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中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牵头重新修订形成的《文明扬中12条2.0》漫画版正式发布,12句市民公约言简义丰、原创的12幅手绘漫画生动形象,内容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全市人民的点赞。
群众对幸福的期盼有多高,城市文明建设的路途就有多远。近年来,扬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把群众获得感作为“文明之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将一首三十万人的“文明大合唱”唱得愈发嘹亮,也让文明沁入这座江中岛城的每一个“细胞”之中。
方寸之间,尽显城市之美
“路上干干净净的,看着都舒心多了。”建设二村居民发现原本堆积在围墙上的废旧玻璃、砖头、残土被清理一空时有感而发。
原来,恒隆嘉苑东侧围墙外堆放了大量杂物,部分是居民装潢时留下的建筑垃圾,部分是居民为图一时便利随意摆放。扬中文明创建组团之一的建设组团,在巡查发现后及时向居民普及法律法规,宣传占道堆放对道路和行人造成的影响和困扰,并通过组团活动开展集中清理,帮助居民搬运占道物料。不到半天功夫,路面便恢复了以往的干净清爽。
“小角落”也有“大变化”,得益于扬中创新打造的组团模式,22个重点村(社区)被划分成22个“组团”,每个组团成立临时行动党支部,与4家重点职能部门携手,共同形成“1+1+5”的管理架构,通过实行每周五集中行动日制度,所有力量下沉一线,互巡查找问题、互相交办问题、互帮解决问题、互查跟踪问效,合力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在城市管理和文明创建中,组团凝聚了部门、街道、村社区和广大群众之力,彰显出了“抱团”的力量。
今年,扬中市还系统开展“十大提升行动”,深入推进重点片区综合整治,持续深化文明创建“风尚工程”,形成了从体制机制到硬件软件的全覆盖提升、全流程管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向纵深进展。
文明新风,吹进寻常人家
仅仅三年时间,一个村已经有10位老人自愿捐献遗体。扬中市八桥镇红光村的朱老夫妇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中拿起《镇江市公民生前志愿捐献自身遗体申请登记表》,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成为红光村第9位和第10位志愿捐献遗体的村民。
这正是扬中乡村文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力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生活,践行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正如一阵阵春风,吹进了扬中大街小巷、百姓人家。
从扬中市红十字会的数据统计显示,近二十年,扬中已有约120人申请登记捐献自身遗体,成功捐献15例。不仅是遗体捐献,在扬中,各村、社区依托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成立“乡贤说和团”“两长工作室”,运用红白理事会,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调解邻里矛盾、倡导移风易俗、共商村组发展。
长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集体升学礼的形式庆祝学子升学,摒弃了大操大办的升学宴、谢师宴,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让文明之风拂润学子之心。在接受来自村级的奖励金和升学礼物后,学子们集体签署“弘扬新民风 拒绝‘升学宴’承诺书”,他们感慨道:“这样的集体升学礼,给即将进入大学的我们准备了这么多‘干货’,升学宴变文化宴,太有意义了。”
以人为本,唱响文明“之声”
创建文明城市,落脚点在何处?要用群众的获得感来说话。
“路口交通标志牌破损,已更换。”“这有人违章停车,已劝离!”每天,扬中市创文的“市民观察团”群里都很热闹,100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观察团”志愿者,每天在群里将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分享,相关部门会及时处理解决问题。去年,“市民观察团”常态化巡查、发现问题2300余个,部门整改完成率超87.3%。
“我们是城市文明创建的主人,也是受益人,我们的积极参与,是城市文明的原动力和生命力。”观察员何斌说道。
文明是城市最美的标签,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去擦亮她。“一双球鞋的暴走”举全城之力,十年参与者累计步行距离接近50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12圈多;“520微心愿”,一批暖心礼包的发放,让爱心在岛城涌动;26间“梦想小屋”让贫困学子们有了自己的学习天地;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不断在江洲小岛涌现……
城市文明,人人都是主人翁,是践行者,是受益者,更是传播者。“党员当示范、群众跟着干、全民总动员”正成为扬中城市文明中最靓丽的风景。(来源: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