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村的“大儿子”
——一位乡村振兴“探路者”的15年
按照江阴农村虚岁过寿的习俗,11月19日这一天,是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全兴的六十岁生日。
当晚,吃完老母亲为他张罗的生日宴,凝视着镜子中两鬓斑白的自己,他突然有些动情,深深地朝自己鞠了一躬,说:谢谢你,李全兴!
这一声谢谢,是给15年前自己的毅然奔赴和15年里的执着坚守。
15年前,应村民的强烈要求,也因身为山泉人的不服气、不认输,在外办企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李全兴回村参加村干部选举。在他的带领下,15年间,山泉村从一个负债4700万元的问题村、落后村,到2022年实现村级收入8300万元、村集体净资产6.17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9万元,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大美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一个身家过亿的企业家,回到村子里当个小小的村主任,有人笑他“戆头”(江阴方言“傻瓜”),也有人嘲他“想当官想疯了”。只有李全兴心里明白,这15年来,他投身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他想带领山泉村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以一个乡村为样本对“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进行实践和探索。
就在生日前几天,他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11月12日,因“10余年带领村民致富,打造城乡文明建设样板村庄”,他获得敬业奉献“中国好人”的荣誉称号。
这里只有公仆没有干部
在山泉村,村干部开着私家车载我们在村里“兜风”。自2009年初李全兴回村工作,村里的两部公车就拍卖掉了一部,遇到接待任务,村干部都习惯了“私车公用”,做司机不说,还倒贴油费。
“山泉村只有公仆,没有干部!”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是李全兴回村时的宣言,也是15年来他带领村“两委”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
这个一米八的江阴大汉,说话声如洪钟,走路脚底生风,身上还常常“带刺”。他放下自己一手创办的万事兴集团时,公司正处于上升期。突然放下雄厚家业,去接手一个“烂摊子”,这个“戆头”到底怎么想的?
“李全兴我了解他,从小就是个不服气、不认输的人。在外做生意做得很成功,但他毕竟还是山泉村村民,当这个村委会主任,就是怀着一份争强好胜心,不甘山泉村落后啊!”在山泉村老年文体活动中心,我们遇到了这里的“管家”、77岁的退休干部江同贤。
一度,山泉村和周边的向阳村、三房巷村、华西村旗鼓相当,后因班子风气不正,山泉村直接垫底,成了低洼地。“女孩子都不愿嫁到山泉村来,村委会平时找不到人,一些村干部中午去企业‘蹭饭’,下午搓几轮麻将,一天就打发过去了,群众愤愤地称他们为‘那群畜生’。”江同贤说。
村级管理混乱,干部威信丧失,村民人心涣散,村容村貌落后。从凋敝到振兴,从何处起笔,去改变这个深陷泥潭的落后乡村?
在今年12月6日召开的全省第三批“百名示范”村(社区)书记座谈会上,李全兴也这样发问,让奋斗在乡村振兴战场上的同仁们竖起了耳朵。
李全兴诚恳地回答:山泉村振兴靠的就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回顾山泉村这十几年来的奋进历程,正好印证了总书记“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这一重要思想。
李全兴的第一把火,“烧”向了村务公开。公开村级资产信息,村委的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的落实、重点项目的进展,96位村民代表随时监督村委会的工作执行情况,探索一个公开透明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换句话说,就是要让村委“在乡亲们的眼皮子底下开展工作”。
“我每个月要拿10条烟的。”刚上任时,一位以前的村干部来找他。李全兴眉毛一竖,旋即缓下脸色,说:“村里的每一分钱都是公开的,我没权力动,我自己这里有两条烟,你先拿去抽吧。”碰了软钉子,那位干部再也不登三宝殿了。
第二把火,“烧”出求真务实的党风。村民有什么急难愁盼,可直接到“党员中心户”家里去反映。村民一个电话,干部随叫随到,甚至村干部年终奖金拿多少,也要和村民的综合评价“挂上钩”。李全兴说:“村干部服务态度好不好,要看村民满不满意;服务质量高不高,要看村民认不认可。”
年底总结会上,村干部拿着满是村民签名的“工作台账”,满面红光,他们的人均收入比往年增加了25%。李全兴说,“我们的奖金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是村民一张张票投出来的。现在,全体起立,把掌声献给村民,我们要感谢他们!”
