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李某利用担任某国际物流公司国际采购部长的职务之便,伙同供应商刘某等人通过虚增订单、虚假发货和报关、多报结算等手段,侵占公司700余万元。2017年7月,李某在处理不良品扣款(公司收货后发现不良品要求供应商退款)过程中,采用要求将扣款转入其指定账户等手段,侵占公司70余万元。另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李某利用职务之便两次收受供应商业务员给予的钱款共计40万元。
【评析】
案发后,李某拒不认罪,辩解也不能完全排除:李某主张新增订单系海外紧急需求,刘某称已交货并提供交货单,两人对资金往来辩解为“投资款”。其中侵占570余万元的关键证据因客观原因灭失:海外发货记录未留存,刘某公司因车间失火导致生产记录损毁,李某声称相关账目因家中被盗丢失。公安机关将李某移送审查起诉时,案件陷入“零口供”、证据链断裂的困境。
检察机关从四方面破解难题:一是认真阅卷理清思路。从公司报案及事后收款分析,李某有职务侵占重大嫌疑,而且是与刘某“内外勾结”。二是细节着手突破困境。通过实地调查国际采购流程,复核证人证言,同时列出22项补充侦查事项,引导公安机关调取关联账户流水、核实“投资协议”签署情况。并将涉案订单与正常订单操作流程详细对比,证实发货的不可能性,运用十余个节点的异常点推定出“内外勾结”职务侵占的唯一可能性。三是追漏补缺全面监督。李某关于是否发货、赃款去向等辩解与刘某的“印证”非常一致,手机信息同步删除,合作协议来源异常,两人存在串供、销毁、伪造证据行为,决定对取保候审的李某逮捕,并追捕刘某。同时还发现李某还以同样方式侵占100余万元,还收受供应商40万元。四是全面指控打击犯罪。面对强有力的证据链,李某、刘某在提起公诉前自愿认罪认罚,并退出部分赃款。检察机关对李某追加职务侵占100余万元事实、追加罪名,以涉嫌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李某提起公诉,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对刘某提起公诉。后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采纳全部指控事实和罪名,两人均未上诉。
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