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政声丨关键还是做好“人”的工作
2019-01-29 07:2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袁媛  
1
听新闻

  扫描二维码 了解更多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系列访谈

  记者:江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陈金虎(江阴市委书记、江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其关键还是做好“人”的工作。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不动摇,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结合相统一,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作为创新探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记者:请您谈谈具体做法。

  陈金虎: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我们创新探索了一系列办法举措。组织体系全域化。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指导,推动工作落实。以全市域为整体,在市级、19个镇(街道)开放园区、258个行政村(城市社区)分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志愿服务总队、支队、队。同时,在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集团、“两新组织”、公益文化场所、商务楼宇、村组(小区)等地,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组织特色志愿服务小组,形成沉底到边的全市域组织体系,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覆盖延伸到城乡各个角落。志愿服务精准化。江阴自古有“忠义之邦”美誉,志愿服务氛围浓厚。全市注册志愿者达34.75万名,志愿服务累计时长60余万小时,创新打造“香山书屋”等一大批优秀志愿团队和组织。搭建“志愿服务专家库”,组织开展“万名志愿骨干轮训”,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在服务形式上,按照“点单、下单、接单、验单”流程,拓宽访“需”的渠道,通过“阳光扶贫”、大走访大调研等活动,“城市啄木鸟”“12345”民生热线等平台,广泛倾听群众心声、关注群众诉求。同时增加“供”的能力,通过“学雷锋、学炎黄、见行动”等主题活动,切实把群众需要的服务送到身边。资源整合便民化。注重不同工作内容相互融合、相互嵌入,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综合使用效益,形成倍增效应。比如在平台建设方面,在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5大平台的基础上,我们还对接群众需求,创新搭建了法律法规服务平台。活动任务主题化。我们详细制定了“讲堂宣讲”“榜样评选”“共建共享”“公益便民”“节日新风”“文明有礼”等6大主题22项具体活动任务,全方位满足群众需求,提升文明素养。创新手段科技化。用好移动互联网、智慧云平台等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一云四屏”(线上智慧云+有线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展示屏),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记者:在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方面,江阴有什么特色经验?

  陈金虎:提升思想引领,以“讲堂宣讲”武装群众。建好用好红色讲堂、党建讲堂、道德讲堂、法制讲堂、科技讲堂等各类文明实践讲堂,开展具有形式感的宣讲活动,规范活动流程,注重仪式感。发挥典型力量,以“榜样评选”教育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评议,突出群众性,开展各类创建评优、各类先进评树、各类道德评议,运用榜样的力量,引导群众见贤思齐,释放强大正能量。鼓励群众参与,以“共建共享”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树立集体观念,做实“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落实“三公开”制度(党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实现“村情民知、村事民定、村务民管、村利民享”,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村民自治,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关爱帮扶,以“公益便民”服务群众。实施“爱心公益”救助工程,“爱心超市”提升工程,“特殊人群”关爱工程,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解困。创新传统文化,以“节日新风”引导群众。发挥传统节日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突出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注重“传统节日”庆典活动,聚焦“特色节日”庆祝活动,推动“群众性”娱乐活动,推进“文化涵养”提升行动,推动移风易俗,丰富节日文化内涵。突出行为实践,以“文明有礼”凝聚群众。实施市民修身培训行动、诚信宣传教育行动、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培育行动、文明行为规范行动,大力普及文明知识和礼仪规范,以提升群众文明综合素质为落脚点,抓好践行落实。

  记者 袁媛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