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记者苑青青 李梦迪)粮食总产759.5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全年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完成年度改厕67.8万户……2月28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的“贯彻省‘两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之“守好‘三农’压舱石 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场发布会现场,一组亮眼数据勾勒出我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现实模样。
新江苏传媒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江苏坚持把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作为新征程上做好江苏“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总牵引,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粮食产量再攀升,科技创新添动能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江苏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通过稳面积、促单产的双重努力,2023年粮食生产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总产759.5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据统计,202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8188.4万亩,同比增21.8万亩,圆满完成中央下达的粮油生产面积任务。为提升单产,全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27万亩,并集成推广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去年,我省粮食平均亩产463.8公斤、再创历史新高,水稻单产首次突破600公斤、居主产省第一。
在生猪和蔬菜方面,我省强化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全年累计出栏生猪2409万头、同比增6.6%,累计建成80万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全年蔬菜总产超过6100万吨。
稳产保供背后,农业科技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我省通过实施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加快6个省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中心建设。获批全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稳定在95%以上。
此外,农业生产也不断智慧化。2023年,“苏农云”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全省建成智慧农业园区45个、数字农牧渔场97个。
特色产业焕活力,富民强村促振兴
特色产业是“三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江苏一直颇为重视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过去一年,我省共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6个,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当前,全省共有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204个,715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营收超1.36万亿元。为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全省共开展“苏韵乡情”乡村休闲农业专场推介100余场,全年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1300亿元,增幅均超10%。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我省还持续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2023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3万元台阶,达到30488元,同比增7%,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07:1,成为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
为推动农民收入迈上“新台阶”,我省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推动2800个企业、1666个帮扶车间、3.1万个公益性岗位和近万个产业项目,吸纳带动约4.4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我省启动1682个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实施新一轮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分片部署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全省村均经营性收入超过220万元。
良好的氛围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涌现。2023年,全省新增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10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超过50万人。
和美乡村迈新步,深化改革启新程
优美的环境是乡村振兴最靓丽的底色。过去一年,我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用一系列具体实践描绘江苏的风貌之美、富庶之美、时代之美、人文之美。
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分片区现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化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大力推进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对1.4万多个行政村开展专项整治。组织农村改厕“提质年”活动,完成年度改厕67.8万户。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村内道路等公益性事业发展,建设3000个左右村内公益项目,农民群众满意度超过95%。
推进乡村振兴,改革是重要法宝。2023年,全省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启动首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省探索出的“小田变大田”的改革经验得到中央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此外,我省还全力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年度成交金额达到307亿元,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省试点。启动实施新一轮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项目1120个、完成投资额1178亿元。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苑青青 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