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物北京展“人山人海”,山西博物院预约火爆,成都游客冒雨排队看太阳神鸟,苏州博物馆加场夜游活动……暑期刚至,持续高涨的文博热成为中国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国家文物局不久前发布通知,提倡博物馆适当延长开放时间、“非必要不预约”。多地博物馆纷纷延时开放,并通过开设夜游、沉浸游、体验游等多种形式,让游客更便利、更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万物荣华,江山如画。热热闹闹的博物馆,红红火火的“中国游”。文物是历史的绝唱,更是文化的荣光。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已从2012年的3866家增至2023年的6833家。各具特色的博物馆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人说,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鲜活切片”,而博物馆则是文明的“储存卡”和历史的“记录仪”。一座座博物馆,就是一座座“文化与文明的讲习所”。
博物馆热,是文化自信的鲜明表达。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环姿玮态、百代是崇”的故宫博物院,“石刻渊薮、翰墨津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壮志谐风雅、咫尺筑’天堂’”的苏州博物馆……还有更多各地的“省博”,是灿若星辰的华夏文明版图上赓续不绝的惊艳之谜、灵动之力。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活”起来,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千千万万个博物馆承载着重任、肩负着使命。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博物馆共举办展览4万个以上,吸引观众12.9亿人次,创下了历史新高。博物馆热的背后,是文化自信的正能量推动了游人如织的大流量。
博物馆热,是文化复兴的强力支撑。一方面。文化消费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文化创造方兴未艾。这些年来,博物馆的“自选动作”佳作频出,从央视《国家宝藏》到河南卫视《博物馆奇妙夜》等,火爆出圈的博物馆“文化周边”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好奇的目光。放眼望去,“文博热”持续、“文创风”劲吹、“国潮”正当时……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翻开崭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文物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文物是倾诉者、也是预言者。让博物馆库房里的文物走出来、展出去,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力的必由之路。
青史馆中藏,余韵照古今。“热辣滚烫”的传统文化,让这个夏天的博物馆站上了文旅消费的“C位”。(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