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要论
40年前,《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时代是思想之母,这篇文章正是时代的产物。1978年,十年浩劫虽已结束,但“文革”创伤还没有痊愈,旧有的思维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地占据很多人的思想深处。在历史转折的“十字路口”上,“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巨大的命题考问着每一个对前途感到迷茫的中国人,这篇文章就是回答时代命题、顺应时代要求而写的。《光明日报》的杨西光、马沛文、王强华,以及中央党校的孙长江、吴江等同志都努力修改了这篇文章,所以,这篇文章集中了集体的智慧。
这篇文章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并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精神枷锁,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这次大讨论中,中央党政机关各部门、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人民解放军总部和各大军区负责人以及大批理论工作者,纷纷撰写文章或发表讲话,热情支持这场讨论。据统计,截至1978年底,中央及省级报刊登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专文就有650余篇。这次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拉开了伟大转折的序幕。当年底,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由此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结合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从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走出一条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路,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奋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谋新篇、开新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实践是理论之源。历史经验表明,实践越是波澜壮阔,越是催生博大精深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包含着破解中国问题的根本方法,其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已被充分证明。党的十九大,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把这一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历史的必然。
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检验真理。回首40年,沧海变桑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江苏贡献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启示:一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又一创举,形成了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二是苏南地区创造的开发区。江苏创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开了县级自费开发区进入国家序列的先河。三是重视区域发展平衡。江苏提出加快发展苏南、努力支持苏北的工作方针,项目、人才、干部等都往苏北倾斜。四是支持民营企业。现在,沙钢集团、苏宁电器等大家熟悉的企业,都在全国名列前茅。五是大力发展教育。现在,江苏的高校数量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居全国第一。这些都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优势。这些经验做法,归根到底,靠的是解放思想。过去是这样,未来我们的发展还要靠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无止境。思想解放不是解决一时一地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我们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强调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非常必要,也很及时。这个阶段,我们就是要靠解放思想,解决好发展信心、发展动力、发展思路的问题,行稳致远。
继续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再出发,要总结经验,找出不足、补齐短板。不为盛名所累,不为经验所束,不为困难所惧。省委娄书记指出了不少制约当前发展的瓶颈,问题找得很准。比如,实体经济大而不强、政府与市场作用发挥相对失衡,等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既有路径依赖的惯性,也有发展眼光的局限;既有拼抢劲头的弱化,也有速度焦虑的困惑。这些都是我们思想的堵点。现在想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要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怎么强,怎么富,怎么美,怎么高?怎么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都需要我们发扬新时代“四千四万”等江苏精神,以知行合一的思想大解放,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作者为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 胡福明)
学习新思想 改革再出发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热点思考
党的十九大深刻阐明了“四个伟大”的内在联系,强调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历史维度考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发展演进,对于我们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部署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党成立早期,由于缺乏革命斗争经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曾经遭受惨重损失。但也正是在挫折和失败中,我们党获得极为深刻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解决了党的建设一系列特殊矛盾和复杂问题。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对“共产党员应该怎样认识自己、加强自己、团结自己”作了精辟论述。在1939年10月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深入分析了党的建设状况和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把建设这样一个党称之为是一个“伟大的工程”。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中国共产党将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建党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出及发展,其间蕴含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建设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一是高度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领导伟大革命必须建设伟大的党。“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党,是对党的建设数量的规定性,而“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则是对党的建设质量的规定性。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应实现的这一目标任务体现了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形势任务的客观需要,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和党的政治路线的内在联系。三是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必须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出及推进,表明我们党对这一关键问题有着清醒自觉的认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成了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核心。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探索,进一步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先后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使党的建设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直面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呈现新气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一是深刻阐明“四个伟大”的内在关系。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阐述,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四个伟大”明确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局工作的总框架、谋划事业的总坐标、推进工作的总抓手,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昭告了党在新时代的领导定位。并努力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构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特点和重要经验。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及深化,彰显了我们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政治品质和政治勇气,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和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质。我们党始终坚持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发展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党兴党强党的光明前景。
(作者为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杨中华)
学习漫笔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劳动者则是创造社会财富、推动时代进步的伟大功臣。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为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点赞。
