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周刊·政声:用先进文化引领高新区创新发展
三做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浓厚的自信。诚然,优秀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可以概括为制度为本、传统为根、价值为魂,即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软实力之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软实力之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软实力之魂。
国家如此,一个地方亦如此。提倡并坚持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常州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强大洪流。今年是高新区建区25周年、新北区成立15周年,虽然时间都不长,但其文化渊源非常久远,熠熠生辉。高新区有长江下游地区距今4000多年的良渚文化遗址象墩遗址,有距今1500年的齐梁文化,有中医文化的代表孟河医派,享有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之美誉,与清代常州五大学派形成了烁古辉今的文化胜境。还有白兔墩猴灯、狮子舞、剪纸等非遗文化,有世界仅两座、中国唯一的修善寺,有儒、佛、道等宗教文化和谐共生。
高新区还有祖籍孟河的恽代英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留下的红色革命文化。常州已经建成了恽代英纪念馆,孟河的恽代英广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新区更有锐意进取的创新文化。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是高新区不断开拓前进的法宝;脚踏实地、负重奋进,是高新区不断超越自我的支柱;开放为先、产业为重,是高新区快速裂变扩张的核心;锐意创新,优化环境,是高新区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关注民生、共享发展,是高新区稳定和谐发展的保证。
高新区所在区域,原被称为常州的西伯利亚,在全市经济比重可以忽略不计。25年后的今天,我们以占全市12%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全市20%的经济总量、21.5%的财政收入、1/3的到账外资和1/3的进出口总额,聚集了全市1/3的外资企业和1/3的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了新材料、光伏、生命健康等八大产业高原,诞生了天合光能、新阳科技、华润包装、常高新等一大批百亿企业。25年来,我们始终以思想的不断解放为先导,抢抓历史赋予的重大发展机遇,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市场中搏击风浪,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日积月累中沉淀为高新区独有的创新文化。
时代在发展,文化要进步。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省委“两聚一高”新实践,以市委“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常州幸福树”为起点,全面打造国家高新区的升级版,努力用先进文化引领高新区创新发展。
首先,不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创新发展的丰厚土壤。以象墩遗址为基础的大遗址公园建设已列入常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力求塑造成常州城市文化的新名片。将齐梁文化、孟河医派文化、三教圆融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整合于一体的小黄山建设工程也已启动。高新区将以推进江苏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以环球恐龙城为龙头,新龙国际商务城为龙身,小黄山及大遗址公园为龙尾的一条龙文旅新格局。
其次,大力弘扬红色革命文化。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发表重要讲话,在他深情列举的4位优秀共产党人中,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都是常州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建设好常州革命三杰文化工程,将红色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植入人心。
此外,努力提升现代创新文化,加快实现五个跨越。从前期探索、自我发展,向肩负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使命跨越;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方式跨越;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跨越;从产业孵化、成果转化的功能基地,向以高新科技、创新人才为支撑的创新高地跨越;从工业经济、产业园区,向知识经济、创新创业和现代生态文明和谐社区、高科技产业增长极跨越。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我们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始终高举高新大旗,努力走在前列,打造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新样本,为常州贡献更加强大的高新区力量。
(作者为常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新北区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