第三把火,“烧”掉铺张浪费、特权享乐的坏习气,树立廉洁奉公、甘为人民公仆的干部作风。
李全兴首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就提出重新讨论上届村“两委”定下的1300万元新建村委会办公楼项目。他说,花这么一笔巨资,山泉村的财力不允许,老百姓过的日子不允许。他提议对现有办公楼进行修缮,费用控制在300万元以内。表决时,李全兴第一个举手,接下来,空气凝固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第二个举手的,高富兴;第三个,江和平……最后,全票通过。
在山泉村干部心中,“白衬衫”的嘱托力重千钧。当年,请同村的李富荣“出山”担任村污水处理厂负责人时,李全兴反复叮咛:“富荣叔,今天你是穿着白衬衫进厂的,走的时候衬衫一定还要是雪白的,千万不能被污染了。”
李全兴带来的清新作风,就像江南的春风温柔地拂过村落。
“对上级,李书记从不拍马奉承,腰杆笔直笔直的;但对乡亲百姓,他的腰始终是弯的。”村民交口称赞。
“心中有了人民才去干啊,不是干给领导看的。”李全兴常这么说。
无数次,李全兴想起投票时村民的一双双眼睛,“那眼神火辣辣的”。复杂的眼神里,有对村庄现状的不满,有不甘和迷茫,也有对未来的期盼。
李全兴始终记得他面对党旗宣誓时的情景,他告诉自己:我是握着拳头答应的,我要说到做到!
“这帮人还是可以干干的!”回村6个月后,村民们的这句评价,让李全兴湿了眼眶。他对村干部们说,“我们当了6个月的‘畜生’,现在老百姓把我们当‘人’了,从人到好人,这是我们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夕,山泉村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前往北京领奖的路上,李全兴又一次想起了母亲的嘱托:“既然决定回去了,那就‘做做像’,干个样子出来!”
在“领头羊”李全兴的率领下,山泉村越过一坎又一坎,在乡村振兴路上大踏步地进发。
共同富裕有了“工笔细描”
山泉村福德楼服务员李瑞婷,前几年从外地嫁到邻村,她打心眼里羡慕山泉村村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现在的山泉村,变化真的是太大了。福利更是让人‘眼红’,上次村党委捧回一个大奖状,还给村民每人发了一万块钱。”她指着窗外的彩虹跑道羡慕地说,“这片地原先破破烂烂的,现在,村里人一有空就来跳广场舞,沿着跑道遛弯,她们脸上那开心啊,藏也藏不住。”
周庄实验小学的沙紫涵,在作文里花式夸赞家乡好:“走进山泉村,一排排宽敞大气的别墅、朴实敦厚的老年公寓欢迎着人们,各式各样的房屋更好地满足了村民的需求。安静宜人的图书馆、百变多样的便利店、活力满满的运动场……山泉村真是大变样啊。”
这一幅接地气、细节满、质感足的振兴画卷,和“农民思想家”李全兴长期的思考息息相关。
“你告诉我,什么是乡村振兴?什么叫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李全兴又和来访者“杠”了起来。他总是希望,山泉村迎接的每位客人不只是为了完成考察、采访任务,而是能够和他一道,为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提供更多的解法。
李全兴心中,始终有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指引着他把脑海中的蓝图变成现实,那就是——永葆共产党的为民情怀,通过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最沉甸甸的是“共同富裕”几个大字。这是前无古人、没有路径可依,只有中国共产党为之奔赴的艰巨伟业。
走进山泉村,人们发现,共同富裕的“大写意”已在这里变身“工笔细描”——
幼有善育,山泉村建成了省级示范幼儿园,幼儿园对面建有一栋三层楼的老年文体活动中心,一老一小,方便接送;
学有优教,山泉村的学生读书有校车接送,村里一年级到初三学生的学杂费等由村委承担,考上大学发放奖学金3000元,考上研究生发放奖学金5000元,村里大屏幕滚动播放祝贺喜报;
劳有厚得,村中有70多家企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22年,山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万元;
病有良医,村里建有600平方米的山泉村卫生室,不仅能看病就诊,还能实现远程诊疗、专家定期义诊,每个村民都建有健康档案,年年有体检;
住有宜居,总投资3.8亿元建山泉新村,邀请苏州设计院做小区规划,共享中心、书场、服务站、卫生室、幼儿园、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老有颐养,山泉新村规划时就将居家养老体系融入其中,在一楼建有300套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人可低租金申请,75岁以上老人免费。李全兴说,将子女住房就近安排在楼上,既让双方有了独立的生活空间,减少了不必要的家庭矛盾,也方便家人彼此照顾,让老人与儿女只有“一碗汤的距离”。
