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26日讯 “我双手残疾,丈夫耳聋,我俩做生意,一个负责动嘴,一个负责动手。”昨天面对记者采访,申秀英乐观地说。
申秀英今年60岁,丈夫郁宝林今年61岁,30多年前来扬做生意。这对夫妇命运多舛,妻子申秀英因工伤致残,丈夫郁宝林因劝架被打伤耳膜,儿子成年后又因车祸去世。但这对残疾夫妻未向命运低头,乐观地打拼,如今不但在市区买了房,女儿也已上高中了。
命运多舛
残疾夫妇遇中年丧子
郁宝林与申秀英结婚后来扬打工、做生意。据申秀英介绍,她是姜堰人,1980年与郁宝林结婚后,丈夫来扬州打工,后做起家禽生意;她则在老家乡办企业打工。26岁那年,她的双手被机器压伤,导致左手臂萎缩、左手无力,右手也受影响,经鉴定为肢残三级。
申秀英婚后生了一个儿子,不幸的是,儿子22岁那年在上海遭遇车祸不治。夫妻俩用了两三年时间才摆脱丧子之痛,没想到5年后,郁宝林在农贸市场劝架时,被人一拳击中一侧耳朵,导致耳膜穿孔失去听力,没多长时间,另一只耳朵也丧失听力,经鉴定为听障二级。
“日子难过就慢慢过,只要努力都会好起来。”这是申秀英反复说的一句话。
申秀英告诉记者,儿子去世时,她已40多岁,为了保持家庭的完整,她顽强地生了个女儿。在抚养女儿的过程中,夫妻俩走出丧子的阴影,而女儿也很争气,今年刚刚考进高中。
乐观面对
靠做生意在市区买房
自从耳聋后,郁宝林做生意时与顾客交流有障碍,申秀英将女儿送去上学后,就到市场帮忙。做家禽生意需要帮顾客杀、洗,郁宝林每天凌晨4:00就起床,先进货,接着到摊位上生炉子烧水,一直忙到晚上7:30后才回家。
冬至过后,气温都在0℃上下,郁宝林不但要用热水杀鸡,还要在冷水中清洗。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郁宝林双手指关节上贴满了膏药,因为有冻裂的口子。
申秀英说,通过做家禽生意,他们夫妻俩在文峰南路买了套二手房,已将户口迁到扬州,宝塔社区帮他们办了《残疾证》,每月有残疾补贴。但他们觉得不能靠拿补助生活,必须凭自己的双手打拼,日子才过得有滋有味。 通讯员 张顺惠 记者 刘峰生