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非凡十年 只此青绿在人间
2022-10-22 08:30: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导语

从黄土高原到琼州大地,从多彩贵州到闽山闽水,从三江源头到黄河入海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生态文明建设倾注了巨大心血,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循着总书记十年来生态考察的“绿色足迹”,36处生态建设典型案例熠熠生辉,山、水、林、田、湖、草、沙7个板块系统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看华夏大地,青绿遍染……

 

【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爱山、护山,在海南,深入五指山片区;在甘肃,来到祁连山北麓;在福建,考察武夷山;在陕西,走进秦岭……

这十年,山更青了,端稳“绿饭碗”吃上“生态饭”的人更多了,越来越多“绿”里生“金”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演。

五指山

2019年,海南设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2021年正式获批。包括五指山在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纳入其中。

把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视为“国之大者”,当地着力打造“四库”。

“水库”:将种植具有固土、涵养水源作用的木本和草本植物,谋划实施一批水源治理项目等。

“粮库”:发展林禽、林畜、林蜂、林菌等富含蛋白质的林下经济;推广雨林油茶种植;发展雨林粮食作物等。

“钱库”:做好林茶、林花、林果、林菌、林药等“十二个林”的林下经济文章,做好“雨林+”文章。

“碳库”:推进对森林碳汇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研究等。

武夷山

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武夷山国家公园“天空地”全方位、全天候监测,提升了生态保护能力。园区内植被长势指数由2016年的0.69提高至2021年的0.76。

茶产业是武夷山的支柱产业之一。生态茶园建设使得以往违规砍伐、毁林种茶的现象绝迹。茶产业赋利、茶科技赋能、茶文化赋魂,让这里的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贺兰山

自2017年开始,历时5年持续整治修复,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214处点位的综合整治完成,治理修复面积40.5万亩。

贺兰山200平方公里挖煤采石造成的历史“疮疤”逐渐愈合,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秦岭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不断加大秦岭保护力度:涉及重点保护区以上的169个矿权完成退出;小水电累计拆除298座、退出81座。

通过多年努力,秦岭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

祁连山

祛多年沉疴,还欠账旧账,祁连山迎来黑色、浅绿、深绿的底色之变。

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全部分类退出,42座水电站全部分类处置,核心区农牧民全部搬迁……祁连山受损的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

大别山

为工业发展设置“绿色门槛”、为农业产业注入“绿色含量”、为旅游服务业增添“绿色元素”……

近年来,大别山区以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不断推动生态资源变为富民资本。

2021年,仅安徽岳西县的绿色农业产值就达33.6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和25%。

 

【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大河上下。让“生命水脉”为中华大地永续发展“解渴”,是总书记心中的深情牵挂。

随着碧水保卫战的推进,十年间,我国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地表水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84.9%。

黄河

十年间,绿进沙退,黄河生态绿线最宽处向前推进了约150公里。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实现“双下降”。

十年间,黄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2.6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多上海的面积。

长江

十年间,整个长江流域沿江3公里的化工行业企业共减少四分之一以上。腾退的长江岸线达到了162公里,滩岸复绿达到1213万平方米,长江岸线的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

如今,长江优质水断面已经超过97%,基本实现了全流域水质优良。科研人员跟踪研究了这十年来长江鱼类的回归情况,在干流多个区域发现了刀鲚、长江鲟、胭脂鱼等鱼种。

三江源

十年来,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1%、30%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黑颈鹤等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在此栖息。通过红外相机捕捉的雪豹影像中,识别出至少400只雪豹个体。可可西里藏羚羊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至超过7万只。

淮河

十年来,淮河流域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全面建立,27.2万名河湖长守护淮河流域每个角落。

淮河全流域清理整治12万个“四乱”问题,建成1000余个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381个国控断面中水质Ⅲ类及以上的断面占比达到77.4%,水质实现了持续改善。

漓江

十年来,漓江通过“治乱、治水、治山、治本”,曾经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已然恢复如初。

如今的漓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到99%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保持100%。

雅鲁藏布江

近年来,雅鲁藏布江沿江所在地区大力开展人工种草、退耕还草,加强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源头日喀则市仲巴县恢复草原湿地环境2021年,全县整治了近10万亩退化草场,相关区域植被正在稳步恢复。

在中段山南市乃东区,持续推进植树造林。沿岸累计造林4500多万株,形成了长160公里、宽1.8公里、面积约45万亩的防护林带。

下游林芝市墨脱县探索生物多样之美截至2021年,墨脱的峡谷里已发现维管束植物5039种,苔藓植物512种


【林】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习近平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亿万人民植树绿化的步伐坚定不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众人植树树成林,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筑起了我国的绿色长城。

塞罕坝

从一棵松到4.8亿棵树,从一片荒原发展到115万亩人工林,超过600种野生植物得以恢复,每年为京津冀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淡水2.84亿立方米,林海每年固定二氧化碳86万多吨,释放氧气近60万吨……

