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干。 刘江瑞 韩鸣丰 摄
扬州网讯 (记者 王璐) “汪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用文字与我们沟通,人人都爱汪曾祺。”昨天下午,著名作家、学者,扬州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王干做客扬州讲坛,分享“汪曾祺的文化启示”。在他看来,汪先生有地道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他的作品有益于世道人心。
“无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人,还是如今的‘00后’,都喜爱汪老,这是为什么?”王干首先从“汪曾祺是个什么人”讲起。
“汪老受扬州文化、高邮文化的影响深远。”王干举例,受北宋词人秦少游影响,汪老的作品重情;受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影响,汪曾祺做学问严谨,文章里面有很多考据。还有明代散曲家、画家、高邮人王西楼,著有《野菜谱》,把家乡的野菜画出来,记下怎么吃。“汪老笔下也多有写美食的文字,更重要的是王西楼洒落淡泊的心态对汪老的影响。“汪先生是运河之子,大运河、高邮湖滋养着他,扬州这方沃土孕育了他。”王干说。
随后,王干又讲到了“汪曾祺写什么文”。他介绍,汪曾祺留下了200多万字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散文、戏剧、评论等。汪老曾向沈从文请教如何写作,沈从文回答“贴着人物写”。汪曾祺从中悟道,其作品是贴着人物的命运、性格、灵魂去写,用抒情的人道主义写人性。
王干说,汪老的一生及文学作品带给我们丰富的启示,他有随遇而安的乐观心态、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情怀、有跨界的文化步履,且永远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