为普通劳动者点赞,这是坚持群众创造作用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力军。劳动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默默耕耘,为推动社会进步、为创造美好生活在添砖加瓦。没有他们平凡的坚守,从点滴做起,不断地适应与改变,也就没有人类灿烂的文明和幸福的生活。千千万万劳动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着财富,创造着价值,编织了五彩斑斓的人类世界,创造了不断进步的人类文明,也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但尊崇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传统始终不变。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理当重视和尊重每一种职业每一个岗位上的劳动群众,对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点赞。
为普通劳动者点赞,这是记住“幕后英雄”的要求。为了弘扬“劳模精神”,各地政府都会集中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这对于以“劳模”事迹作榜样有标杆意义。我们奖励“劳模”,也不能忘记或忽视那些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分布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在平常的日子里尽职尽责地用自己的行动,涵养着开拓进取的劳动精神,诠释着爱岗敬业的深刻涵义。由于名额等限制,走上领奖台的,永远只能是少数。广大普通劳动者中有的可能一辈子都拿不到荣誉称号,也不曾获得过劳动奖章,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而生动,更为中国梦找到实现的路径。所以,我们应该向每一滴汗水、每一分付出致敬。
为普通劳动者点赞,这是总结改革发展成就的要求。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这其中也包含无数普通劳动者的身影和付出。例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展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转型升级中出现过一定数量的职工下岗,在这些工人们的理解和配合下,使得“阵痛期”平稳过渡,从而有力保障了整个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顺利实施。如果没有这些下岗工人的巨大牺牲,我国改革开放不可能出现总体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在这里,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用汗水和心血构筑起整个国家发展的坚固堤坝,汇聚成推动时代进步的滚滚洪流。因此,我们有必要把目光投向广大的普通劳动者,为他们长期以来的默默付出点赞。
为普通劳动者点赞,这是完成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有句歌词说得好,“幸福的生活在哪里?要靠劳动来创造”。没有汗水,浇灌不出鲜艳的花朵;没有勤劳,收获不了丰硕的果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国家从“富起来”转向“强起来”,顺利完成各项新使命新任务,仍然需要依靠亿万普通劳动者的不懈努力,依靠一代又一代普通劳动者的接续奋斗。强调为普通劳动者点赞,必须在行动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尊重和关注普通劳动者,着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他们的根本利益。惟其如此,方能营造和弘扬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调动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可以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通过亿万普通劳动者的努力奋斗,必将把我们的物质生活发展得更富裕、情感世界打扮得更富有。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王锁明)
致敬思想巨人 感悟真理力量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作为思想巨匠和时代伟人,马克思所留下的遗产值得后人认真汲取。当前,阅读马克思,不仅要研读他的文本,而且要读懂他的实践和追求。
要阅读马克思“批判”的锐气,更要阅读马克思“呼唤”的担当。马克思的思想阐发,以批判精神著称于世。他的语言和文字,如同一支支投枪和匕首,义无反顾地刺向错误的思想、陈旧的制度、不公的现实。从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起,马克思就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正是这一意识使马克思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显得十分深沉并富有远虑,能从风平浪静中洞察到潜在的危机和方向。这种博大凝重的“忧患意识”,本质上是一种生存意识和发展意识。它所激发的是人们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历史担当,是促使人们在危机中不断完善自我的希望和动力。它以理想的名义责问现实,但却不是以理想诋毁和代替现实;它表面上是对现实的警惕、戒惧甚至责问,但内在里却是沉毅地对待社会人生的一种理智的、富于远见的精神状态;它常常表现为一种批判和反对,但更多的却是出于一种继承和建构。正如马克思所言,是“为了激起人民的勇气,必须使他们对自己大吃一惊。”因此,千万不能将这种“忧患意识”形而上学地理解和贯彻为“忧患主义”,否则就会消解一切现实存在,就会否定生活本身。
要阅读马克思“判断”的卓见,更要阅读马克思“洞察”的眼光。马克思一生涉猎领域广泛、著就了百科全书式的经典。正如恩格斯深情回顾的,除了著名的“两大发现”,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阅读马克思,当然应该追随他的目光,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把握马克思各个领域的创见,而不是分立、割裂、肢解他的思想。这也正是近年来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块整钢”的原因和意义所在。与其说他留给我们的财富是那些关注点以及具体的卓越判断,毋宁说是他为我们示范了应该在什么层次上以及应该如何关注和判断这些问题;与其说他更多看到了现实社会的“如是性”,毋宁说他更多追问了“何如是”“应如何”。因此,阅读和追随马克思,更根本的不在于了解马克思将目光投向了何处,甚至也不在于把握他深邃的目光捕捉到了什么,而是承袭他依凭怎样的方法论才洞察到常人无法捕捉的奥秘和真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我们啃硬骨头、过险滩,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透彻地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要阅读马克思“妙论”的文采,更要阅读马克思“执着”的初衷。马克思一生笔耕不辍,用热情、勤奋和智慧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我们倾心于在思想层面考证其渊博知识、欣赏其优美文字、汲取其精彩论断的同时,更需要意识到这座宝库的根基是火热而伟大的实践。马克思本可以过衣食无忧的体面生活,但他数度经济异常窘迫;马克思本可以过安居乐业的稳定生活,但他数度被强制驱逐出境;马克思本可以过天伦之乐的闲逸生活,但他一生为人类之解放奔走呼号。他虽然没有富贵荣华,但“卡尔·马克思”凝铸成了人类思想史的重要里程碑;他虽然没有封妻荫子,但马克思砸碎了捆绑全世界无产者的锁链;他虽然没有颐养天年,但马克思开出了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良方。是什么支撑马克思选择和成就了如此灿烂辉煌的人生?答案或许不是唯一的,但远大的价值追求一定是至关重要和最为根本的。用我们更为熟悉的传统文化表达,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以阅读马克思绝不能把价值观层面的追求置身事外。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一往情深爱经典,凝神静气学经典,与时俱进用经典,让马克思主义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作者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导 姜延军)
声 音
省委、省政府提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教育是江苏推进“六个高质量”中“人民生活高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大省,江苏有责任积极发展适合的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高质量的教育,是公平普惠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从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到夸美纽斯人人均应受教育的主张,再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都一再表明高质量教育是公平的教育,体现着民主和平等。高质量的教育,是结构优化的教育,必须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当前与长远、内部与外部等多重关系。高质量的教育,是充满活力的教育,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由以往注重单项改革向综合改革转变。高质量的教育,是开放多样的教育,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比较思维,必须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高质量的教育,是有贡献力的教育,必须主动与区域经济社会紧密相连,与现代产业结构深度融合。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是重大的时代命题。首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破解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讲靠教育、靠科技、靠人才,关键的一条是要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其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发展形势所决定。江苏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当前,教育的内外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条件、评价标准等都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系统破解,必须强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向幼有优育、学有优教迈进。再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江苏时代使命所系。江苏历来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对早一些、多一些,多年来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江苏教育的责任和担当。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把破解基本矛盾作为重要抓手。