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征市人民医院开展一项治疗消化道早癌新技术
2018-08-18 16:2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8月18日扬州讯(张忠顺)近日,因食道癌前病变做过 ESD的刘大爷精神恢复很好,自我感觉手术做得很轻松,外面没有伤口,没特别反应,恢复顺利出院了。

  仪征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孔剑介绍,刘大爷因进食时胸骨后不适2月余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经胃镜、放大胃镜、超声胃镜等检查,诊断为食道癌前病变。按照传统方法需要做食道癌切除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费用高。而中大医院消化病学专家施瑞华教授及团队于7月16日在我院开展了2例消化道癌前病变ESD,患者术后都恢复良好。刘大爷及家属了解情况后,于7月20日也接受了食道癌前病变ESD。

  为开展该技术,仪征市人民医院在年初就引进放大胃镜、超声胃镜。对可疑病灶进行放大胃镜检查判断癌前病变或肿瘤类型,提升消化道早癌的诊治水平;对考虑癌前病变或肿瘤病灶再进行超声胃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侵袭深度,对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近期,在施瑞华教授团队的带领下,仪征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已成功开展了5例癌前病变(或早癌)ESD,病变部位包括食道、贲门、胃窦、盲肠、直肠。此技术的开展,是该院消化内科在内镜治疗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ESD是什么技术?

  ESD,也就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通过ESD可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简单点讲,就是在细胞还处在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变时就把它彻底剥离出人体组织。

  ESD有哪些优势?

  消化道早期癌的治疗以往以外科手术为主,创伤大,恢复慢;而ESD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传统根治术效果相当,但有损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损伤小主要是指不用开胸或开腹手术。

  哪些疾病适合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主要治疗以下消化道病变:

  1.早期癌: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和超声等其它内镜检查方法,确定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2.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地切除病变。

  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和类癌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安全性如何?

  与其它内镜下治疗一样,ESD 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穿孔,发生率约5-8%。对于术中出血,可在内镜下电凝或使用钛夹等方法控制,术前、术后应用止血药可有效预防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发生;ESD并发的穿孔通常较小,一般在术中即可发现,可予钛夹缝合、术后胃肠减压、禁食、防治感染等综合方法治愈,少数患者需外科治疗。

  ESD的术后饮食

  严格禁食2-3天,如无胸痛、腹痛及出血、穿孔等症状,待胃管拔除后,先试饮水,后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无渣半流质饮食。

  出院后一个月内尽量以进食流质或半流食物为主。食物选择以清淡、少油腻、少刺激性、易消化为主,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一次进食勿过饱、过热,避免暴饮暴食,忌油腻辛辣刺激性粗糙食物,如浓茶、咖啡、坚果类、芹菜、韭菜,以防止出血、穿孔等。

标签:
责编:张良琴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