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疫情让婆媳住到了一个屋檐下 两代人教育理念不合如何处理
2020-03-26 09:33:00  来源:淮海晚报  
1
听新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网友 “糖豆豆”跟公公婆婆住到了一个屋檐下。两个多月的朝夕相处,让“糖豆豆”体会到两代人教育理念不合的麻烦。“孩子的奶奶太惯孩子了,这段时间女儿就没好好吃过一顿饭,一天到晚吃零食也不给管。我一说,奶奶就跟我急。哎,真让人头疼。”据记者了解,有不少家庭都有两代人教育理念不合的问题,他们都是如何处理的呢?

■融媒体记者 曹盈

●因为教育理念不同,这个春节她过得很窝心

“糖豆豆”的女儿今年3岁多,长得活泼可爱,很受爷爷奶奶的宠爱。孩子小时候,“糖豆豆”夫妻俩因为工作原因,将女儿放在老人那里由他们照顾了一段时间。等到稍大一点接回家,“糖豆豆”发现女儿有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晚上睡前一定要喝牛奶,并且是抱着奶瓶边喝边睡觉。到饭点不吃饭要吃零食,一言不合就假哭……”“糖豆豆”花了好长时间,才让女儿的言行举止有了转变。之后,因为一周才回爷爷奶奶家一趟,倒也没有太大的冲突。

去年腊月里,爷爷奶奶搬到“糖豆豆”家,准备过年的诸多事宜。老人的到来让“糖豆豆”的女儿欢喜不已,本来就和奶奶关系很好的她很黏奶奶,走到哪儿跟到哪儿。而奶奶更是成了她的保护神。“我对女儿的要求是,吃饭时必须在餐桌前,不准边玩玩具,或边看电视边吃饭,她做得也很好。可自从爷爷奶奶来了以后,女儿不仅边看电视边吃饭,甚至有时还由奶奶追在后面喂饭。我训她时,她就眨着泪汪汪的大眼睛躲在奶奶的身后。”“糖豆豆”无奈地说。而奶奶则认为,只要孩子肯吃饭,看电视或是追着喂都是可以的,“ 她认为能长身体就行,别的习惯不重要。”

在家这段时间,女儿的饮食习惯完全被打乱了。奶奶买了一大堆的零食,什么旺旺仙贝、乐事薯片等等,这让女儿开心得眼睛都发亮了,天天眼一睁,就跑到储藏室拿出各种零食吃起来。“以前早上保证她一个鸡蛋、一杯牛奶,现在这些主食都不吃了,天天就吃饼干、薯片,我要是不准她吃,她就跑到奶奶那里告状。她奶奶就跑来跟我说什么难得假期,让孩子吃点能有啥?碍着面子,我也不好说太多。”“糖豆豆”无奈地说。

除了饮食,更让“糖豆豆”窝心的是女儿每天晚上都要熬到十二点睡,早上八点多就起来玩手机或看电视。“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天起码要有10到12个小时的睡眠。可这一个月来,她每天睡不足8小时,黑眼圈都出来了。”可奶奶的态度却是,孩子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两个多月来,“糖豆豆”就在这无比郁闷的情绪中度过。好在,老人说下个月就搬回自己家了,这让 “糖豆豆”长舒了一口气。“幸亏我们不是一直住在一起的,要不然,不知道得有多少矛盾呢。”

●说起教育分歧,网友有话说

关于两代人的教育分歧,记者在微信圈里进行了调查。原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矛盾都是因为教育观念不同而导致的。

网友“乐乐妈妈”说,她和自己妈妈的矛盾是因为夏天开不开空调。“我妈认为,夏天越热越不能开空调,她认为孩子身体弱,一吹空调就容易着凉、咳嗽、鼻塞、拉肚子什么的。所以只要女儿在家,我们只能开风扇。“乐乐妈妈”说,其实孩子哪有这么娇弱。“我和我妈解释说,孩子生病其实和空调并无直接关系,只要注意勤换空调滤网、不要将温度调节过低、不对着风吹就行了,可是我妈就是不听。有一次我坚持要开空调,她居然气得回了老家。”

