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星光|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愿中国大飞机飞得更远
2018-06-20 07:2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杨频萍  
1
听新闻

  几十年没休年假,带领超过一万人的研制团队默默奋斗了近10年。C919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的追梦之路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一丝懈怠和侥幸,正如一架飞机从设计到完成的步步为营、精益求精。

  “C919已取得国内外28个客户 815架订单,我们感谢全部研制伙伴的贡献,感谢新老客户和市场的信任。”近日,接受采访的吴光辉表示,拥有自己的大飞机,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也是自己一生努力的梦想,今天梦想正一步步靠近现实。

  “飞机设计专业好,将来能设计咱们自己的飞机”

  1977年,吴光辉高中毕业,插队到了武汉蔡甸区的农村当知青,当时没有自来水,每天得去挑水。白天出工,晚上回家就是一盏小电灯,也是屋里唯一的电器。

  “10月份开始有通知,说恢复高考,老贫农队长说,下午4点后你们就别做工了,在公社的中学里面复习。”吴光辉回忆,虽然每天看书,但也没想着一定能考上。“更多的想法是在农村好好干,能够招工当工人。”

  收到体检通知书那天,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吴光辉在大队里耍花灯,一回家就看到这份特别的礼物,“我一看底下写的是南京航空学院,真是一块石头落了地!”当时专业保密,录取后再填专业。顾不上过节,年轻的吴光辉立马揣着通知书、骑上自行车向城里飞奔,找堂姐夫一起看专业。

  “我个人比较爱好电子,后来一看有飞机设计、电子电气、雷达、发动机等很多专业,就想如果学飞机设计,将来可以当总设计师。”吴光辉出生于1960年,他清楚记得,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出访租用的是外国飞机,外国人说我们是没有翅膀的雄鹰。“所以第一个我就填了飞机设计,还用了航空信,当时的想法是我一定要赶到人家前面去,让我的志愿能快一点儿被南航录取。”

  多年后,吴光辉每逢元宵节,都会想起选择专业的那个晚上。“这个简单朴素的想法让我与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飞机设计事业也成为了我一生的挚爱。”

  “一个人坐船来南京,上课都在飞机上”

  进校后,吴光辉的高数明显感觉很吃力,每次上完课,吴光辉就到自习室、图书馆看书,把课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复习和自学上。有时为演算一道高数题,时常沉浸其中,等他有抬眼的工夫时,发现整个教室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当年的“精英化”培养,让吴光辉记忆深刻。“配备了很多50岁、60岁的老教授给我们上课,很多一级教授。”南航注重真实的工程环境培养。“我记得我们当时学飞机设计的课就在机库里面,同学们就在飞机边上,针对每一架飞机来学习,比如说学结构设计,我们就在飞机上面;学空气动力设计,我们就在风洞里面,可以参加试验。”

  在课外,吴光辉对无线电保持着浓厚兴趣,“当时金陵饭店后面有个卖电器的小市场,我经常去那儿买小零件,回来后自己组装,上学时的收音机都是我动手制作的。”谈起爱好无线电对自己专业学习的帮助时,吴光辉兴致盎然地讲述起两者的相通之处:“记得第一次组装起来的收音机是不响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焊接问题,有时急于求成,一不注意,一接上就烧了,要不断地去调试、去尝试。” 勤于思考的吴光辉受到启发,学会了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注重统筹兼顾,完善细节。

  在艰难中“沉”下去,在机遇中“浮”上来

  毕业后,吴光辉被分配到了航空工业部603所担任技术员。20世纪80 年代初,整个航空工业发展很不景气,603所的条件十分艰苦,当时很多人选择了离开,后来有人问吴光辉,你为什么能够一直待着?“因为我们一直有型号任务忙,总觉得自己有‘一亩三分地’,很幸福了!”年轻的吴光辉踏实刻苦,加之对于计算机的快速掌握,逐渐显现优势,挑起了设计小组的“大梁”。

  由于缺少人手,整机的运算、燃油的消耗、弹药的消耗所造成飞机重心的变化等一系列数据,都由他来负责计算。在“飞豹”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吴光辉测算出了飞机的15种典型状态。时值603所正在攻关气动力项目,涉及到算性能、算超稳等关键技术,凭着良好的技术积累,吴光辉完成了整机关于重量部分的计算,他第一个通过计算机完全独立做出的研究成果,很快被应用于项目中。领导既欣喜又诧异,欣喜的是有这么能干的年轻人,诧异的是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却能“沉”得下去。

  “当时所里条件确实艰难,但恰恰有更多的机会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 正是默默地“沉”了下去,吴光辉不失时机地“浮”了上来。

  为让飞机更“好飞”,53岁学飞行

  2017年5月5日下午,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第一趟蓝天之旅。飞行记录仪上跳动的每一格里程,都刷新着中国航空事业的新纪录,也牵动着总设计师的心,国际上有过首飞出问题的事件,这可能导致一个型号的消亡。

  “我也高兴地流泪。”在外场所有人中,他第一个发现飞机回来了,却仍目不转睛地盯着飞机返回的方向,看着飞机安全降落,他反复念叨着一个词“反推”。反推装置打开、飞机平稳着陆,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首飞证明飞机‘可飞’,适航证明飞机‘能飞’,市场检验则决定飞机是否‘好飞’。”吴光辉说,目前,欧洲适航局已受理商飞公司的适航申请,获得欧洲的适航证,将打开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

  为让飞机更“好飞”,2013年起,吴光辉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从上海来到西安、襄阳,和年轻人一起学飞行。2014年,他获得第一本飞行驾照;2016年,56岁的他拿到了商用驾驶员飞机执照。

  “大型客机被称为‘现代工业之花’,其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首飞只是我们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的目标是携手打造乘客爱坐、飞行员爱飞、航空公司爱用的中国大型客机品牌,早日形成能带动时代改革发展和国家创新进步的中国民用飞机产业,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前方的路虽长,但已经投身祖国航空事业41年的吴光辉充满信心。

  记者 杨频萍

  通讯员 王 伟

标签:飞机;设计;飞机设计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