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扬州江都:打好便民服务“组合拳” 为群众办“实事、好事、难事”
2021-10-22 14: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0月22日扬州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扬州市江都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大力号召全区各级党员干部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诉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实事办实,带真情服务“跨进门槛”

“老万,理赔的费用明细,我已经跟中心卫生院对接好了。这两天审核一通过,钱就能打到你的银行卡上。”10月13日下午,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七里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俊来到村民万家红家中,告知她老年意外险理赔的进展。

不久前,68岁的万家红意外跌倒导致脚踝受伤,住进了宜陵镇中心卫生院。出院后,万家红的丈夫刚打算去社区咨询老年意外险报销需要准备的材料。“还没出门,社区干部就打来了电话,说社区已经开始为我们对接,这两天会打电话来核实情况。”万家红说,社区干部全程帮忙跑腿走流程,自己在家等着钱“上卡”就行了。

“跨进门槛”办实事,宜陵镇进一步梳理了各村(社区)的便民项目,凡是能让老百姓少跑腿的事,村(社区)工作人员都会直接上门办理。

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大陈村有876户、3023人,人口多、居住分散。随着生活条件提高,居民家中的垃圾种类也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不少老人表示:腿脚不便,有些垃圾池离家远,每天扔几趟垃圾不容易。民有所呼,宜陵镇随即将“上门收集垃圾”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在每家每户投放了两只垃圾桶,一只放厨余垃圾、一只放生活垃圾,并聘用垃圾收集员上门收集。

“政府部门‘多迈步’,百姓就能‘少跑腿’。只有‘跨进门槛’为民办事,才能把事情办实了,才能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宜陵镇党委书记石利峰说。

让好事做好,促背街小巷“提质改造”

江都主城区的新村路建于20世纪90年代,道路两旁是职工宿舍楼,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道路下水管道老化,经常堵塞。经升级改造,坑坑洼洼的路面铺上了沥青,破旧的人行道也进行了整修,橙色的压纹混凝土路面让整条街焕然一新。在新村路做了20多年生意的张大妈笑得合不拢嘴,想不到家门口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针对房子破旧、设施不全、路难走、线乱拉、管道不通等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的“顽疾”,江都区住建局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要求,坚持补短板惠民生,扎实推进老旧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作。在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该区住建部门充分收集梳理周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有针对性地逐条采纳解决,让改造提升工作更契合群众需求、满足群众期盼。通过重新安装铺设地下排水管道,对排污系统进行清淤疏浚,完善了亮化等设施,路平了、灯亮了、墙美了,整体环境都得到改善,巷道通行能力得到提升。

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空间“毛细血管”,是关乎百姓日常出行的民生工程,也体现着城市整体形象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目前,江都区已全面完成了城区高阳社区烟草公司西巷等13条背街小巷的升级改造,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目标,让背街小巷彻底“靓”起来、功能“好”起来、通行“畅”起来。

为难题解难,让困难老人“老有颐养”

近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村民谭万顺在家人陪护下,入住真武敬老院。谭万顺66岁,离异无儿女,前不久突发脑溢血,家中亲戚送他去医院治疗出院后,谭万顺回家后的康复护理成了难题。

“大哥一个人,不照顾好他于心不忍,可是大家又都有家庭,接回家照顾不方便。”谭万顺的堂妹谭万美说。左右为难之际,有人建议送去真武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谭万美实地参观之后,便下定决心让大哥在这里养老。

真武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真武敬老院基础上进行改造,完善了设施和功能,2019年投入使用,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特困五保户,有一半是来自社会的老年群体。目前,中心已经吸引了上海、高邮八桥、兴化以及樊川、邵伯和本镇的老年人入住,还经常有老年人前来参观,询问入住事宜。

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是江都区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的生动实践。围绕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仙女镇建乐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医疗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助餐室、康复健身室、精神关爱室、日间照料室等场所。据统计,江都区共建成市级颐养示范社区10个,2021年又新增5个社区创建计划。

此外,江都区还全面实施居家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按照“一户一案 精准评估”的原则,为老人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改造方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签约,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

(江萱)

标签:江都;背街小巷;宜陵镇
责编:郭玲玲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