教育的基本矛盾决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三十多年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十五年前转变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来研究,会发现当今江苏教育的基本矛盾可以具体化为: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了择校热、大班额、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较重、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够强等教育现象。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以破解教育基本矛盾为重要抓手,大力倡导“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把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多样特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聚焦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另一方面聚焦激发社会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以教育现代化为工作主线。现代化是中国教育的旗帜,也是江苏教育的旗帜。江苏教育现代化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推进方式看,可以分为起步探索阶段、区域推进阶段和整体提升阶段。从内涵变化看,已经走过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主和以提高办学水平为主两个阶段。2016全省教育现代化监测综合得分80.24分,教育现代化站上新起点。目前,江苏教育现代化开始进入第三阶段,核心任务是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人的健康成长,促进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发展高质量教育,必须继续以教育现代化为旗帜和工作主线,以研制《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为抓手,着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科学教育理念普及行动,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二是加大教育资源建设力度。保障基本资源供给,加强教育资源盈缺状况预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现象,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现象。积极拓展优质资源,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内涵建设。不断丰富终身学习资源,开发、整合终身学习资源。三是构建发展性政策体系,探索重大教育政策措施实施情况评估,随着事业发展不断调整政策,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努力提供贴心的教育服务,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减负的机制,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五是使教育成为社会精神文化风尚的引领者,打造社会的精神高地。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以深化教育强省建设为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江苏进入深化教育强省建设阶段。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抓住教育强省不放,强化条件保障。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形成建设教育强省的强大合力。二是巩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加强部门协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建设优先满足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加强督导评估,建立健全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体制,推动责任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三是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破。研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服务发展机制改革,重点是产教融合、优化供给。继续扩大教育开放。四是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致力于解决过去没有解决或者没有解决好的以及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扬长避短、百舸争流,教育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力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五是推动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一方面,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彰显每一所学校特色,鼓励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对高等学校、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六是充分激发教育活力,让每一所学校都有挡不住的发展劲头,每一名干部师生都有干事创业的动力。
(作者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葛道凯)
学习笔记
在江苏广袤的大地上,红色文化图谱熠熠生辉。何为红色文化图谱?简单地说,它既是由红色文化形成的图像,也是人们通过图像了解红色文化的一种形式。江苏的红色文化资源特别丰厚,红色印记遍布大江南北。截至2018年初,我省共有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6个,其中,革命历史类别89个,历史文化类别80个,建设成就类别17个。
在党的初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江苏是我们党活动和战斗的重要区域,是党的早期领导人周恩来、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家乡;刘少奇、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等革命先辈,都分别在江苏的大地上留下了战斗的足迹。新四军东进北上抗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江苏这块土地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淮河治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方面,江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被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改革开放时期的真理标准的讨论、重要改革的先行先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沿海开放和工业园区建设、夺取抗洪抢险斗争胜利等等,一个个闪光亮点气壮山河。
辉映在江苏大地上的红色文化图谱,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精神源泉。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包括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所形成的物质红色文化资源,也包括革命精神所形成的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我省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活动纪念地、重要领导人故居和烈士墓共有1183处。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塔(馆)等21个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苏数量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孕育出这块土地上最具代表性的革命精神,如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精神等。这些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和集中体现,是革命文化的杰出代表和经典表达。今年恰逢周恩来和张太雷诞辰120周年,周恩来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举办了一系列红色文化主题的教育活动,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好评。据统计,2017年,全省各教育基地参观人数近1.1亿人次,比上年度增加了9.14%。其中,年接待量超过100万人的教育基地有27家,占总数的14.5%。这些基地承载着红色文化基因,是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成为一所所传播和传承红色文化的生动课堂。不论现在还是将来,红色文化都是激励江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越来越得到江苏各地上上下下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成为江苏人在新时代努力的方向和不竭追求的动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工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发掘与利用,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于2017年12月下发了《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革命历史类纪念场馆在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中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发出了努力把全省革命历史类纪念场馆建成红色文化的资源宝库、革命历史的形象鉴证、宣传教育的实景课堂、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的号召。南京于去年6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雨花台干部学院,对照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红色文化圣地,充分汲取众家之长,发挥自身特色,以传承弘扬“两高一大”雨花英烈精神为核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努力建成融党校、高校、干校各方特色优势为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现已培训省级以上学员达3000人次,并在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3场“高校讲堂”,现场直播点击率达10万次以上,在青年群体中反响强烈。徐州市现已纳入保护和建设的革命遗址、遗迹共有140处,其中革命历史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处。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作出“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将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要把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和淮海战役纪念馆建设好、管理好,用好传承红色基因的资源”的重要指示,成为徐州市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努力方向和新的工作目标。
