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蒋留成 王仁桢 孙静怡 融媒体记者 姜 晴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素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美誉,自古崇文重教,底蕴深厚。“十三五”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全市教育事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收官“十三五”画上圆满句号,也为“十四五”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工作重点
聚力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党史教育进校园,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把握“课堂”关键作用,开好思政教育常规课,讲好党史教育专题课。
聚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聚焦“优质普惠”办好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办好义务教育,“优质多样”办好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创新”办好职业教育,“全纳普惠”办好特殊教育,“全民共享”办好继续教育,着力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聚力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在优化资源配置、建强师资队伍、促进均衡发展、强化五育并举、深化产教融合、用好现代技术、改进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等方面,开动脑筋、创新举措、下实功夫、做出成效,促进淮安教育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重点落实十项任务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实现幼有优育,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三是实行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是办好高品质普通高中,促进优质特色发展;
五是强化融合贯通,构建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六是推动全民学习,构建优质终身教育体系;
七是做强名师群体,深化教师队伍建设;
八是推进深度融合,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九是扩大教育开放,增强教育影响力;
十是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教育综合实力更“强”
教育现代化监测、政府教育履职考评等成绩保持苏北领先,淮安成为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编制样板城市;近三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绩分列全国第15、12、2名,荣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市教育局创成江苏省文明单位;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109所中小学达到示范校标准,工作经验在全国会议推广。
资源要素配置更“富”
全市“十三五”教育总投入达到435亿元。创成智慧校园336所,新改扩建学校310所,新增学位近15万个;义务教育“改薄”工程经费投入完成率居全省第一,普通高中“建成一所、办好一所”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建成市级平安校园建设示范校150所,4个县区创成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县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优质学校占比分别达84%、99.6%、80.6%、84.6%;在优质学校就读的学生超过85%,五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推行教师编制统筹调剂,开展全市教师集中招聘、“名校优生”现场招聘,教师学历基本达到省教育现代化标准要求。建成市县两级教师培训平台,建成特级教师工作室32个、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93个;师德师风知识竞赛参赛率、优秀率均居全省第一,“一师一优课”获评部级、省级优课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二。创新实施中青年优秀校(园)长培育工程,开展教育高层次人才考核奖励,5年共新增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6名、省特级教师39名、正高级教师68名、苏教名家2名、市优秀校(园)长21名、市优秀班主任1193名。
内涵建设质态更“美”
省级“周恩来班”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获中央文明办肯定并推广,市教育局被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建立淮安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示范项目培育工程”项目40个,建成省级内涵建设项目107个、教学改革项目70多个,近百项教学成果获省级表彰。建立教体结合布点学校300所、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3所;创成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7所,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数量进入全省前列。
教育改革能力更“高”
市委市政府将普通高中资源建设纳入全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文件进行推进,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列为年度突破项目,市政府连续8年将教育资源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市纪委监委将小区配套幼儿园和看护点治理工作纳入重点监督工作。深入实施中考招生考试改革,工作经验在全省基础教育论坛交流。成功承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育高层论坛、苏台基础教育发展论坛、全省学前教育学术年会等重大活动,“高考志愿填报院校智能平台建设”等4个项目荣获市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全省领先,“一站两室”、家长学校“四化”建设等特色项目深入推进。一批名校茁壮成长,省淮阴中学成为全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周恩来红军小学成为全国首家“五星级红军小学”。
“十四五”时期,淮安教育将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主题,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综合保障,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整体发展优质化,全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