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智库丨激发并培育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2019-01-29 07:2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琴  
1
听新闻

  决策眼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培育强劲的内生动力和持续的新发展动能,实现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形态升级和内涵升级,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时代命题。高质量发展,是对既有发展形态的系统化重构,更需要从产业、服务、区域等各个方位和多个层面实施转型升级,激发并培育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产业转型升级需重视构建具有植根性的新兴产业链。产业转型升级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主体内容。目前,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非常清晰,以新兴产业的布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为三大战略目标。与此同时,需高度重视构建具有植根性的新兴产业链。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强大的科技创新为基础,其产业链长且产业内涵丰富,产业关联紧密,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与发挥领军作用和核心功能的链主企业共同构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其上端连接着基础制造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下端能够延伸至市场环节。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生态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自主可控、链主企业的打造,链主企业代表着国家的产业高度、经济体系的竞争力;而基础制造环节,同样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石部分,是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红利向全社会和各阶层劳动者普遍分享的重要载体,既具有经济领域的竞争力意义,又具有社会领域的社会结构优化的意义,还是与发达国家进行产业合作的重要前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必须围绕链主培育和产业链构建同步推进。

  服务转型升级应着力营造亲清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亲清政商关系是国际化、法治化和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基本内核。在特许经营、土地出让、工程项目、政策扶持、专项资金等各类审批或政策实施以及各类事项的落实过程和工作推进过程中,需严格规范、依法行政,使市场主体能够专注于创业和创新,做强企业和产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实践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探索更为科学和常态化的治理方式也日益迫切。长期以来,对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生态环境领域等各类突出问题的解决,主要手段是运动式治理色彩浓厚的专项治理行动。专项治理具有明确而刚性的指标和时间上的限期,易于测量考核、见效快,也确实促成了某些领域的显著改善。但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往往为社会带来极大的预期不确定,由此造成信心不足,短期行为盛行。因而应对其予以必要的调整,逐步改变对各类运动式治理的路径依赖。这既是稳定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激发各主体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区域关系转型升级需建立协同性的竞合模式。高质量发展是超越单一行政区的一体化要求,需要建立协同性的新型区域关系。这种区域关系,应为积极竞争、充分合作模式。积极竞争是指竞争的主要标的物从各类增长资源和数量指标,转向竞相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大力度的支持政策,转向竞相改善政府服务、改善公共产品品质,转向竞相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等等。关于区域合作,由于流域治理问题所特有的系统性、地域广、跨政区的复杂性,客观上难度很大,但这正是必须面对的重点方面。未来的重点,是建立市场统一、服务互通、设施互联、环境共保共治为内容的全方位合作,依次保障和促进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带动全国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