(作者为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朱成山)
三做谈
句容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空间占到国土面积的53%。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有关要求,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农业”这张产业名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速农旅融合发展步伐,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句容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葡萄、草莓、茶叶、大米等带有地理标识的优质农产品正日益获得中高端市场的青睐,农业这个句容的基础产业、传统产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民对脚下土地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说到句容的农业,我们脑中就不禁浮想起一个令人尊敬的名字,就是赵亚夫主任。赵老凭着对“三农”事业的满腔热忱,凭着对农民兄弟的真心挚爱,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扑在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戴庄村从一个村集体负债8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的村,蝶变为村集体收入20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5万元的全国文明村。乡土人才建设要以“亚夫精神”为指引,不骛虚名、埋头苦干,为新时代句容“三农”工作贡献更大的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一批乡村工匠和非遗传承人等“土专家”“田秀才”,他们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的升级进步,一头连着乡土文化的传承发扬,他们从事的是有希望、有潜力的绿色产业,句容的乡村振兴,迫切需要这样一支新时代的“绿领”大军。
完善培养机制,让句容乡土人才“能为”。句容近年强化与南京农业大学、镇江农科院等校院所的深度合作,但总体上乡土人才层次还不够高,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富口袋,就要先富脑袋,句容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群众需要,充分发挥中专院校、农林学院等机构的职业培训作用,分层次、分类型、分步骤地积极组织开展村干部、能人大户、“田秀才”“土专家”培训,提升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本领。
搭建干事平台,让句容乡土人才“可为”。乡土人才也许不是科班出身,没有高学历,也未喝过“洋墨水”,甚至还带有些土气,但这并不影响乡土人才作用的发挥。有能力就要给舞台,我们要积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主动为乡村人才搭舞台。今后,将鼓励引导乡土人才带头创办领办种养加工营销龙头企业,产生抓好一个点、带动一条线、搞活一大片的联动效应。大力选树一批乡土人才先进典型,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形成培养一批能人、搞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成效。
优化成长环境,让句容乡土人才“愿为”。成就人才的环境往往比物质待遇更宝贵。真正的人才,最看重的是发展空间,更为关注能不能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我们要围绕调动乡土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把更多想为乡村振兴出力的人才引回来,让更多有志于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留下来,激励各类乡土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要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乡土人才的先进事迹,宣传推广乡土人才项目成果、展示乡土人才风采,进一步增强乡土人才的社会荣誉感和事业成就感。
优秀的乡土人才除了内培以外,外引也是重要渠道。近年来,句容加大对外交流力度,特别是与日本农文协、鲤渊学院等相关农业机构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为句容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与技术支持。如今,句容与日本鲤渊学院签订人才合作协议,就是要进一步探索乡土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作者为句容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蒋建中)
县委书记讲坛
玄武是南京的中心城区,发展基础较好,社会关注度高。要把玄武的事情做好,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高质量发展,争取各项工作创出鲜明的特色和品牌。近年来,我们把城市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努力以城市建设的高品质赢得发展的高质量。
首先,聚焦问题才能找准靶子。城市建设精准发力,才能效果给力。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居民反映的诉求80%都与城建有关。这让我们反思:城市建设的问题,既是城市的面子,更是百姓生活的里子,必须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为此,一方面,从优化大生态出发,坚决打好治污攻坚战。通过系统治水、守护蓝天、精心添绿,内秦淮河北段等25条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实现水清岸绿,全区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0天,绿化覆盖率达62%。黑臭河是城市伤疤,治水不仅是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更是居民群众所盼。我们以内秦淮河北段等城市内河为重点,岸上水下联动整治,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打造滨水城市客厅,曾经的黑臭河成了曼妙的水弄堂,解了群众的心结、美了城市的形象。另一方面,从优化微环境出发,着力整治影响群众生活的脏乱差问题。下大力气推动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标准化、游园建设、街巷治理、停车管理等民生工程,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其次,品质过硬才能赢得掌声。质量是城市建设的良心,不能贪多求全,只有坚持高标准、特色化,努力做到干一件成一件,才能经得起群众的检验和评判。玄武拥有北京东路、玄武大道等一批城市主干道,我们按照一路一特、一街一品的原则,把高质量的要求贯穿设计、施工、管理等各环节,经过努力,道路空间明朗、两侧立面焕然一新,城市道路正在成为南京的风景线、群众的幸福路。明城墙是玄武的重要历史文化地标,经过多年的高标准整治,城墙沿线成为了新兴的绿化景观带。玄武的铁北地区原先违章搭建多、人口流动性大,是典型的脏乱差棚户区。几年来,围绕将铁北打造成科技创新的引领、产城融合的典范这一目标,我们把棚户区改造与做大载体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大力度改造,棚户区逐步消失,新城逐步长高、变大,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知名企业包括一批北京“疏非”企业意向打包入驻,未来将建成3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成为南京市两落地一融合的重要承载。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共创和谐。城市的发展来自于人的需要,城市建设好不好,关键看老百姓满不满意、生活方不方便。玄武坚持以人为本,根据群众口味定制城建菜单。针对老年人口多的实际,大力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方便老人出行。在老旧小区整治中,注重功能改造,不做面子工程,把精力放在加强楼道折叠椅、电动车充电桩、门卫房卫生间等便民设施建设上,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便利。征地拆迁是城市建设的老大难,玄武在地处闹市的新街口青石街拆迁中,先后应诉86次,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历时2年半顺利完成了186户居民的动迁工作,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今年一月的两场大雪中,玄武全区发动,以一夜雪无的工作成效,保障了城市的安全有序。我们深感,城市建设必须依托全体市民,只有大家都来关心城市建设、投身城市管理,只有群众的力量发挥出来了,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加强管理才能更富实效。城市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为了人管好城市,而不是为了城市管好人。针对城市管理责任难落实、矛盾难化解,玄武探索社会治理一体化改革,建设一体化云平台,居民反映问题随时下单,工作人员实时抢单,责任到人、按劳取酬,借助科技手段、整合执法资源、优化责任机制、提高管理绩效。现在,这项改革已纳入全省首批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同时,采取市场化机制,跳出自说自话、体内循环,引入第三方,对网格化管理绩效进行评估监督。大到市政道路的管理,小到违建、下水井盖缺失等,都进行细化量化,全程跟踪、严格考核,按照监督效果给予一定奖励,激发各方面积极性。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让责任实起来、让监管硬起来,城市建设的各项成效才能巩固起来。
对标省委“六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玄武将把城建工作放在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中来谋划推进,坚持对标找差、创新实干,不负这片山水、不负各方重托,努力让高质量成为玄武新一轮发展的鲜明标识。
(作者为南京玄武区委书记 徐曙海)
智库出品
● 在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的模糊认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观念束缚,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亟需尽快破解。省委提出打造“双强引擎”,就是要在厘清政府、市场边界的前提下,沿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方向上双向发力、汇成合力,打造“双强引擎”,构筑江苏参与新一轮区域竞合的新动力、新优势。
● “强政府”强就强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政府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怎么强都不过分,完备的制度、高效的运作、科学的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标志。江苏政府规范运作水平、社会治理水平都较高,有条件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上走在全国前列。