三代人,60年,在塞罕坝高寒沙地上书写了人间奇迹,铸就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塞罕坝精神。

福建 三明

福建三明作为全国林改的先行区,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碳票、林票等制度创新,推动林改再出发。

2021年5月,在三明林业碳票首发仪式上,常口村领取了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2022年,常口村村民收到了首次出售“空气”的收益——林业碳票分红14万元。好生态带来好收益,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内蒙古 马鞍山林场

植树造林、封山禁牧、抚育管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内蒙古马鞍山林场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质量越来越好。

特别是近5年来,林场紧紧抓住国家重点工程和森林植被恢复项目等重大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000余亩。

从荒山秃岭到“塞北小黄山”,从山穷水尽到物阜民丰,从森林覆盖率不足40%到98.86%,马鞍山之变,是生态之变、生存之变,也是时代之变。

雄安新区 “千年秀林”

未建城,先植绿。2017年11月,雄安新区启动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项目,“千年秀林”工程正式拉开大幕。

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为每棵苗木发放专属二维码“身份证”,对苗木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千年秀林”通过尊重自然,给予树木适当的人工干预,打造一个自然衍替、生生不息,一代接着一代传下去的千年森林。

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

北海市推动红树林保护专项立法,构建护林机制、设立护林机构、开展生态修复和“添绿”工程。

2017年至2022年,北海红树林面积增加约127公顷。2022年,北海市共有红树林资源面积超4200公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有红树林超200公顷。

5年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改善,海洋底栖类生物由66种增至206种,鸟类由136种增至195种。

小兴安岭 伊春

伊春地处小兴安岭,这里的莽莽林海曾面临“透支”风险。变“采山”为“种山”,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生产力,伊春以自身行动交出“林区三问”的答卷。

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

利用森林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成为伊春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向森林要食物,向林下要空间,是如今的林区人找到的新的发展路径。

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

10年来,伊春新增红松果材兼用林7.78万公顷,新增红松纯林0.61万公顷。2022年,伊春森林覆盖率达83.8%。

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

无公害棚室香瓜绿色种植、黑木耳棚室挂袋立体栽培、农家乐和民宿兴起……伊春人捧起生态金饭碗,依靠好生态吃上“绿色饭”。

 

【田】

确保十八亿亩耕地实至名归。——习近平

从中原粮仓到天涯海角,从东北平原到塞上江南……行之所至,严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的牵挂。

十年来,我国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沃野千里的“丰”景美不胜收;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种子繁育“大本营”。全国已育成农作物新品种中,70%以上经过南繁基地培育。

据不完全统计,从南繁“走出去”的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已超过3亿公顷。国人餐桌上的一碗米饭,种源超过八成来自南繁。截至2021年,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中国杂交水稻。

黄三角农高区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黄三角农高区”,是我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但80%以上是盐碱地。

如何让盐碱地“脱胎换骨”变良田?农高区通过节水、控盐、培肥等生态化利用,让盐碱地长出了“金疙瘩”。

通过田间试验和微咸水灌溉,这里3年能节约淡水30%以上。近3年,农高区地力提升了1到2个等级。

高西沟村

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高西沟村从创造性提出土地利用“三三制”,到与时俱进摸索出“三二一”模式,将一个地表破碎、土地贫瘠的秃山沟治理成“陕北小江南”。

据统计,2021年高西沟村集体经济收入16.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55元。

梨树县

从2007年开始,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不断探索并升级“梨树模式”,为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梨树方案”。

“梨树模式”即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玉米在收获后,将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在地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2021年,“梨树模式”研发基地玉米超高产试验田亩产达到1077公斤,创东北地区高产纪录。2022年,“梨树模式”在梨树县推广面积达285万亩,实现了适宜推广地块全覆盖。

七星农场

黑龙江七星农场总控面积1208平方公里,耕地122万亩,是全国优质粳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农场之一。

这里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由2014年的4.08%提升到2021年的4.26%。

这里建设了100个监测点,形成覆盖100万亩耕地的大数据,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这里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化,让万亩良田成为智慧农业示范区。

小岗村

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1978年,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一举解决了温饱问题。

2015年,小岗人拿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放心参与土地流转。如今,小岗村土地流转率已超过七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丰富。

从凭经验耕种到实现机械化、规模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耕种,小岗村的高产示范田让土地焕发新动能。

 

【湖】

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习近平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湖泊治理保护,到白洋淀专程考察、在洱海边“立此存照”……如今,一碧万顷、水光潋滟的湖泊美景,正映照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青海湖

十年来,青海湖水体面积逐年递增,目前已达4625.6平方公里,比10年前增加了约220平方公里。

“十三五”以来,青海湖周边地区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50余万亩。目前,青海湖周边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60%、湿地保护率达69%。十年来,青海湖流域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洞庭湖

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进入“十年禁渔期”,洞庭湖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态恢复:从“舱无鱼”到“鱼跃舱”

洞庭湖水域全面禁渔之后,2021年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其中鳤鱼再现洞庭湖。

渔民跨界:从“水上漂”到“网上红”

