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葛保富(左二)亲切握手
在南京市栖霞区,有一处并不显眼的小广场,矗立着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塑像。虽然时间已经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但毛泽东和十月村的故事,对当地老百姓而言,一直引以为豪、鲜艳如初。
为什么会有这尊塑像呢?故事要从1956年说起。1956年1月11日,毛泽东主席由上海到达南京,提出要到农村看一看,跟农村干部、社员谈一谈。毛主席一行东出太平门,来到了十月农业合作社。
据老村民回忆,主席来的那天大家并没有收到一点消息,不知是谁先认出了主席,很快,领袖来到村庄的消息,村民们奔走相告,传遍了全村。
这位平时只有在家里画像上才能见到的伟人居然就出现在自己面前,除了一遍遍地重复着“主席好!”,村民们竟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毛主席在田边地头同社员交谈,询问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以及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还走访了贫苦社员家庭,看了社员冬学校舍、牲畜集体饲养场等。毛主席鼓励大家,要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荒山变果园,把荒地变粮田。
曾任尧辰信用社主任、团总支书记的葛保富如今回忆那段往事时依旧激动:“……看见一支长长的车队,一共有十几辆车,第六辆车的窗帘是拉开的,……通过车窗可以看到车里的人,我越看越觉得熟悉,跟家里挂的毛主席像一模一样。”
葛保富在十月社的太平村追上车队,挤进人群来到主席身边说道:“主席,我为了看你从尧化门跑来的。”
毛主席亲切地询问:“小伙子你多大了?干什么工作的?”葛保富还没反应过来,主席已经主动和葛保富握了手。
随行记者用相机记录了毛主席在十月村的珍贵瞬间。这些照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真实记录。
十月村的老百姓自发筹资并邀请南京工艺美术师朱至耀在毛主席伫立过的山头上竖立起一尊高大、雄伟的毛泽东塑像,以示对这位伟人的爱戴和敬仰。毛主席的十月之行,社员们备受鼓舞,提出了“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发展口号。从那时开始,十月村人民牢记主席的嘱托,努力工作,让家乡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