省委书记娄勤俭最近在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发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动员令。江苏作为发展走在前列的排头兵,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做出表率,必须以思想大解放带动思路大更新、激发动能大释放,实现高质量轨道上的引领性发展。对此,我们就如何认识政府和市场“双强引擎”,谈一点认识。
找准新形势下江苏转型方向和发力点
省委明确提出,要在打造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上解放思想。这一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向性,切中全省下一步往哪里转、向何处着力的要害,从根本上廓清了一段时期以来在广大干群乃至理论工作者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其中,一种典型的模糊认识是,把“强市场”与“强政府”对立起来,认为既然中央明确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些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也验证了“强市场”的巨大威力,那么现在就只能提“强市场”,政府在市场需要时当好帮手,在市场自行运转时当好“守夜人”就够了。因此,江苏不能再提“强政府”的传统了,甚至对“强政府”的提法惟恐避之不及,似乎这样才是“政治正确”。在实践当中,一些政府公务人员甚至不敢当干事创业的闯将,生怕犯错,少了过去那样一种冲锋陷阵的锐气和勇气。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客观地讲,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的模糊认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观念束缚,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亟需尽快破解。省委提出打造“双强引擎”,就是要在厘清政府、市场边界的前提下,沿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方向上双向发力、汇成合力,构筑江苏参与新一轮区域竞合的新动力、新优势。无疑,江苏有基础、有条件也有必要在打造“双强引擎”上先行探索,使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标志之一,为江苏追赶全国一些先进地区、实现引领性发展提供较之“农转工”“内转外”时期更强劲的动力源。
赋予“强政府”新内涵、新特质
“强政府”被认为是江苏传统发展模式的重要标签,在苏南地区有典型体现,这是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今天,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照单全收,而是要对照省委在打造“双强引擎”上解放思想的要求,对传统“强政府”模式进行重新审视。
一方面,要反思传统“强政府”模式中,有哪些不该“强”的地方“强”了,逾越边界,走到了反面。以苏南为例,改革初期在市场发育不全的特定阶段产生的“干部经济”,一定程度上替代市场和企业家配置资源、组织生产,成为推动产业成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力量,这有其历史合理性。随着市场发育成熟,政府“有形之手”必须退出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让市场的回归市场。近年来,苏南地区市场内生性不断增强,但政府干预的惯性仍未完全清退。比如,这些年我们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不少,但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与政府不当干预引发激励扭曲、甚至出现逆淘汰不无关联。开发区是苏南的核心竞争优势,苏南为全国贡献了丰富的开发区管理运营经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苏南一些开发区还存在体制机制不活、内生活力不强的问题。根据有关统计,目前深圳产业园总数量超过200个,深圳政府负责确定产业战略方向、制定产业扶持和吸引人才政策,具体运作则大多交给第三方中介公司,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在实践中运转高效,非常具有竞争力。深圳产业园区的经验给我们深刻启示,从根源上清除传统“强政府”的越界行为,还“强政府”以本来面貌,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要反思传统“强政府”模式中,有哪些该“强”的地方没有强起来,要在哪些方面补齐“强政府”的短板。首先,“强政府”之强,要强在规划引领上,要在自主规划、自主发展上有所作为。规划是龙头,规划的高度直接决定未来的发展高度。过去我们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模仿世界先进水平是捷径,苏州工业园区就是成功范例。但随着苏南地区从“跟跑”到“并跑”、“领跑”,就必须以我为主、自主规划,在规划这一制胜未来的第一个环节上就要敢于争第一、善于创唯一,彻底摆脱步步跟随、步步落后的“跟随者陷阱”。同时,自主规划与融入区域一体化并不矛盾,恰恰相反,自主规划做得越好,自我发展能力越强,才越能在高层次上参与区域合作,才能在更高站位上提高服务区域一体化的能力。其次,“强政府”之强,要强在政府服务上。有人说,浙江、广东的政府和市场之间没有隔阂,但江苏的政府和市场之间似乎“隔着一层纸”。对于江苏的干部来说,从过去冲在市场一线当“指挥员”,到现在当好市场主体的“服务员”,要完成这一转换,不仅要有“店小二”的服务意识,更要有当好“店小二”的高强本领。做到进退自如、收放自如,隔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一层纸”自然会被捅破。再次,“强政府”之强,要强在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上。在需要加强监管的领域,我们要反思为什么一些生态领域的顽疾长期存在,为什么一些需要监管的领域出现漏洞,为什么一些市场化领域出现竞争乱象;在需要优化治理的领域,我们要反思与上海、杭州等国内领先城市,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哪些差距,如何补齐差距。
总之,“强政府”强就强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政府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怎么强都不过分,完备的制度、高效的运作、科学的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标志。江苏政府规范运作水平、社会治理水平都较高,有条件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上走在全国前列。例如,改革开放40年来,苏南在统筹协调能力、战略目标谋划能力、城乡区域均衡程度、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推进国内国际发展程度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这些已经是过去式。在今天,江苏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要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各项部署,向国内外先进水平看齐,对标找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造政府“强引擎”的精神动力。
发挥市场引擎对江苏制胜未来的决定性作用
在“双强引擎”中,锻造“强市场”引擎是重中之重,是决定江苏能否制胜未来、实现引领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江苏打造“强市场”有历史优势和现实基础。从明清时期发达的手工业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到近代坚守实业经济;从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社队企业,到改革开放后“首吃螃蟹”创建乡镇企业,苏南地区自古以来就不乏融入市场、闯荡市场的基因。改革开放40年来,经过乡镇企业改制、国有企业改革、外资经济涌入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苏南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市场主体格局和较为成熟的市场竞争格局,业已具备打造“强市场”的基础优势。
“强市场”,强就强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上。企业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人格化主体。从这一意义上讲,“强市场”的直接体现就是企业家队伍强。当前,江苏打造“强市场”引擎,尤其需要在彰显企业家精神、壮大企业家队伍上发力:一是集聚一批新型企业家群体,一类是有抱负、有情怀的企业家,打造更多行业领军企业,站上时代和行业的巅峰;一类是有梦想、敢打拼的新型本土创业家,保持一种草根型的韧性、草莽式的魄力;一类是懂市场、有商业头脑的科技创新人才,破解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阿喀琉斯之踵”,真正让创新资源“活起来”“用起来”。二是厚植新“四千四万”精神。省委提出要引导企业家大力弘扬适应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老“四千四万”精神诞生于苏南大地,见证了第一代创业者拼搏市场的激情岁月。如今市场大潮浩浩荡荡,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江苏在新一轮解放思想上,尤其要注重弘扬新“四千四万”精神,激活其中蕴藏的敬畏市场、亲近市场、融入市场的市场精神,使之成为江苏“强市场”的精神源泉。
(王庆五为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教授,吕永刚为江苏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数 读
新“抢人大战”背后是人口红利的衰减。之所以要“抢人”,正是因为“人”变得稀缺了,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全国范围内人口红利的衰减。《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16-64周岁)的数量始终呈现逐年递增态势,由此也形成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从2014年开始至今,我国人口每年都有减少,这也标志着我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与人口红利的衰减。
——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公众号
如果要问当今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相比,表现出来的最为突出的差别是什么,答案肯定是社会流动。包括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等的大规模快速流动,既是现代社会运行的特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很多治理问题,实际上都与流动性增加有关,有效治理流动性是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
