分析都是以人为基础的,如何 “转运”到人工智能领域,还需要极大的功夫。

  人的心灵已经是一个事实了,它摆在那里,无论观察者怎么想,它都已经在那里,能够进行审判判断,可一旦加入人工智能,事情就发生了巨变——现在心灵、创造、审美判断等似乎都消失了,但人工智能的输出结果却可能与人类的输出结果一样,这又如何理解呢?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就能回答的问题,我们只能把它列为任务进行探讨,也许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就能渐渐打开思路,寻找到新的方向。

  对于人工智能与美学问题,将与其他相关问题一样,边建构边解构。每个人都有知识和观念的盲区,重要的是开放的讨论。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深呼吸

  当前,我国仍然存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要强化创新。强化创新主要依靠产权激励。怎样实现产权激励?上海、浙江、重庆等地已经开始探索实践,将科研人员的脑力劳动投入和资金设备的投入作为共同投入,科研人员分享成果的产权。现在,有些地方也已经在尝试确权,在研发活动开始前首先分割确权,成果出来后,科研人员占多少产权,实现产业化后分享多少收益,这是个重大突破。

  (王一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深呼吸

  在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体制改革步伐逐步加快的背景下,养老市场对外资开放将有助于补齐养老市场的短板,这不仅有利于弥补养老服务资金投入的不足,还有利于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尽管外资养老机构的服务价位较高,受众较为有限,但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当然,外资进入养老服务产业还需要政府的积极有效引导。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其经营风险,防止经营失败后给托养人及金融机构带来的各种损失和冲击。只有尽快形成政府支持引导、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外资助力的养老产业发展良好格局,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市场,才能推动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李长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深呼吸

  艺术馆所要摆脱给公众留下的“高冷”印象,关键还在于其管理者要加深对人和文化的体悟,重视观众的体验和收获,而不再只是关注馆藏物品和展览本身。随着我国《博物馆条例》等文化艺术行业法规文件的颁布实施,教育等功能被明确归入此类艺术馆所的功能范畴。而要实现社会教育、服务大众的功能,绝不仅仅只是举办几场展览活动或收藏一些艺术珍品,更在于艺术馆所在日常运营和公共服务时,内容和细节的提升。面对观众高涨的热情,文艺馆所应提供有温度的、人性化的教育和服务,帮助家长和孩子实现接受文化熏陶和艺术传承的美好愿望。

  (柯锐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