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政声丨网络思政助力立德树人
2019-01-29 07:2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强飙  
1
听新闻

  学思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依托新媒体开展网络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赢得青年的迫切要求。

  高校依托新媒体开展网络育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围绕这一根本遵循,依托新媒体开展网络育人工作需要明确新时代对于大学生的基本要求;需要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质和话语方式;需要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增强新媒体育人的成效,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新时代对于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求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求学生加强品德修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好品德,成为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求学生增长知识,珍惜学习时光,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要求学生培养奋斗精神,树立高远志向,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要求学生增强综合素质,培养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求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在当前开展的网络思政教育中,最大的薄弱环节在于凸显新媒体制高点的立体化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建设不够,依托新媒体壮大主流宣传,增强传播力和引导力不强;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话语方式的创新不够,大学生的接受度和影响力不足;线上新媒体运营与线下思政教育存在脱节,高校思政教育的协同性和整体效果不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占领新媒体阵地,实现网络媒介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深度耦合。加强官微官博的运营,组建新媒体矩阵联盟,打造新媒体制高点,发挥新媒体海量信息、即时传播、互动表达、跨界交流、全程在线的优势,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能动性,实现传统思想教育载体由一元向多元、灌输说教向自我教育、朋辈引领的转变。积极推进新媒体与校园网站、电子屏幕、广播电视等传统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的交叉整合,构建“互联互通”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融校园新闻宣传、思想教育、文化建设为一体,发挥校园主流舆论场的功能,形成集群化、系统化、网络化强势的校园媒体宣传工作格局。培育“共建共享”各具特色的新媒体载体,打造以官微为核心的新媒体品牌集群,鼓励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现“内容为王”的创新。

  针对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围绕“六个下功夫”创新话语体系,讲好校园故事,弘扬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宗旨。筑牢话语底线,找准重大政治议题切入口;列举事实,对难点抽丝剥茧地剖析;增加学生身边榜样、生涯规划、学术前沿、思想情感等内容,提升学生多方面素养;完善栏目设置,推送实用信息,增加新媒体的可用性,展示师生风采,传播重大资讯,展示美丽校园,彰显校园精神,实现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探索网络育人与课程、实践、文化、学科、资助、组织育人等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协同“同向同行”的一体化育人机制。从目标、制度、措施入手,解决各自为战、各守一段的分离问题,在大力推进网络育人的同时,协同整体推进思政教育各环节、各系统、各岗位,构建一个大平台,培育一个强队伍,打造一个同心圆,实现一个总目标,提升立德树人的效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为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