如同经济领域流动性过剩、流动性不足以及流动性的结构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一样,在社会体系中,不适当的流动性也会导致社会体系的混乱乃至危机。中国社会流动性增加最直接表现就是流动人口的快速增加。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6年的57.35%,这是一个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再分布过程。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表明,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占总人数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另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15 年全国客运量总计194.3271亿人,货运量总计417.5886亿吨,分别是1978年的765.1%和1307.3%;货物进出口总额是 1978 年的 1915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1978 年的 13448.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1978年的15674.1%,这反映了社会流动性的不同方面。
当前中国社会流动性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流动规模巨大;二是流动速度非常快;三是流动区域过于集中,2015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为74.7%,西部地区仅为16.6%;四是流动结构失衡,流出的主要是中青年骨干和相对优秀的人才;五是流动的方向不对称,单向流动的趋势明显,包括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过于向城市、向东部方向流动;六是流动人口的属地认同不足;七是流动性增加没有有效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甚至在扩大区域差距,造成恶性循环。
当前社会流动性增加对于社会治理的主要挑战在于:传统的与低流动性相适应的社会治理观念、体制、机制急需变革。在此意义上讲,我们还不能说已经建立健全了适应、引导、保障和规范高流动性的社会治理观念、体制与机制,实践中的社会治理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被动应对、迟滞僵化的局面,有效性、前瞻性、科学性还有不足。
有效治理社会流动性可以从两个层面思考和探索:一是结构层面的,包括优化社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阶层差距,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减少过大的流动张力;培育、引导和发展业缘性、趣缘性社会组织,创新社会团结的纽带;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适应并保障合理流动;对社会流动的对称性进行合理调节;等等。二是个体层面的,要尊重个体流动的权利和选择,强化个体的责任和义务,保障个体便捷获得基本公共服务,协助个体养成新的行为规范。具体而言,包括完善居民身份管理,消除各方面、各种意义上的户籍歧视,实现基于身份证的全体国民平等待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健全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完善人口行为管理体系和痕迹记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健全激励惩戒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完善大数据分析,及时精准识别不同社会成员的社会需求,依据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加强信息发布和价值引导,科学管理流动预期,避免盲目流动,增进流动的理性化;加强法治教育,增进法治意识,协助个体养成新的行为规则,适应迁移环境;等等。
总而言之,有效治理社会流动性必须深入研究社会流动性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运用综合手段科学调控社会流动性,树立发展意识、整体意识、理性意识、公正意识、法治意识和信息意识。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流动性管理,要充分加强法治保障,促进社会秩序基础的成功转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洪大用)
决策眼
近几年来,深化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江苏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作为“经济强省”,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整体水平相对滞后,主要反映为城乡和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学科技和人才队伍高峰不高、公立医院整体活力和财政对医疗卫生行业投入不足等矛盾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的争先进位。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医疗卫生领域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深化医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从前期的增量为主,更多地转向存量改革,触及深层次矛盾和利益格局,难度更大,挑战更艰巨。必须按照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的“六个高质量”要求,优先抓好医疗卫生领域改革,推动规划建设、人才队伍、学科专科、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和政府监管等高质量发展。
“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是推动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关键。当前,“三医”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动,很多行政和利益壁垒还没有破除。近期,国家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落地。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更加强调了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率监管,向建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管理体制和格局迈出了重要和关键一步。同时,将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职责整合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需要不断地融入大局、持续推进。新的体制机制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已经从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转变为战术层面的执行落实。现有的领导体制、人事编制、医保改革、财政制度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新形势下“三医”联动,需要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医改工作实践证明,探索由各级政府牵头,建立“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定期会商机制,是协调解决医改重大问题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改革重点工作落实。
医保政策好与否,关乎医疗机构、涉及千家万户,更是群众对医改获得感的直接体现,医保支付仍需持续深化改革。注重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多部门协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提升公立医院管理效能等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充分彰显医保“牛鼻子”功能。系统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改革,重点推进按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设区市统筹,逐步实行基金由设区市向全省统收统支、统一管理。研究制定改革新政,实质推动省级机关公费医疗改革。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相关待遇政策,实施精准保障,基金支付进一步向重特大疾病患者和困难群众倾斜,鼓励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切实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形成我省医保制度改革的特有“品牌”。
种好“试验田”、打造“样板田”,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一个重要法宝。县一级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既是改革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改革探索的“最先一公里”。江阴开展集成改革试点,是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目前各项试点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选准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从而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新一轮医改取得积极成效的一条宝贵经验。省委娄书记强调,新形势中的“挑战”,战不胜是阻力,战胜了就是助力;新形势中的“机遇”,抓不住是历史性遗憾,抓住了就是跨越的跳板。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江阴集成改革试点的契机,以全局理念和系统思维抓改革,让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集成配套、协同推进,真正形成“1+1>2”的叠加效应,率先在县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模板”,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体改处 纪 平)
解放思想圆桌会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省委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部署,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近日推出大型视频访谈节目,每次邀请一位领导干部、一位专家学者、一位企业家,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畅谈如何以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访谈节目每月一期,内容将刊发在新华日报《思想周刊》上,并在中江网、交汇点客户端、“理论之光”网站、“理论之光”微信公号等新媒体上同步推出。
嘉 宾:江苏省工商局副局长 吴永才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耿 强
金陵金箔集团董事长 江 楠
主持人: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主任 翟慎良
主持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省委提出,要在全省上下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三位嘉宾如何理解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你们认为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意义何在?