弱有众扶,2010年起,村内企业家捐资成立200万元慈善基金会,帮扶特殊群体,大病重病帮扶5000元、8000元……
在山泉村,普通村民也能够生活得有尊严感。今年55岁的高秀娟阿姨,每想起当年拿到新房钥匙的喜悦,就念叨起李书记的好。家中老房已经住了二三十年,一到雨天就漏,还经常闹鼠患。李书记抓住江阴市开展“三置换”试点的机遇,鼓励村民“以房换房”,将分布在几个村落的农村住宅集体置换到山泉新村来。不仅改变了村庄原先混乱的生产、生活布局,也大大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高阿姨家只花了十万块,就搬进了180平方米的宽敞新居,儿子的婚房也有了着落。
“十万块完全负担得起呀,新房住着多么舒心畅快啊。”高阿姨脸上流露出满足。如今,她每月还能领到一千元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周边村民转而羡慕起了山泉。
一杯清茶,一盏温馨的灯火,面对记者,李全兴陷入了回忆。
上学时,因家境贫寒交不起书费,李全兴和同班的姐姐被老师点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成年后,因为买不起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女友离他而去。那段贫穷屈辱的岁月,让后来走出黑暗的李全兴,内心“长”出了更多光亮。一个细节,让我们对眼前的这位汉子肃然起敬:万事兴集团21年来为全镇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设立奖学金,李全兴从不请媒体报道,除了金钱,他想给孩子们的还有尊严。
李全兴向往的共同富裕,是让所有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你有亿万身家也好,你是普通村民也罢,在山泉村,不是有钱有势才有尊严,不是拍马求人才能办事,山泉村要把幸福的光亮洒到每个人身上,实现全村域、全形态、全体系、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乡村振兴。李全兴相信,这就是社会主义该有的模样。
15年前和李全兴一起做生意的小兄弟,如今企业已经上市了,李全兴不是没有失落,但他内心更有一份骄傲,“我,李全兴,我把我的家乡建设起来了!”
因着李全兴的这份担当,村民们亲切地把他唤作“山泉村的大儿子”。
“形”“魂”兼备的新乡村
2020年,山泉村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追求人的现代化,让山泉村有了一种独特的气质。走在宽阔整洁的村道上,我们总忍不住想透过那一张张幸福友善的笑脸、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穿越村庄靓丽的外表,走进她的精神深处。
由“塑形”到“铸魂”的脱胎换骨,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走进山泉老年文体活动中心,寂寥的冬日忽然温暖喧腾。
原来,村里老人都在这儿“猫冬”呢。吉他、二胡、报纸书刊、健身器材应有尽有,墙上一幅幅遒劲有力、水准不俗的“农民书法”,让我们对“诗意地栖居”有了落地的想象。评弹书场是山泉村的一大特色。每月1日至15日,评弹团的演员会按时到村里来演出。山泉村化用评弹,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故事,早已传为美谈。
数年前的那场评弹演出,至今刻在村庄的记忆里。
“话说江苏江阴有周庄,虽比不上昆山周庄名声响,却也是——舟车之会襟带之邦。相传2450年前,孔子弟子言偃来周庄,见此地——民众勤劳、节俭,规矩又善良,于是乎,在此定居施教名声扬,从此后,这里村风纯正得褒奖。”
听到演员夸赞山泉村,村民心里乐呵呵、美滋滋的。台上忽然话锋一转:
“我几次来到咱村庄,每每看到有人小便在路旁,常常听到粗话脏话在飞扬,还有是——烟头乱丢在地上,垃圾乱倒不入箱。更不该——龌龊拖把河里洗浆,清澈河水不再清爽。你们说——这些行为像不像样?大家讲——村民同志要不要提高素养?”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在座的村民们霎时脸红了,尴尬得面面相觑。其实,台上唱的是评弹演员,幕后的导演却是李全兴。他请演员在插科打诨时,把乡村的不文明现象“点一点”,乡村治理的大文章、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就这么被他巧妙地融化在了吴侬软语的评弹中。
李全兴理解的乡村善治,不是动辄曝光罚款,而是更具柔性和人性的文明哺育。有一位老太太找到他说:“李书记,我也想为村里作贡献,但我年纪大了,做不了什么事。”李全兴说:“你可以的,就从一个微笑开始。别人经过你家门口,你朝别人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能让人家心情舒畅,感到温暖,这就是文明。”
