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扬州“白方礼”善行一生 千余张汇款单还原老人“裸捐”往事
2021-05-13 14:18:00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我知道林跃斋家人的联系方法,他生前和我是同事。”“我就是你们要找的林家人!他是我父亲!”昨天,本报接到多个热心读者的电话,提供林跃斋家人的线索,其中有一位打来电话的市民,正是林跃斋的小儿子林泉。

5月11日,本报以《扬州恩人,你牵挂的孩子长大了!》为题,报道了扬州一位叫“林跃斋”的好心人,多年来一直默默资助外地一名残疾弃婴,如今孩子平安健康长大,其家人来扬寻找林跃斋家人致谢的温暖故事。

“事情过去这么多年,还有人记着父亲,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做的好事实在太多了!”电话那头的林泉激动不已。

讲述:默默行善,一生爱做好事

广陵路36号,是林跃斋居住了一辈子的老宅,从他手里寄出去的无数汇款单上,留的正是这个落款。小院里,一株枝繁叶茂的金银花正悄然绽放,幽香扑鼻,正如林跃斋的为人,生前不为人知,暗香独放。当年的林跃斋正是坐在窗边的桌椅上,填写下一张张汇款单,这些汇款单,从扬州出发,飞往天南海北。

“我是给他收拾遗物时,才发现他居然给这么多人汇过款。”林泉拿出一沓汇款单据展示给记者,数数足有20多张,收款人的地址有山西、陕西、山东,安徽等。汇款单的那头,是一个个身患重疾的贫儿、孤苦无依的老人,汇款单的日期,跨度显示为林跃斋临终前6个月。

而这些,仅仅是林跃斋漫长捐款生涯的极小一部分,他的捐款之路始于1980年。

林泉拿出父亲的一张大头照,这是从林跃斋生前参加别人寿宴拍的合影照中抠出来的,也是他留下的唯一一张像点样的照片,照片上的老人清癯消瘦,眼神温暖。“父亲一生对得起所有人,唯独对不起自己。”林泉叹了一口气,陷入回忆中,他的讲述勾勒出林跃斋的一生。

“裸捐”:每到发工资,邮递员守门口等汇款单

出生于1932年的林跃斋,是扬州美汉中学的高材生,精通俄语、英语,写得一手好字,精通医术,为人善良,尽管曾因历史问题,遭受过不公正对待,却从没因此消沉过。

上世纪六十年代,林跃斋下放宝应做赤脚医生。“他给农民看病,不但不收钱,还贴钱贴药,掏心窝子为病人看病,直到把自己口袋掏空了。”正因为此,受过林跃斋恩惠的病人们多年后还经常赶到扬州,寻到广陵路来,看望当年的大恩人。

1980年,落实平反政策后的林跃斋被安排了正式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每个月工资拿到手,留下有限的一点生活费给家里,其余全捐了。”林泉介绍,父亲做好事“有瘾”,自己省吃俭用,粗茶淡饭,一件衣服一穿几十年,省下的钱全用来资助弱势群体了。

广陵路邮政支局的邮递员个个都认得这位经常汇款的老人,每到发工资的日子,邮递员们就知道,林老爷子又要汇款了。 “发展到后来,父亲都不需要上门去办理,邮递员到时间就上门来接单子了。”

“他看不得人家受苦,尤其是小孩子和老人,给他们捐钱寄物,有时还把人请到家里招待美食。”林泉记得,那时候每逢周日上午,家里大圆桌总是坐满了人,这些都是父亲从四处请过来的孤寡老人,父亲为他们烹制家宴,让老人们享受家庭的温暖,老人们亲热地称呼他“林医生”。

林跃斋对别人大方,对自己却很抠门,“他在物质上没有任何欲求,不讲究吃和穿,唯一的爱好是偶尔抽点烟。”

遗产:为家人留下4.26元和一沓汇款单

2010年,肺癌晚期的林跃斋生命走到了尽头,“他知道来日无多,不准我们花钱为他看病了,说这是浪费钱,要把钱省下来捐给更有需要的人。”林泉几次将溜回家的父亲“强行”送进医院,却遭到父亲一次次反抗,温和了一辈子的林跃斋第一次向家人发火,仅仅是希望不要为他浪费钱了。

林跃斋临终时,林泉将耳朵凑近父亲的嘴唇,想听听有什么遗言,却听到父亲一声叹息:唉,这辈子到头了,以后没法再做好事了。

收拾遗物时,林泉发现了厚厚一撂汇款单存根,还有一张余额为4.26元的银行存折,“这些就是父亲留给我们的全部遗产。”

30年来,林跃斋累计为上百个困境中的家庭带去生的希望,近千张汇款单的背后,是不计其数的受助者,这些受助者和林跃斋素不相识,却感受到来自这位陌生人的人间温情。林泉介绍,在父亲去世十年里,每年还能接到父亲生前资助过的受助对象的来信来电问候,“这对父亲的在天之灵来说,是多么欣慰的事啊。”记者 王蓉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