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苏大硕士一作发《自然》刷爆朋友圈
2018-11-07 07:53:00  来源:中外学术情报  
1
听新闻

  近日,苏州大学硕士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对于很多还在为毕业要求的SCI论文发愁的博士生们来说,真是好生羡慕;对于已经从事多年科研还在冲击《Nature》子刊的教授、研究员来说也是一个刺激,自己多年的目标被一个硕士生轻松就实现了,真是有志不在年高!

  要知道,一辈子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是多少科研工作者朝思暮想的事,全国1000多所高校,多数有史以来整个学校都没有出过一篇《Nature》呢。

  该消息出自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该院硕士生马玮良2018年10月24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In-plane anisotropic and ultra-low-loss polaritons ina natural van der Waals crystal”的研究论文,这篇属于材料领域基础研究的论文,也成为了苏州大学首篇登上《Nature》正刊的文章。

  论文的一作马玮良同学,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苏州大学,本科毕业于该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2011-2015),硕士毕业于该校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物理学专业(2015-2018),这篇《Nature》见刊于他刚刚毕业不久,可见其成果应该是诞生于读研期间。

  另外,排名第三的共同第一作者李绍娟是该院讲师,北大毕业的博士。通讯作者鲍桥梁,是该院原特聘教授,现为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副教授。此外的共同一作Pablo Alonso-González、通讯作者Rainer Hillenbrand都是来自西班牙的教授。

  这篇论文展示了鲍桥梁教授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平面内各向异性和超低损耗声子极化激元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该院官网评论称:“该工作首次成功地实验揭示了在天然材料的平面内各向异性传播的极化激元,并且建立了两种各向异性极化激元的理论模型。这种各向异性极化激元为不断增长的范德华尔斯层状材料极化激元大家庭增加了独特的一员。与外部物理因素如应力、电场栅压调控和光注入载流子等结合,我们有望可以实现各向异性声子极化激元的动态调控,从而为在纳米尺度定向控制光传输和光-物质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是不是没看懂?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光关进笼子里”!

  如此看来,做出顶尖科研成果,发表顶级期刊,并不只是大牛们的专利,也不一定非得拥有名校教授、博士头衔,普通硕士也能做到!

  他的例子,应该提醒和激励我们所有的青年研究者,一定要坚持努力,别轻易放弃,科研机会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有评论也指出,硕士能在国际顶级期刊发文不仅是因为幸运,也反映出我国科研正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春天”。我国在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打破在国际顶级学术三大刊《自然》《科学》《细胞》上的发文数量记录,科研成果质量得到长足的提高。根据2018年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科研成果数量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占据了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有了这样的科研大背景,相信下一个马玮良的出现一定不会等太久。 来源:中外学术情报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