山泉村至今没有物业,可道路干干净净,小河清澈欢快地流淌。
还会有人在景观河里洗涮拖把吗?我们向江同贤打探。
“早就没有啦!”江同贤说,“村里多少年来都是村民自管,绿化队一个月来一次。大家都很自觉的。”
“环境好了以后,自己也不忍心扔啊,环境反过来也会影响人的。”在山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的本村小伙华国飞,笑眯眯地说。
1989年出生的华国飞,瘦瘦高高,脸上总挂着满足的笑容。问他大学毕业后为啥愿意回村,他嘿嘿笑道:娘老子还在这里嘛。2008年离开村子上大学时,家里住的还是老破瓦房,2012年毕业回村时,家里早已搬进了180平方米的大平层,和城市有什么分别?还有公交车直接通到村口呢。
在山泉村新文明实践站工作了一年,华国飞越干越有劲。这里有江苏省五星级农家书屋,下一步要引进咖啡店等业态,吸引年轻人常来。每月一次的读书活动,华国飞会精心设计不同的主题,趁机请大伙凑到一块,唠唠家常、叙叙乡情。把民俗非遗放进实践站,以乡土文化为文明传承的载体,是华国飞的金点子。每到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实践站的磨盘、炉灶前就围满了村民老少,大伙说,村庄从前的“味道”又回来了。
道德讲堂是山泉村移风易俗的策源地。华国飞觉得,李书记的点子真不错,让小孩子去讲道德故事,老老小小都容易听得进。
“你也去讲讲李书记的故事嘛,讲讲我们‘山泉村的大儿子’。”周庄镇宣传委员马列笑着说道。
新征程上再出发
扎根新时代沃土,振兴路上的山泉村还会生长出怎样的风景?我们一路寻觅。
机器轰鸣的工地上,脚手架与吊臂勾勒出工业风十足的天际线。我们脚踩江南微润的土膏,抬头仰望,想象周庄绿色生态智创园破土而出的模样。智改数转、减排降碳、建设集约绿岛,未来,这里将是江阴印染产业转型升级、集约集聚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项目明年完工,到时,整个周庄镇的印染产业都会搬到山泉村。”李全兴语气里透着骄傲,“我们瞄准的是绿色、生态、智能,让传统的产业加快向新经济转型。”
智创园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对印染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升级改造;对一般固废、印染污泥,利用专项技术进行无害化、资源化闭环处置;还将规划建设具有智能化功能的标准厂房,搭载污水处理、仓储物流、集中供应水电气热等相关配套设施,招纳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拎包入住”。
在生产区和生活区之外,以“特色田园综合体”为定位的生态区,正在山泉村萌发茁壮的“新芽”。
规划生态区时,李全兴就对村中的这片空地有很多想象。未来,特色田园综合体不仅可以发展生态旅游,还可以满足村民侍弄庄稼的耕作需求,实现乡村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李全兴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绵延几千年,里面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有基因,有老祖宗的大智慧。乡村再怎么向前走,也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了解农业的基础知识,比如二十四节气,和基本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的时节,留住乡村的根与魂。
我们“追”着李全兴问:接下来,山泉村还会有什么新动作?
李全兴想了想,说,村里即将建成红事馆和白事馆,倡导节俭文明的婚葬新风。村民多重视丧葬嫁娶、人情往来,但时常造成铺张浪费,也破坏了乡村原有的静谧。红白事馆的建成,将推动乡村移风易俗,也给村民以表达喜悦和传承孝道的场域。孝,也是文明啊。
我们恍悟,李书记是在用“绣花功夫”治理乡村啊。
到明年1月3日,李全兴回村工作刚好整整15年。光阴呼啸而过,白了鬓角,也写就了大地上最美的诗行。
回眸十五载光阴,他曾带领村“两委”全力奔跑!因为心中有信仰,所以前进有方向;因为心中有村民,所以振兴有作为;因为心中有责任,所以奋斗有力量。
退休后想干什么?记者问。
“想买辆越野车,背上行囊、穿上牛仔裤,踏遍名山大川,访遍乡野美景,寻找另一个名叫‘李全兴’的自我。”他相信,山泉村的“一域之光”,将继续为乡村振兴的全局添彩。
“钱是工具,人生要拥有的是财富。”李全兴笑言自己已经实现了“私心”,用15年成为一名“中国好人”。他说,这就是我的财富,我的“为己”。
本报记者 薛颖旦 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