吴永才: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变革,都是思想先行的。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就是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取得的。江苏也正是在解放思想当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清楚记得, 1979年6月份,江苏核发了第一张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1979年9月份,核发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执照。就是从那时开始,江苏的个体私营经济取得蓬勃的发展。
耿 强:我们在过去的40年创造了年均9.5%的增长,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奇迹。但在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以及新的发展阶段,急需我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江苏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上一直走在前列,在思想解放上也应该走在前列。
江 楠:当年我们的父辈创业,面临很多思想上的碰撞。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其实就是依靠思想解放,一步步走出来的结果。在改革走向深水区的时候,要我们自己来摸索适合自己的路。通过解放思想去统一思想,去形成合力,去往前迈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主持人:解放思想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就是要通过解放思想,不停地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三位能不能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实际,谈一谈解放思想,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吴永才:从经济发展来看,这几年江苏的经济发展解决好了人民群众一部分的衣食住行问题,但是跟新经济的关联度不紧,甚至有些掉队,没有涌现出像阿里巴巴、美团等这样的公司。下一阶段,我们要跟上节拍,补足短板。从思想认识来看,一方面是江苏企业的“市场感”普遍不如广东和浙江企业;另一方面是我们在政府跟市场的关系上面,没有把握精准。
耿 强:当旧的动力慢慢消退,而新的动力尚未跟上的时候,怎么样为新的动力创造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在解放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应该探讨如何更好建构技术创新的激励体系。过去,可能我们更多采用的是模仿和技术引进的方式,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强调自主技术创新,尤其对于前沿技术,要能够独立研发。
江 楠:发展,需要解放思想这个“原动力”。企业和人一样,以往“养尊处优”的生活过惯了,真的要走出去的时候,要下定决心。好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像德国、瑞士那样有很多“隐形冠军”的企业,就守着一个产品做一两百年,但技术绝对是日精日进,这种领先优势是别人无法企及的。另一种就是放眼全球市场,去做全世界的知名品牌。明确发展方向,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否则即使能够往前奔跑两步,也会觉得迷茫。
主持人:思想大解放对我们江苏的高质量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企业发展,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如何以思想的解放来激发企业的创新动能?
吴永才:创新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一个法宝,任何企业要走向市场,必须要有自身独到的“护城河”。原先我们主要是跟着人家学,但现在再想去学人家的,人家不给你学了。所以,在下一轮改革当中,要把对产权的保护、对企业家精神的保护,落实到政府工作中。这块如果不补上去,对全民创新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耿 强:制度保障的确非常重要。还有一点,我们的企业以前非常关注海外市场,现在是否应该首先研究一下国人的需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消费者现在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消费者,无论收入水平、认知水平还是“挑剔水平”都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像小米手机,就是先把中国市场牢牢占据了,然后大规模出口印度、韩国甚至欧美。
江 楠:南京金箔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我们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非常高了,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有没有办法增加一些不同于传统的消费渠道?比如说做文创类产品、食用类金箔等。其实,创新是对传统的一种最大爱护,让传统的东西能够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主持人:唯有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高质量发展。请三位嘉宾谈谈,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当前我们必须凝聚的共识有哪些?
吴永才: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最终目的还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提升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两点共识应该是明确的:一是只有发展才能够解决好发展当中的问题;二是发展必须是为了老百姓,为了人民,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所以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我们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点”找准,然后解决好。
耿 强: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江苏要交出一个更好的答卷,走在全国前列。最应该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如何利用好江苏的科教资源等禀赋优势,在“高原”中产生“高峰”。此外,建设交通综合运输体系,以及南京如何提升首位度,苏南怎样进一步提升经济开放前沿地位,苏北怎样在它的经济腹地上产生更好的影响和辐射力,都需要形成共识。
江 楠:四十不惑,每一个企业都有转型的诉求,但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能力解决好,需要得到帮助。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刚刚开始创新创业,社会各界要给他们一个充分的孵化环境。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这样的共识: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越好,社会肌体就会越好,不会发生癌变,所以既要保护好传统企业,又要扶持好创新企业。
本报记者 陈立民
观点1对1
很多高中生,又到了面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刻。每当此时,很多学生都会根据老师的推荐,来确定并且填写志愿。不过,最近当一位老师为学生推荐电竞专业时,却引来了家长的反对和怒斥。
甲方
推荐电竞专业就是乱指路
中学老师向毕业班的学生推荐报考电子竞技专业,遭到家长怒斥。高考临近之际,这则报道被打上“老师推荐孩子玩游戏”的标签引发热议。电子竞技作为新兴专业,学生报考并无不妥;但老师将其作为热点专业向学生推荐,难免有失当之嫌。
电子竞技的火爆,不等于电竞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判断学校和专业优秀与否,师资力量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从目前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来看,从事教学的老师,几乎都没有行业的从业经验。没上过战场的教官怎能带出好兵?在应用学科领域,市场往往领先学院派至少半个身位;电竞行业的飞速发展,让单纯的科班教育毫无优势可言。
