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E起学习平台 > 妙“喻”述法治 > 正文
习语常听·妙“喻”述法治丨决不允许搞“暗箱操作”、“拍脑门决策”
2025-07-23 07: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妙“喻”述法治》系列视频迭代焕新,原创漫画+数字人导师,带来全新法治学习之旅。本期邀请到江苏省法学会研究处副处长沈定成,深入解读“决不允许搞‘暗箱操作’、‘拍脑门决策’”这一比喻的深刻内涵。

【原文】

要健全重大决策充分听取民意工作机制,审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议题要依法依程序进行,该公示的公示,该听证的听证,决不允许搞“暗箱操作”、“拍脑门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2月2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解读】

沈定成:江苏省法学会研究处副处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 ”。可见,规范重大决策程序,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议题,往往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如果搞“暗箱操作”、“拍脑门决策”,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只有引导广大群众广泛有序参与,让重大决策过程成为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过程,才能够有效增强重大决策的可行性、稳定性,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杜绝“暗箱操作”、“拍脑门决策”,立法已有规定可以采取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走访、书面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问卷调查、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并且要求应当采取便于公众参与的方式听取意见。同时,对涉及特定群体利益的决策事项,要求决策承办单位与相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以及群众代表进行沟通协商,充分听取相关群体的意见建议。

责编:王紫荆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