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全新刘细君雕像制作将完成 下月江都公主回乡省亲
2018-05-29 09: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29日讯 扬州援疆指挥组将于6月21日至7月10日,组织“细君公主回扬省亲”活动。细君公主的雕塑将回到魂牵梦萦的故里扬州,了却两千多前的遗梦。近日,记者探访了细君公主雕像的制作,全新的刘细君雕像制作已接近尾声,预计于近期进行大理石雕刻。

  时隔两年

  再次制作刘细君雕像

  近日,当记者来到此次刘细君雕像制作者、雕塑家常再盛的工作室时,刘细君雕像已经翻模成功,露出了真容,欢迎细君公主回乡省亲的浮雕泥稿也已经完工。

  扬州援疆指挥组曾邀请常再盛制作了一尊细君公主的铜像,目前安放在新源哈萨克民俗博物馆。据悉,此次再度制作刘细君雕像,是为了加强汉代扬州细君公主和亲这个历史题材主题的宣传,增进两地各民族群众的交往和友谊。那么,时隔近两年,再次制作的刘细君雕像与前作有哪些不同呢?

  据常再盛介绍,之前制作的刘细君雕像是要送至新源县去的,就像当年的和亲,为了家国,一位柔弱的女子远嫁他乡,心中自然满是愁绪,在人物刻画上,注重了悲伤的情绪的雕琢。而此次,刘细君终于圆梦,可以回到家乡,自然是万分欣喜的,雕像的制作上,人物面部的刻画会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喜悦之情。

  全新虚构

  制作公主省亲浮雕壁画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乌孙昆糜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刘细君在乌孙语言不通,生活难以习惯,思念故乡之情总是萦绕心头。在乌孙昆糜猎骄靡去世后,刘细君曾上书汉武帝,希望回到家乡,但遭到了驳回。此次的刘细君雕像回扬省亲,可谓圆了她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梦。据悉,此次的细君公主雕像完成制作后,将空运至新源县,以新源县为起点,回扬省亲。

  据悉,这尊高2.6米的刘细君雕像预计于本月底完成全部的制作工序。此外,长6米、宽2.4米浮雕壁画也将一并完成制作。据常再盛介绍,这幅壁画上的画面题材为喜迎刘细君回乡省亲:乐师、舞者载歌载舞,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然而真实的历史上,刘细君直到去世都未曾再度回到家乡。因此,这幅壁画上的画面并未在历史上真实呈现过,为全新虚构。“去年,我和扬州的几位专家前往新源县采风,查考了资料,并请教了当地的专家。”常再盛说,在壁画的创作上运用了汉代画像石的手法,使壁画更符合当时的历史年代感。

  据悉,刘细君雕像回扬省亲,将安放在位于瘦西湖唐子城景区的汉陵苑中。扬州再添一座历史名人景观雕像。

  点赞细节

  两尊雕像都融入琵琶元素

  记者注意到,两次的刘细君的雕像制作上都融入了琵琶这一元素,此次的刘细君雕像更是将琵琶这一物件进行了细化。据史料记载,刘细君精通音律,在乌孙时,更是常与琵琶为伴。文化学者韦明铧告诉记者,历史上一直流传着细君公主造琵琶的说法。唐人段安节所作《乐府杂录》有载:“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这短短9个字,将琵琶的发明与刘细君关系有了文字佐证。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细君公主的衣衫的袖口处的纹路特地做了精心处理。韦明铧告诉记者,这尊雕像在形象和衣饰等方面的雕刻都非常符合汉代的历史特征。

  据韦明铧告诉介绍,根据民间传说,刘细君曾为乌孙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在远嫁乌孙时,刘细君携带去了大量丝帛。然而一位迎嫁的乌孙随行人员对刘细君说,最好把蚕桑的种子藏在身上带出关去,将来在乌孙便可以种桑养蚕。刘细君便把蚕桑的种子藏在发髻里带到西域,桑蚕技术从此在西域流传开来。

  记者 张旭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