电竞专业就业面过窄,普适性不足。在就业压力面前,从业与所学无关是常态。从事游戏设计、电竞管理等工作,并不一定需要电竞专业出身。只要符合招聘方要求,一个会讲故事的中文系学生完全可以胜任“游戏世界观设定”;一个会画漫画卡通的艺术系学生也足以完成“游戏美术设计”,同时上述两类专业就业面就相对较广。而一个与游戏无关的企业是否会聘请电竞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就业市场遭受隐形的就业歧视,才是电竞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问题。
如果说以上问题尚属新学科发展中的必然曲折,那么教师推荐电竞专业最大的问题则在于让学生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识、对未来产生错误的判断。爱好电影、爱好运动的学生群体庞大,但是因为对自身能力和天赋有相对客观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并不会填报与电影、运动相关的专业。然而,玩游戏不一样,相对较低的门槛、游戏中充足的成就感很容易让学生误以为自己很有游戏天赋,从而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不恰当的幻想。电竞行业,无论是从事竞技的选手还是从事游戏设计的人员,对天赋和实践的要求极高,绝非简单的兴趣能够支撑。作为教师,推荐不具备普适性的电竞专业,就是把学生的前途指向窄路。袁 媛
乙方
别戴着“老花镜”去看电竞专业
老师向学生推荐电竞专业遭家长怒斥,说到底,还是缘于家长对这一专业的误解。电竞专业并不是教学生如何打游戏,一旦家长放下“老花眼镜”,理性了解这一专业,便会发现,老师的善意推荐其实并无不妥。
首先,高校开设电竞专业,顺应了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如今,电子竞技已经成为资本的“宠儿”,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除了专科院校之外,北大、中国传媒大学等本科院校也纷纷设立电竞相关课程或专业,让不少青少年跃跃欲试。
其次,电竞专业并不等同于打游戏。想要学成毕业,需要和其他专业一样,认真投入精力。目前,各院校电竞专业开设的课程已经涵盖了电竞产业上下游各产业链。高校开设电竞专业,并不是为了培养职业玩家,而是培养电子竞技组织与管理、策划、传媒等各方面的人才。当然,高校还开设了英语、计算机、思修等公共课程,以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辅助课程。打四年游戏就毕业,绝对是妄想。电竞专业的学生也需要老老实实地上课、备考,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游戏观”,掌握好专业技能,做好职业规划。
再者,老师和家长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学生有意报考电竞专业,建议老师、家长与学生共同了解专业知识、学校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帮学生把好关。有的学生空有一腔打游戏的热情,谈不上清晰的目标和人生规划,老师、家长一定要引导其客观看待,冷静选择。当然,家长也不能戴着“老花镜”去看待年轻人的喜好,游戏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让他们选择自己钟爱的专业,将兴趣转为职业,总比家长“包办”专业,学生兴趣缺失,整日窝在宿舍打游戏来得强。总之,既要尽量避免盲目跟风式的报考,又不能因家长横加阻拦而让学生错失良机。 杨 丽
深呼吸
包括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德国外交部在内的多个部门,近日要求在德国国内加强所谓的“中国能力”。德国国务秘书格奥尔格·许特(Georg Sch·tte)表示,由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以及中企大量收购德国企业,这意味着德国必须要对中国具备足够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
目前在德国已经存在约19所孔子学院,而这一数字在未来还将不断扩大,德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大多通过该机构传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德国中小学的教材中,却很少有对中国的介绍,在文献资料中更是鲜有“中国”的字样出现。
在德国高中,学习中文的学生数量约为5000人,在个别联邦州甚至数量还有所下降,只有在职业学校有更多的人学习中文,而在法国,每年有3.8万人学习中文。
孔子学院虽然是对中文课堂的一个“补充”,但从德语国家的基本原则出发,提高德国的“中国能力”势在必行。
德国《欧洲时报》
中国的创业热潮已成为一线城市的标志。以前,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大都对银行或国企趋之若鹜,渴望捧上所谓的“铁饭碗”。但如今此类工作并不令人心驰神往:盖洛普2012年的调查显示,94%的中国受访者未能全身心投入该领域的工作。如今,随着大量公共和私人资金流入中国初创企业,创业已成为吸引一代中国人的选项,因为他们已对其长辈经历的“传送带”式职业生涯彻底失去兴趣。目前,激励中国创业者的本土成功故事比比皆是。在这个曾经崇拜乔布斯的国度,如今的年轻人正寻求模仿马云、李彦宏和雷军等国内企业家。从手机扫码购物或支付打车费用,再到无现金/无员工便利店、“扫脸”门禁和共享单车等,科技革命在中国的城市生活中无处不在。多年来,中国企业一直面临只会模仿而非提出新发明的指责,但中国已开始在其国内培养更具创意的创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中国希望成为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世界领军者。
中国领导人期待年轻创业者在这场变革中冲在最前面。对中国有利的是,如今世界大部分硬件产品都已在其国内生产,而且许多关键部件已经实现国产化。此外,令中国如虎添翼的是,来自国内外的大量风投资本正迅速涌入其无数初创企业。显而易见,随着北京希望中国成为下一个全球创新中心,如今中国在许多方面都比硅谷占据明显优势。
美国《大西洋月刊》
评论园
杭州一位小学生因为一个“梦想”为主题的演讲成了网红——“我的梦想就是发财”,当媒体把他的这句话拎出来做标题时,热议就不可避免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青少年的梦想是最应该剥离功利性的。少年意气,更应该立鸿鹄志,有超越发财的梦想。我们也相信这位小学生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会渐渐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这个新闻中,“围观”的大人们的看法,更值得琢磨。
“活得太明白了。”这是众多留言中被赞最多的。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一个小学生,价值观还远没有成熟,“活得明白”更多意义上,是留言的成年人对自己的评价。
这就很有意思了。借童言无忌来讲出这句话,多少证明了很多人还是不大敢直接讲自己的梦想就是发财的。换句话说,社会语境中“发财”两个字似乎天生带有贬义。
古人早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理论说得更明白:按劳分配。唯有公平的分配,才能还“财富”本来的健康意义。当很多人从心底里想发财又不敢大胆说出自己想发财时,就该反思反思是不是有些不该发财的人发财了,该发财的人没有发财?
同时,还有一种比较“传统”的、也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就是“我们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等,多么高尚,现在的孩子真是被金钱至上观点带坏了”。
这种批评在价值观上没有问题,但也说明了很多人潜意识里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科学家、工程师这些对社会贡献比较大的职业和“发财”对立起来,似乎从事了“高尚”的职业就不能“发财”了。“无私奉献”是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无论哪个时代,不计报酬全心奉献都是最宝贵的品质,这毋庸置疑。但另一方面,对于对国家社会贡献大的人物,现在也应该大胆宣传他们获得的回报和财富。
曾经有一个老工匠,掌握一门重要的核心技术,记者在报道时说,他拒绝了外国公司百多万年薪的报价,恪守两千多块一个月的工资,“要把技术留在国内”。这种无私精神当然值得敬佩和大力弘扬,但是我们也应该检讨一下,外国公司也不是做慈善的,他们开出高额年薪肯定是因为这门技术能给他们带来更高的利润。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给这个老工匠相应的高薪呢?肯定是因为我们在这门核心技术的应用开发和市场开拓上出了问题,以至于在我们手里产生不了那么高的效益。这个时候我们就不仅要赞美老工匠的无私精神,同时也要认真检视一下,是哪些环节阻碍了这门技术发扬光大和市场转化?要敦促相关部门想办法清除掉这些障碍,让包括老工匠在内的更多人正正当当地得到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社会评价,以此促使更多人去争取掌握核心技术,这样的努力方向同样符合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总而言之,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超越狭隘财富观的无私奉献精神无论何时都是受人景仰的,同时,社会的分配越能体现其创造的价值,“发财是梦想”就会越少受非议。
李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