渔民上岸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实施“百村千人”直播带货人才培养计划,帮助渔民把“洞庭风干鱼”推得更远、销得更多。

巢湖

十年来,经过系统治理,巢湖水质改善明显,巢湖全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转为Ⅳ类。

蓝藻发生总体呈下降趋势。2022年,蓝藻水华累计发生面积同比下降51.8%。

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2022年7月,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十大湿地日均净化水量可达120万吨。环湖湿地植物达562种,鸟类达303种。

查干湖

得益于吉林省2013年启动的河湖连通工程,原来湖水只进不出的查干湖3年就能实现一次水质转换。

如今的查干湖,湖光潋滟,百鸟啾鸣,239种珍稀濒危鸟类在此栖息繁衍。

生态美,效益增。查干湖以冬捕为主的生态旅游吸引了各地游客前往。近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近8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7亿元。

白洋淀

2017年,伴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

打通“外循环”

通过引黄河水、长江水、水库水等对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2018年以来,累计入淀水量达33.6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达到290平方公里以上,比2017年增加约120平方公里。

安装“净化器”

目前,府河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日均处理水量达30万立方米,氨氮浓度降低约67%,总磷浓度降低约58%。4年多来,白洋淀水质已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洱海

十年来,洱海经过一系列抢救治理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摸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距湖边15米作为绿线范围,范围内1806户7270人生态搬迁。129公里环洱海生态廊道全线贯通。2022年,洱海全湖水质持续处在Ⅱ类,水体透明度达到2.5米以上。


【草】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

“林草兴则生态兴。”草原是我国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把绿色发展理念传到祖国各个地方,彰显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

山丹马场

甘肃山丹马场占地约329万亩。马场持续落实退牧还草、禁牧休牧等制度,草原生态持续向好。

截至2022年6月,山丹马场实施重点生态项目32项,建设草原围栏41.32万亩,改良退化草原38.92万亩,草原病虫鼠害防治67.65万亩,草原毒杂草治理2.8万亩。

如今,山丹马场形成了特色养殖业、规模种植业、高原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并举的局面。“牧马人”在“绿色之变”中逐步实现“富足之变”。

三江源地区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开始后,核心保育区内禁牧。草原上的草长高了,消失的动物回来了。

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强,主动减少牲畜量,围栏封育草场。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一户一岗”,2万多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政府每年为他们发放2.16万元补贴。

经过多年生态保护和建设,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三江源头再现千湖美景。如今,三江源草地植被盖度和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和30%以上。

敕勒川草原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郊,近3万亩的敕勒川草原上,绿草如茵,繁花盛开。很难想象,这里10年前还是砂石遍地的荒滩,只要刮风便是漫天黄沙。

2012年起,当地实施阴山山脉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程,修复敕勒川草原是重要内容。

在掌握基本“生态数据”后,修复团队制定出“人工干预下模拟天然草原”的综合治理方案(精选出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品种,采取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敕勒川草原修复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

 

【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十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78亿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53%。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中国正成为全球荒漠生态治理新标杆。

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横亘陕西、内蒙古、宁夏三地。

在陕西榆林的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基地内植被覆盖率从过去的3%提高到65%。基地开放长柄扁桃经济林,发展规模农业,每年新增农民收入2000多万元。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如今,鄂托克旗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2个百分点递增,林业事业取得了质的提升。

在宁夏盐池,通过治沙造林、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措施,实现了沙漠地带的生态逆转。截至2021年底,盐池县林木保存面积达374.6万亩,天然草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50%以上。

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治理,如今的毛乌素腹地林木葱茏,绿色已成主色调。

八步沙林场

在腾格里沙漠的南缘,有一个大风口叫八步沙。曾经这里的风沙,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着农田村庄。

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6位老汉在承包合同书上按下手印,开启了新时代“愚公”的故事。

40多年来,经过以“六老汉”为代表的三代人的接续奋斗,八步沙林场完成治沙造林25.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育草面积43万亩,区内植被覆盖率由过去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

如今,八步沙林场形成了“群众主动治沙—沙产业开发—收益用于治沙”的循环模式,特别是充分利用沙漠日光足、无污染的优势,培育出了更高品质的有机果蔬,使沙漠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库布其沙漠

30多年前,库布其是黄沙蔽日的不毛之地,是人们不愿提及和想要逃离的地方。

30多年来,库布其通过科技治沙,沙丘高度整体降低了1/3以上。

这里建设了中国西部最大种质资源库,培育了1000多种耐寒、耐旱、耐盐碱植物。这里研发了300多项种植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微创气流植树法,10秒就能种一棵树。将种植成活率从不足50%直接提高到90%,保存率从30%提高到80%。

如今,库布其成为人们向往的绿色氧吧。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中国样本”。库布其治沙模式、技术和成果正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贡献中国经验和智慧。

 

结语

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素材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央广网、光明网、中新网、中国雄安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

标签:只此青绿在人间;生态文明建设
责编:唐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