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新四军二师文工团在六合竹镇慰问演出后合影
中国民歌《茉莉花》素有我国第二国歌之称,说起这首歌的由来,不得不提到她的采风人——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小团员何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很想去拜访。经多方打听,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给小何仿弹唱了历史悠久的《鲜花调》。
小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这调子似曾相识,歌词明白如话,然而却又百听不厌,耐人寻味!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用简谱把它记录下来,并把三段词也填在了曲谱下,然后再轻轻地哼唱给民间艺人听。艺人非常吃惊,一是小团员的记录速度,二是他记录的方法。年仅14岁的小团员居然能如此快速准确地把《鲜花调》记录下来,真是太神奇了!
来自民间的《鲜花调》虽然动听,但其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茉莉花。
1957年,修改后的《茉莉花》在全军文艺会演中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制成唱片,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
1959年,《茉莉花》作为中国民歌之一,带到维也纳演出。就这样《茉莉花》从奥地利唱到苏联,从印尼唱到波兰,唱遍了世界各地,并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
1997年6月30日和1999年12月19日,我国对香港及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茉莉花》的旋律飘扬在香港和澳门的上空。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现场,台上的演员带动全场所有外国参展方代表,共同中文演唱了一曲《茉莉花》,这曲《茉莉花》也创造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代表同唱一首中国歌曲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