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出炉扬州国保动物知多少?
2021-02-06 10:28:00  
1
听新闻

  白额雁


  鸿雁 水獭
  昨天,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后简称“名录”)正式公布,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根据名录,记者梳理扬州“动物世界”,有记录的“国保”有6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长江江豚,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95种鸟儿中有62种“国保”
  截至目前,扬州“鸟家族”共有295种。对照“名录”,记者梳理发现,扬州鸟家族中“国保”有6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黑鹳、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大鸨、丹顶鹤、黑嘴鸥和遗鸥等9种。
  扬州绿杨鸟类摄影艺术中心秘书长杭德泉说,这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除了大鸨和丹顶鹤外,近年来都有过记录。尤其是罕见的中华秋沙鸭,就在这个冬季出现在扬州郊外湿地,让扬州鸟友非常高兴。
  上世纪九十年代,江都鸟友在高宝邵伯湖湖滩上曾记录过大鸨和丹顶鹤。杭德泉认为,在扬州良好生态的吸引下,它们未来可能会再次出现在扬州。
  当然,有些“国保”鸟类的出现可遇而不可求,如遗鸥,当它出现在扬州时,就是混在大群红嘴鸥中的“遗鸥孤鸟”,它很有可能就是迷鸟,因此才跟随其他鸥鸟一起来到扬州。
  “国保”鸟类中,猛禽家族成员最多,达到了28种。值得一提的是,高邮湖等地的特色鸟类震旦鸦雀,这次也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扬州人最为熟悉且常笼养的鸟类画眉,和有着“水上凤凰”之称的水雉,都升为“国保”。众多的“国保”鸟类中,人们较为容易见到的,有东方白鹳、小天鹅、红脚隼、普通鵟、云雀等。
  长江江豚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名录”将长江江豚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长江江豚在长江扬州段较为常见。过去,长江江豚活动范围,除了长江干流外,夹江、廖家沟甚至邵伯湖等地,都是它们的活动领地。
  为了保护长江江豚,长江扬州段也划定了长江江豚保护范围,且有专人负责巡查长江江段。同时,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同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合作,成立了长江生物大保护江豚实验室和“佑见江豚”生态保护团队,为江豚保护提供科学可信的研究数据。
  除了长江江豚外,水獭、斑鳖、虎纹蛙、鲥鱼、胭脂鱼也是或曾经在扬州出没。其中,虎纹蛙、胭脂鱼近年来较为常见,如虎纹蛙在江都、仪征等地有固定种群;水獭、斑鳖只是偶尔出现;鲥鱼则已多年没有出现过。
  豺曾在扬州常见但现已不多见
  豺在这次“名录”调整中也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记者了解到,豺曾在扬州比较常见,且有较为翔实的历史记载。不过,随着环境变化,现在,豺在扬州已经很难见到。邗江区杨庙镇老渔民李有鸣介绍,过去豺有时会到农民家偷鸡,“其实,它很怕人,只要大声喊叫它就跑了。”“我们打鱼,一般都要到清晨,如果有豺出没,天刚刚亮的时候最容易看到。不过现在已经多年没看到过了。”记者 家富 摄影 朱杰 钱治华 龚万选
  资料链接
  扬州“国保”全名录
  鸿雁、白额雁、小天鹅、大天鹅、鸳鸯、棉凫、花脸鸭、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黑鹳、东方白鹳、白琵鹭、黑脸琵鹭、鹗、黑翅鸢、黑耳鸢、凤头蜂鹰、黑冠鹃隼、蛇雕、凤头鹰、赤腹鹰、日本松雀鹰、松雀鹰、雀鹰、苍鹰、白腹鹞、草原鹞、鹊鹞、灰脸鵟鹰、普通鵟、大鸨、斑胁田鸡、丹顶鹤、灰鹤、水雉、小杓鹬、大杓鹬、白腰杓鹬、大滨鹬、阔嘴鹬、半蹼鹬、黑嘴鸥、遗鸥、小鸦鹃、红角鸮(东方角鸮)、纵纹腹小鸮、鹰鸮、长耳鸮、短耳鸮、红隼、红脚隼、灰背隼、燕隼、游隼、仙八色鸫、云雀、红嘴相思鸟、画眉、震旦鸦雀、蓝喉歌鸲、红喉歌鸲、黄胸鹀、长江江豚、水獭、斑鳖、虎纹蛙、鲥鱼、胭脂鱼。

标签:扬州;名录;长江;长江江豚;国保
责编:张慰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