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苏省暨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公祭仪式举行
全省注册志愿者过万
2020-03-30 15:13: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交汇点讯(2019年03月31日)诞生和逝世乃人生必然,晚霞和晨曦皆光照人间。这是镌刻在志愿捐献遗体者纪念碑上的铭文,也是江苏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们高尚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是南京市第二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上午10时,江苏省暨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公祭仪式在“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隆重举行。

全省注册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已过万

为了弘扬志友精神,缅怀那些为挽救他人的生命而无私奉献的逝者,从2018年开始,南京市人民政府将每年的3月31日确定为“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

捐献遗体器官对医学教学研究和临床救治危重病人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传统观念的改变和志友精神的弘扬,目前江苏注册捐献遗体志愿者已达1.4万余人,成功实现捐献2500余人。全省注册捐献器官志愿者达1.6万余人,目前约670人成功实现捐献。”江苏省红十字会卫生救护部部长聂城介绍。

南京市遗体器官志愿者协会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发展迅速,注册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已达10000多人,为全省最多。涵盖中科院院士、将军、离退休干部、宗教界人士、工人、农民等各界人士。截至目前,已实现遗体器官捐献2000多人,包括器官捐献261人,捐献器官632个、眼角膜1200多片,为祖国医学事业发展、挽救器官衰竭患者、使盲人重见光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在2015年,南京市就出台了《南京市遗体和器官捐献条例》,条例把遗体捐献、人体器官捐献和人体组织捐献全部纳入,这是对捐献者法律的保障。”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部部长刘文华说,南京投资建成“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设立“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健康发展,并在全国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志友精神倡导“三不两献一育”

“南京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友”协会成立于1996年,加入该协会的志愿者被尊称为“志友”。他们提出“三不两献一育”倡导,即:逝后不开追悼会、不接受花圈挽联、不用骨灰建墓土葬;捐遗体供教学研究、献器官供临床移植;骨灰用于植树育林。

协会成立二十多年来,在南京志友的群体里涌现了一批感人至深的大爱故事。吴毅文是河海大学一位教授,生前住房简陋,饭菜简单、衣着简朴,却有一颗感恩的心。“她逝世后,遵照她的遗愿,我将其身后遗体及器官捐献给医疗事业,并将其一生积蓄及投资收益900余万元全部捐出设立公益基金。”吴毅文侄女周女士说,自己很理解姑母的选择,“我们来源于社会,也要回报向社会。”

吴教授的故事只是志友们的一个缩影。但在她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志友顽强的信念,让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选择以大爱的形式继续存在,并照亮更多人的生命之路。

盐城青年张雷今天专程乘火车来到南京参加公祭日活动。2013年,才刚刚35岁的他就查出了肝癌晚期,幸运的是,一位年龄相仿的志愿者的肝脏给了他重获新生的希望。如今41岁的他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还是两位孩子的父亲了。“我每年都会来参加这个仪式,我也会教育我的孩子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器官捐献移植事业体现社会文明和进步

在江苏省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共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江苏省红十字会、南京市委市政府等1500多人参加了今天的公祭仪式。其中,近半数是已捐献遗体器官者家属和已注册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在刻有约2000个名字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名录碑前,家属们在自己亲人的名字前奉上鲜花,寄托哀思。

记者现场还发现,除了红会、志友及家属代表,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医学院等高校代表也来到公祭日现场。“这几年遗体捐献者的数量逐年增加,东南大学一学年接收的志愿者遗体超过100例。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解剖学的教学研究。”东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副主任、江苏省解剖学会秘书长吕海芹告诉记者,这离不开红十字会对“志友”精神的弘扬。

据了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原卫生部2010年3月启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倡导公民在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能用的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

交汇点记者 王甜

标签:
责编:郭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