网友“奇趣丹丹”也吐槽了自己家的教育矛盾,她说女儿丹丹一岁多的时候,她就试着让女儿坐在餐椅上自主进食,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但丹丹的奶奶却不这么认为,一看到孙女吃得满手满脸的饭粒,她就着急,怕孩子吃不饱,一定要自己喂她吃,甚至有时候还追在后面喂饭。一次,“奇趣丹丹”实在看不下去了,和婆婆来了一次促膝长谈,从喂饭的坏处到孩子自己吃的种种好处,都跟婆婆做了一一分析。本来以为这样可以说服婆婆,结果最后婆婆却说:“行!以后我们都不管了,你自己管吧!”这句话噎得“奇趣丹丹”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网友”曲奇小包包“和妈妈的分歧在于,她妈妈过于节俭。“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她居然还留着。女儿出生后,她洗洗晒晒,说要给女儿穿,我没同意。”在“曲奇小包包”看来,这些旧衣服上有没有残留的细菌、霉菌先不说,单说以前衣服的用料,很多就不适合给婴儿使用。“为这事,我跟我妈闹了几次别扭了,在她看来,这些衣服干干净净,为啥就不能给娃穿?”

●面对矛盾,网友来支招

在网友“琳琳露露”看来,遇到两代人的教育分歧时,用科学方法从根源解决问题才是最有效的,没必要激化无谓的纷争。她告诉记者,女儿小时候奶奶带得比较多。“其他都还好,就是我们带女儿出门,外面的大部分东西都会被奶奶认为‘脏’、‘有虫子’而不让碰。可孩子对什么都很有兴趣,看到什么都想摸一摸。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可奶奶总会怪我为啥不管。”“琳琳露露”说,离家不远的钵池山公园里有沙滩,女儿特别喜欢去玩,可奶奶就是不让。“其实孩子在玩沙的过程中,可以把沙子搭建成各种形状,能提高神经的敏感性,是一种动手协调性的锻炼,而且通过触摸刺激也可以促进孩子的发育成长。”为了让奶奶改变看法,“琳琳露露”想了一个办法。有一次上早教课,她特意让奶奶带孩子去,并请早教老师在课上普及一下孩子触摸的重要性。“这招还真管用。回来奶奶跟我说,孩子都有好奇心,这也不让她玩,那也不让她玩,会抹杀孩子的好奇心的。”“琳琳露露”说,自那以后,奶奶经常主动带着孙女去沙滩上玩。

在网友“苏北盐开水”看来,避免两代人教育分歧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哪怕工作再繁忙,也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两代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教育理念当然会有差别。”在他看来,生活方面,父母可以对爷爷奶奶稍微做些让步,但在亲子、学习方面,父母应该做得多一些。最好能有明确分工,达成教育共识。“

网友徐友达认为,面对矛盾,最重要的放平心态,顺畅沟通。“即使长辈的做法不妥当,晚辈也没有必要视之为洪水猛兽。毕竟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他建议晚辈在沟通的时候要有技巧,例如可以先扬后抑。“不妨先肯定对方的付出。比如说妈,我知道你很爱孩子,但是追再后面喂孩子吃饭对他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不利的。”此外,不妨可以借助别人的“嘴巴”说出自己的建议。“听说楼下豆豆的爸爸是这样做的,效果特别好哦!这样的话,没准老人会容易接受。”

对于两代人教育理念不合,长辈们又是怎么看的呢?家住郦城国际的郭美娟阿姨说,没有人喜欢在费尽心力后仍被全盘否定。很多晚辈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强行让长辈承认自己的方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很伤人,要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孩子好。”家住西大院的赵阿姨则表示,只要晚辈说得有道理,她都会虚心接受,“有时候我自己也会上网学习一些新的育儿经验,有分歧很正常,关键是大家要相互沟通。”

专家意见 当分歧出现时, 从善意的角度去诠释

在本报特约心理咨询师吴芳看来,两代人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是源于两代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受教育程度等有很大差异。但是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源于对孩子的爱。所以,当分歧出现时,我们需要从善意的角度去诠释,给予彼此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多进行良性的沟通,倾听对方深层的发心,而不是指责、反驳。比起执着于探讨育儿方式是否科学,和谐的家庭氛围更能滋养孩子的成长。

吴芳建议,可以利用多渠道的方式,多用科学方法从根源解决问题。接纳对方与我们的不同,万事看到事物的两面,不要站在自己的经验立场,固执己见,激化无谓的纷争。在她看来,全家人在教育孩子的原则性问题和品质培养上,要站在一致,不能轻易地变化,或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否则孩子不知道听谁的,心理上会犹疑,也会因为家长们的分歧变成察言观色的“墙头草”。年轻的父母给伴侣做好家庭润滑剂,不要让你的另一半受夹板气,小夫妻要原则统一,共同进退,去做好双方老人的工作。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